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我不想呆了

2018年五月,58英才招聘研究院發佈了《2018年一季度人才招聘報告》,這份報告顯示,北上廣不再是年輕求職者的首選,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前往杭州、成都等新一線城市求職。

我們都知道,一線城市的薪酬水平高,2018年第一季度,上海以平均月薪8326元/月位列榜首,在這些城市,奮鬥一兩年,月薪過萬不是夢,看起來似乎是年輕人的最優選擇。

可事實是,很多人寧願回到自己家鄉拿著3000塊的工資,也不想在一線城市拿高薪。

北京,我不想呆了

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逃離北上廣

北京,我不想呆了

月薪過萬,然後呢?

我大學有個鐵哥們,叫晨哥,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後自然而然成為了河南某村莊柏油馬路上的一位勞動人民,月薪3000,包吃住。

一年後,晨哥戀愛了,對方是一個在北京讀書的河南人,於是兩人開始長達半年的異地戀。半年後,晨哥辭職,毅然決然奔赴北京,轉身投入房產銷售的懷抱,底薪+提成,很快他就成為了一名月入10000+的小白領。

再後來,他和姑娘結婚了,房子買在河南,姑娘回河南生下一個女兒,晨哥依然在北京奮鬥。

但他在北京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跟別人合租,每兩三個月回一次家,每天不是在見客戶就是在見客戶的路上。老婆帶孩子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打電話過來吵架,回到家還要擔心這個月的KPI怎麼完成,完不成會被老闆怎麼罵,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看郵件,回郵件。

老婆抱怨他不顧家,說自己是喪偶式婚姻。晨哥覺得老婆不理解自己,他要賺錢養家,不在北京拼搏,怎麼給孩子賺奶粉錢?

我問晨哥,是什麼改變了他的想法?

他的原話是這樣的:

“某個夏天的黃昏,我下班回家,路過三環的一個立交橋路口,走的時候有些走神,步行速度就慢了點,擋住身後一臺黑色大奔馳的路,車裡的男人連續對我嗶了一長串喇叭,我才回過神來。

我回頭看了一眼,有些木然,幾乎是下意識地側開身體,讓車子過去。奔馳從我身旁呼嘯而過,空氣中激起黃色的灰塵把我籠罩其中。

我突然就明白了一個詞的含義“蒙塵”——那是我在北京最後一次蒙塵的時刻。”

北京,我不想呆了

月薪過萬,然後呢?

沒過多久,晨哥就遞交了辭職報告。

現在他在河南老家工作,月入4000,回家和老婆吵吵小架,但都是些無關痛癢的小事,吵完照樣和好如初。去幼兒園接孩子,剛到大門口就聽見孩子大聲叫著爸爸,飛奔過來,他覺得一切都值得,去他媽的高薪吧!

北京,我不想呆了

一線城市的生活,更像是虛構的藏寶圖

很多人diss年輕人不該在三四線城市混日子,這是沒出息的表現。

可有一種生活是,你可以在工作日慢悠悠地出門,不用擔心堵車,沒有高峰期的苦苦排隊;吃飯無需狼吞虎嚥趕時間……

所有的時間都屬於你自己,不需要做不喜歡的事,見不喜歡的人,自由是唾手可得的東西。

對這些人來說,真正的生活質量不只體現在硬件上,不僅僅是把商場裡標價昂貴的貨物搬回家,更體現在軟件上。睡酒店的千元大床房,遠不如在自己的狗窩裡躺著舒服。

北京,我不想呆了

生活的質量不僅僅在硬件上

也許你會說,三四線城市的生活像是領了一張五十年後的死亡證明,可一線城市的生活卻更像是拿了一張虛構的藏寶圖。

這張藏寶圖上,鋪滿了金銀珠寶,它們在你看不見的地方熠熠生輝,讓你誤以為終有一天能拿到寶藏。

如果你想趁著年輕奮鬥,那麼北上廣是一個好去處;如果你疲於奮鬥,想過安逸的生活,那就回家吧,沒有人能說三道四。

北上廣這樣的地方,就像一個遙遠的夢,我們花了人生1/10的時間在那裡奮鬥掙扎,但只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忘得一乾二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