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後,智慧的父母這樣對待孩子的成績!


期中考試後,智慧的父母這樣對待孩子的成績!

期中考試結束後,童鞋們的考試成績很快就要出來了。

分數、排名又要牽動家長的神經了~~

對於考試成績,家長應該怎樣處理才能給孩子傳遞積極的信息,幫助他在以後的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呢?


期中考試後,智慧的父母這樣對待孩子的成績!

很多家長一味看重、追求好成績,認為只有好成績才是最重要!

然而,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是存在一些差異的!有的孩子擅長邏輯思維,有的孩子擅長形象思維,有的孩子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有的孩子對花花草草感興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

如果孩子確實盡力了,在自己年齡段裡應該知曉的知識也都具備了,家長再過分苛求孩子的分數,就不可避免會對孩子造成過剩的壓力。

在身體健康、心理陽光的前提下家長再幫助和引導孩子爭取更優秀的成績,這才是對待分數的合理態度。

什麼時候,我們的家長才能意識到:成績與成長相比,成長永遠是第一位的。

期中考試後,智慧的父母這樣對待孩子的成績!

孩子的期中考試剛剛結束,孩子的分數、排名又要牽動著家長的神經。

但凡家有學生,總會”被”關心地問到孩子的學習成績,或者關問別人家孩子的成績,考試怎麼樣 多少分啊?

考試結束後,關於成績家長們都這樣聊:

你們家兒子這次考試怎麼樣啊?

甭提了!那點分說出來都嫌丟人,我告訴他,以後週末別想出去玩了,到輔導班老老實實補課去!你兒子呢?

我兒子倒是挺爭氣的,每科都在95分以上,班上前三名,這不剛剛去給她買了一部手機當獎勵!

這些都是孩子期中考試後家長們的談話內容。

有家長朋友說孩子的期中考試成績就是給家長的一個關於學習的交代,是孩子上半個學期學習的成果。

可是真的如此嗎?

我們到底該怎麼樣去看待孩子的期中考試成績呢?

-1-

高分不“捧”,總結經驗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我們誠然喜上眉梢,但不應該作重獎等過分的表示,將孩子“捧”得高高在上。

因為這樣做,無形中會滋養孩子驕傲的情緒。

其實,我們可以帶孩子到書店去買幾本書、滿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請求,甚至給幾個吻,就可以當作獎勵了。

我們更應該幫助孩子分析卷面的得失情況,總結經驗,揚長避短,乘勝前進,為下一次的考試“更上一層樓”打下紮實的基礎。

如針對孩子粗心大意的缺點,可以舉出“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教訓或生活實踐中由於粗心大意帶來的經濟損失的例子,讓孩子明白“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道理。

如果孩子班內競爭氣氛很濃,我們應教育孩子以平常心待之,每次考試應挑戰自己,超越自我,永不放棄,考出最佳水平就可以了。

或告訴孩子“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篙鬆勁退千尋”的道理,以激發孩子的鬥志。

-2-

低分不“棒”,找出差距

這裡的“棒”,就是訓斥、挖苦甚至責罵。

孩子考了高分我們不“捧”,如果發揮不佳,考了低分,我們應不“棒”。

實踐證明,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孩子考試成績不佳時更需要家長和風細雨般的安慰與鼓勵!

正所謂“勝敗乃是兵家常事”,在學習上更是如此,“常勝將軍”是極少的,偶爾失誤是正常的。

如果孩子考了低分,我們要先在語言上給予安慰與鼓勵,教育孩子只要盡力發揮了,就應“勝固言喜敗亦欣”。

然後應調查情況,是不是思想上不重視、還是學習方法不對頭、抑或是考試時間未能合理分配等等。

同時,針對書卷情況,找出不足與差距,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與鼓勵,指出今後的努力方向。

-3-

理智評價,引導幫助

我們每天都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由於一種定勢或是習慣,我們會覺得孩子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贊成用賞識的目光來看待孩子。

但是,切記“賞識”並非“袒護”,我們應學會理智的評價自己的孩子。

舉一個真實的例子:

亮亮在一年級剛開始學看圖寫話時,一時大意忘記了段落開頭要空兩格,結果一段話寫得蠻流利,卻是頂格寫的,試卷發下來,最後一題扣了10分,孩子得了有史以來的一個最低分,捧著90分的試卷,小傢伙又委屈又不服氣。

但我卻覺得老師做的很有道理,我告訴她,老師也知道你的句子寫得很完整,很棒,之所以給你扣這麼多分,是因為老師想送一個教訓給你!

從那次以後,孩子每次寫段落,哪怕是在白紙上,她都會先空兩格,再開始寫。

所謂“嚴師出高徒”,現在的孩子一切都走得過於順利,所以適宜的讓他們經受一些挫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至今,我都非常感激老師的良苦用心。

如今,作文成為孩子們語文學習中的一大難點,也可以說轉折點,我們更應該鼓勵孩子多讀、多說、多些、多練,用科學理智的教育態度和方式來陪孩子度過這段時期。

-4-

定下目標,鼓勵為主

每次考試後,家長應與孩子一起,通過分析試卷,結合孩子當前的學習狀態,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能力,從而定下一個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

在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最近發展區”。

就是說我們在幫孩子制定下一步的目標時,可以定得比孩子的實際能力高出一點,引導孩子“跳一跳,摘果子”。

但我們應該明白這個目標不是“軍令狀”,不是死命令。

平時應多在精神上鼓勵孩子,在學習上、生活上多關心、過問孩子的情況,讓孩子學得愉快、考得輕鬆。

反之,若不問青紅皂白就來一頓“棍棒交加”,只能打掉孩子的上進心、積極性。

正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家長應戒之。

往期部分文章回顧

編 輯:蕎 麥 部分素材來源網絡

標 籤:期中考試 · 子女成長

--------------- 小學誦讀 ---------------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小學誦讀ID:xxsd1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