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少數民族生態移民工程見聞

新華社記者石新榮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工程见闻

圖為在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縣李關鄉駱丫鼓的苗族移民安置點,70歲的苗族老人李叢英自豪地展示她掛在新居名為“幸福人生”的苗族盛裝圖片:“漂亮吧?”(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 攝

居住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月亮山深處的46歲苗族農民石巖付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把年紀了,還能過上城裡人按時上下班、拿工資、住樓房的好日子。”

“政府搞移民搬遷,我們村的人都搬進城裡了,我們夫妻倆現在月收入六七千元,相當於過去全家人兩三年的收入。”在榕江縣一家木業加工廠裡,來自擺王村的壓板工石巖付近日這樣告訴記者。

貴州省從2012年開始積極探索實施扶貧生態移民工程,規劃至2020年,讓103萬居住在偏遠貧困的深山區、石山區、石漠化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搬進交通便利,教育、生活條件優良的小城鎮、工業園區等,以幫助這些少數民族群眾儘快擺脫貧困,共享發展成果。

2013年初,榕江縣將偏遠的計劃鄉擺王、擺拉兩個貧困村的303戶苗族、水族等少數民族群眾,整體搬遷入住榕江縣城豐樂安置區。“政府幫我們搞培訓、找工作,小區環境好,孩子可以就近讀書,原來村裡的老師也過來了,一樣搞雙語教學,好得很!”擺拉村的苗族村民潘永祥說。

在三都水族自治縣九阡鎮具有濃郁水族文化建築特色的移民點裡,27歲的水族婦女潘七妹用在外打工學到的技術,在家裡辦起了流動的棒球手工製作加工廠。在寬敞的一樓大廳裡,潘七妹和她的母親正在加工棒球。“這種手工棒球主要用於出口,附近寨子裡好多人都在做。”潘七妹笑著說。

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的“布依楓林小區”移民點,41歲的布依族移民楊勝高正在看兒子製作的泥塑玩具,“兒子可喜歡這裡啦,過去上學要走兩個多小時,現在就在離家很近的望謨三小上學。”在興仁縣李關鄉駱丫鼓的苗族移民安置點,70歲的苗族老人李叢英展示她身著苗族盛裝、掛在新居名為“幸福人生”的照片,向記者發問:“我漂亮嗎?”

貴州省水庫和生態移民局局長王應政介紹說,2012年至2013年,貴州共實施扶貧生態移民25萬餘人,少數民族佔57%以上,其中,黔東南、黔南、黔西南三個民族自治州少數民族移民佔72%以上。2014年貴州計劃實施扶貧生態移民17萬餘人,少數民族佔60%以上。

“貴州正設法把貧困的少數民族群眾搬遷到適宜居住的地區,打造一批新的‘千戶布依寨’‘千戶瑤寨’等,幫助就近就業,發展旅遊、加工等多種產業,讓他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王應政說。

新華網貴州頻道9月28日電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工程见闻

圖為榕江縣豐樂小區苗族移民安置點裡正在一家木業加工廠上班的石巖付夫婦。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 攝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工程见闻

圖為三都水族自治縣九阡鎮水族移民點,27歲的水族婦女潘七妹正在專注加工棒球。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 攝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工程见闻

圖為丹寨縣揚武鎮苗族移民點苗族婦女李忠雲用自己精心繡制的十字繡“家和萬事興”裝點新家,表達對美好新生活的嚮往和憧憬。(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 攝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工程见闻

圖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縣城豐樂安置區的苗族、水族等移民群眾正在移民點廣場吹蘆笙、跳蘆笙舞。(9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 攝

贵州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工程见闻

圖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謨縣的“布依楓林小區”移民點,41歲的布依族移民楊勝高正在看兒子製作的泥塑玩具,“兒子可喜歡這裡啦,過去上學要走2個多小時,現在就在縣城裡的三小上學。”(9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石新榮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