滬媒:恆大是“留洋挖掘機”,中超俱樂部別學這種小器

《上觀新聞》表示,中超16傢俱樂部,北京國安是支持中國球員留洋當之無愧的楷模。只要球員內心有留洋夢想,北京國安俱樂部都會給予機會。第一個踢德甲、五大聯賽的球員楊晨,就來自北京國安。2002韓日世界盃之後,邵佳一接過楊晨的槍,他在2003年加盟德甲慕尼黑1860隊,隨後成為中國留洋球員在正式聯賽進球最多的球員。之後,國安球員張稀哲、張呈棟、雷騰龍等都有留洋經歷。

據統計,在楊晨第一個留洋後,國安在近20年已經放走多達15名球員留洋。在大多數中超俱樂部極力阻撓本土球員留洋的大背景下,北京國安對球員留洋一以貫之的鼎力支持,用北京話來說就是“局氣”——大氣、仗義、有格局。

在支持球員留洋層面,北京國安的大度和格局,應該得到更多點贊。畢竟,球員想在歐洲立足,第一是能出去,第二才是靠天賦和努力打開局面。國安的做法,其實接軌日本、韓國足球先進理念。

而對於“反面典型”,該媒體表示廣州恆大用高舉高打的資金優勢,客觀造成中國留洋國腳“出口轉內銷”,由此迎來“中國留洋球員殺手”的外號。

滬媒:恆大是“留洋挖掘機”,中超俱樂部別學這種小器

根據統計,廣州恆大成立至今不到10年,挖掘的中國留洋球員接近20人,由此有人戲稱“恆大挖掘機”。讓鄭智留洋的魯能、讓孫祥留洋的申花、讓馮瀟霆和黃博文去K聯賽的大連和國安等俱樂部,當年死活都無法想到,自己當初最優秀的球員竟迴流到了廣州恆大。

當英超切爾西對廣州恆大報價求購張琳芃後,廣州恆大俱樂部打著保護球員利益的幌子,開出了至少800萬歐元轉會費、提出讓歐冠冠軍切爾西承諾出場時間的要求,直接抹殺了張琳芃的留洋夢想。

和張琳芃相比,武磊顯然是幸運的。張琳芃為恆大貢獻了足夠多的冠軍,但留洋夢依舊遙遙無期。在冰涼的資本面前,個體的情感和利益當然可以被忽略,這本身是商業時代的遊戲規則。只是,武磊在幫助上港奪冠後,他的轉會費據悉只有200萬歐元——在價格嚴重偏離價值的中國足球市場,200萬歐元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很顯然,在武磊留洋這件事情上,上港學習了北京國安“播種機”的局氣,堅決和廣州恆大“挖掘機”的小器劃清界限。

該媒體最後表示,對於球員來說,留洋成功與否並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勇敢走出去,哪怕是張稀哲這樣被極少數球迷惡意嘲諷為“飲水機管理員”,但他早就獲得巨大成功——這本身是那些鍵盤俠根本無法企及的高度。同樣,對中超俱樂部來說,除了保證自身的利益之外,重要的是像北京國安那樣,始終願意為有心闖天下的球員鋪路,為他們打開通往歐洲聯賽的廣闊天地。

畢竟,耗子扛槍只能是在窩裡橫,“留洋殺手”這樣的操作手段確實有獨到之處,但因為沒有在球員這個核心要素環節上做增量、提質量,最終競技能力和產業價值都相對十分有限。從提升中國國家隊成績乃至中國足球發展來說,中國俱樂部在對待留洋球員時,北京國安注重長遠和國字號利益的“播種機模式”的“局氣”,遠比廣州恆大隻顧自身利益“挖掘機模式”的“小器”,更值得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