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遊俠列傳》:大俠都喝酒?不,郭解不一樣

文學作品中許多行走江湖、行俠仗義的大俠們,彷彿自帶喝酒技能。

金庸筆下的喬峰、令狐沖、洪七公、胡一刀……

古龍筆下的李尋歡、沈浪、楚留香、陸小鳳……

個個都是“酒中豪傑,杯中高手”,加在一起能喝掉整個江湖。

《史記·遊俠列傳》:大俠都喝酒?不,郭解不一樣

追溯起來最早肯定武俠精神、寫俠客義舉的人,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

他在《史記》中,寫下了2400餘字的《遊俠列傳》。

《遊俠列傳》中有1000多字寫的是郭解。


郭解作為遊俠的典型人物,名氣很大,有一大批的追隨者。

公元前127年,朝廷下令將財產有三百萬以上的富豪人家都遷往茂陵。遷移名單上有郭解的名字,而實際上郭解家裡沒那麼多財產,不符合遷移標準。

當時大將軍衛青,對姐夫漢武帝說,郭解其實很窮的,不符合遷移的標準。

漢武帝一聽,嗯?郭解是一個老百姓,他竟然能讓大將軍替他說話,可見他家不窮,叫他搬去吧。

於是,郭解要舉家搬到茂陵去了。人們知道後都紛紛出錢,為郭解送行,一統計這個錢一共是一千餘萬,大大超過遷往茂陵的標準。

郭解遷移後,當地的賢人豪傑都爭著和郭解結為好朋友。

《史記·遊俠列傳》:大俠都喝酒?不,郭解不一樣

提名遷徙郭解的是軹人楊季主的兒子,後來楊季主父子都被殺了。

楊季主的家人上書告狀,有人把告狀的在宮門下給殺了。

皇上聽到這消息,就下令捕捉郭解。

郭解逃跑,有人幫助郭解不惜自殺,斷了官府的線索。過了很長時間,官府才抓到郭解。

雖然郭解確實不知道殺人的是誰,但是朝廷認為這個罪過比郭解自己殺人還嚴重,就判處郭解大逆無道的罪,誅殺了他的家族。

《史記·遊俠列傳》:大俠都喝酒?不,郭解不一樣

郭解是個俠肝義膽的志士,與人們心目中高大、善飲的大俠不同,司馬遷筆下的郭解俠客,“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相對比,司馬遷對劉邦有著不留情面、冒著風險的評價——“好酒及色”。

郭解不飲酒,他侄子卻是飲酒的。

一次,他侄子和別人喝酒,那人酒量小,不能再喝了。郭解的侄子就強行去灌那人的酒,那人怒了,拔刀反抗,不料一刀刺死了郭解的侄子。那人見勢不妙,拔腿跑了。

郭解姐姐把她兒子的屍體丟在道路上,不埋葬,逼郭解找出兇手,為她兒子報仇。

郭解派人暗中打探到兇手的下落,兇手主動把情況告訴了郭解。郭解認為兇手是情有可原的,(原文是“公殺之固當,吾兒不直”,)於是把兇手放走了。郭解為他侄兒收屍,埋葬了他。當時人們對郭解的道義行為讚不絕口。

《史記·遊俠列傳》:大俠都喝酒?不,郭解不一樣

雖然郭解體型外貌都達不到中等水平,說起話來也沒什麼可取的地方,(“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採者”),但他的行俠仗義卻為人稱道,美名流傳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