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正文約2700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元寶鋪祝您聖誕節快樂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業務越來越難做,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行裡面資金可能並不緊張,主要問題是沒有合適的優質客戶”“關鍵要找準方向,發揮更為鮮明的差異化特色。”

當記者向信貸、風控、技術、管理等不同條線的銀行從業者提出一句話總結過去一年工作感受時,他們給出了上述的回答。

即將過去的2018年,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金融監管趨嚴,金融業經歷了從去槓桿到穩槓桿的轉變,這也讓銀行從業者度過了不尋常的一年。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信貸經理:競爭越來越激烈

2018年是張文踏入銀行的第三年,他目前在一家股份行省級分行的公司業務部門擔任客戶經理。

張文所在的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上半年,資金流出大頭也集中在上半年,上半年他主要忙著聯繫客戶、續貸、放款;下半年主要是尋找客戶和為明年做鋪墊。

“今年(監管)也很嚴。”他總結道,監管並沒有放鬆的趨勢,銀行全年度都在調整。在年中,他所在的省分行進行了比較密集的整頓,《通知》《公告》幾乎隔幾天一份,加上稅改、銀監指標調整、央行檢查……應接不暇。

“所以我們上半年要求嚴,下半年就算放鬆了,客戶的需求也沒有上半年大。”張文說。最近他少了跟客戶的應酬,多了總結和彙報。“業務越來越難做,說實話。”總結原因,他認為最重要的一點,跟宏觀方面經濟形勢密切相關;第二,雖然放款難度沒有加大,但是內部風控審查越來越嚴,所以說受眾面越來越小。“不單指我們一家銀行這樣,我估計現在市場所有銀行都是這樣的。”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今年11月7日銀保監會提出民企融資的“一二五”目標,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融資支持,緩解民營企業融資困境。“一二五”目標具體指倡議銀行業新增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民企佔比不低於1/3,中小型銀行佔比不低於2/3,爭取三年以後銀行業對民企貸款佔新增公司類貸款比例不低於50%。

張文所在的銀行總行在不久前也出臺了支持民營經濟的通知。他說,不久前,行內中高層的領導開會傳達了,但是具體還沒往下落實。“我們也要對症下藥,找到對應的客戶。”

張文說,需要考量如何在響應政策的同時,又不能讓銀行的資金放出去收不回來。他認為,扶持民營企業,不同的企業要有不同的扶持方向,根據某個企業的具體情況區別對待。目前,張文所在的省分行在該地區資金投向偏向還是國企、央企及其子公司,“因為這樣更穩妥”。

因為成功開拓了幾家客戶,今年張文對自己的收入預計還不錯。“大環境是一方面,做業務也憑個人或部門或機構的努力,最重要、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市場競爭比以前激烈。”

銀行之間競爭激烈,對於企業來說,是一件好事情。“一個地區有多家銀行進駐對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如果說哪家銀行不敢做某家企業的業務,估計其他幾家銀行的可能性也不大。銀行雖然存在競爭,但是他們底線保持都是一樣的。”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風控總經理:優質客戶少

如果說張文切實感受到了風控的趨嚴,那麼張勝就是銀行風控嚴格的源頭。

張勝是一家城商行風控部的總經理,是做公司業務的客戶經理出身,一路從基層員工做到支行行長、再到總行部門負責人。“行裡資金可能並不緊張,但是風控部門卻在趨嚴。資金投放上並不缺錢,現在主要問題是沒有合適的優質客戶。”張勝告訴記者。“真正的好企業,融資成本低,融資渠道也通暢,可能對銀行需求也不是很大。而不好的客戶,銀行也不想放,出現一種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現象。”

對於目前政策倡導支持民營企業,張勝認為,銀行的內部政策肯定會按照監管要求來推動,但是具體到執行層面,雖然容忍度提高,但是從銀行風控的角度,還是得看企業是否具備條件,具備條件的企業可能會按照監管要求略微給予優惠,或者加快貸款審批速度。“但要是公司不具備貸款條件,沒有抵押物,本身現金流也不足,銀行放貸款不是自己往火坑裡跳嗎?”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華泰證券銀行分析師沈娟指出,對於民企融資,銀行金融機構仍會以市場原則和風險考量為準繩,民企信貸資產加配有待銀行信用風險偏好與企業經營效益共同修復來支撐,預計需要過程。實體經濟經營效益改善與銀行信貸供給意願提振,還需財政與貨幣刺激政策進一步落地。

而在股權融資方面,張勝所在的銀行審核也更嚴格。他說,目前除小微企業,體量稍微大一些的上市企業的股權質押比例大都處在較高的水平。很多上市企業在資金寬鬆的時候,拿著股票做融資,再投入實體經濟或者其他融資,遇到今年大盤調整的情況,出現風險,股票下跌就需要補倉。

“目前很多金融機構在支持民營經濟,消化股權質押風險,但風險和損失可能暫時沒有報送,等到股市好轉,再把報表做平。有些風險可能沒看到,更應該看資金的結構,例如應收賬款很多,可能也有壞賬的風險。”他說。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民營銀行高管:有壓力也有動力

2018年,曹陽選擇了從某家大型銀行出來,跳槽進了一家成立沒多久的民營銀行。

雖然國有大行和民營銀行在性質上有差別,但是具體到業務層面,在兩家單位做得事情是一致的。目前曹陽所在的銀行,主要定位在民營企業客戶和小微、“三農”客戶。

之所以選擇進入這家剛剛建立不久的銀行,他認為,相比體量較大的傳統銀行,民營銀行在客戶獲取、信息的持有過程有很大的區別,每個銀行的發展都要在根據自身的定位,不管是股東資源方面、分佈地區,還是在銀行業務看重的主要方向上,要找準方向,將發揮更為鮮明的差異化特色。“我們的方向跟傳統金融機構有些差別,我們通過大數據等技術,希望能夠實現對一些潛在的小微客戶的覆蓋,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是目前還是比較成功的。”

曹陽所在銀行的業績,雖然在民營銀行中表現不錯,但是相比傳統銀行,差距還是很大。

因為小微企業業務本質特徵,需要緩慢積累,才能長期有效。不過,曹陽很有幹勁,他告訴記者,作為一個管理者,銀行對他的考核更注重覆蓋客群、而非傳統的營收、利潤等考核指標。

當然,他也有著自己的煩惱,民營銀行負債來源是一直以來的難題,目前民營銀行負債主要是同業負債為主。包括他所在的銀行等多家民營銀行都在跟監管保持溝通,希望能在這方面有升級。

例如,近期多家民營銀行紛紛推出“智能存款”業務,無需客戶提前預設存期,系統自動根據存款時間智能選擇最合適的存期類型。但由於利率偏高,擴張速度很快,監管對個別銀行進行了窗口指導。

國信證券銀行分析師王劍曾建議,在監管上加大獎勵性的指標傾斜,如在不良容忍度、貼息、稅前核銷、資本佔用、流動性支持等方面,均加大優惠力度,以積極鼓勵、引導新老銀行探索差異化、特色化的經營發展定位,避免惡性競爭,鼓勵民營銀行引進新的技術手段,創造性地開展業務。

雖然目前發展還有許多要解決的問題,但曹陽認為民營銀行的發展潛力很大,大的趨勢向好,而且在目前外資金融機構開放的背景下,他對銀行業的信心還很大。

(張文、張勝、曹陽為化名)

銀行從業者回顧2018:競爭激烈、優質企業難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