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理解“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丨治黨論苑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丨治党论苑

黨的十九大報告高度凝練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徵程中,充分發揮這一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作用,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而把這一最高政治原則落到實處,必須首先澄清“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內涵。筆者認為,對於“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基本內涵,可以從廣度、深度雙重維度及最集中體現上去把握和理解。

一、從廣度上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體現在“一切”上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核心是“全面”。這個全面,從廣度上看,體現在“一切”上,即“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十四項基本方略之一。“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 具體說來,“一切”包含三個層面的意思。

一是全覆蓋。

從領域上講,凡是涉及社會治理和群眾生產生活的一切領域,都必須通過建立黨的基層組織來切實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中紀委原書記王岐山在2017年11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指出:“一個時期以來,有的人在這個問題上諱莫如深、語焉不詳甚至搞包裝,沒有前提的搞黨政分開,結果弱化了黨的領導,削弱了黨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黨的領導充滿自信、絕不迴避退讓,系列講話萬變不離其宗,根本是加強黨的領導。無論哪個領域、哪方面工作,都從加強黨的領導抓起,最終落腳在強化黨的建設上。澄清了模糊認識,奪回了丟失的陣地,把走彎了的路調直,樹立黨中央的權威,弱化黨的領導狀況得到根本性扭。”這說明,黨是領導一切的,這一點,毋庸置疑,絕不讓步。但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黨領導一切”並不意味著黨的領導是隨意的、任性的。黨的十九大修訂的黨章中明確規定:“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這表明,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必須堅持的最高政治原則,而不是說,黨的領導要代替各個領域的具體工作而大包大攬。

二是無例外。從區域上講,黨的各級基層組織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加強對區域內各個領域、各項工作的領導,不斷強化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功能。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的根基,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基本前提是把握好功能定位。要緊緊圍繞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著眼彰顯黨的政治特徵、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完成黨的政治任務,著力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充分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切實做好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引導教育黨員和群眾工作,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的社會主義打牢堅實基層基礎。要強化聯繫服務群眾功能作用,把各族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組織周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與服務功能是內在聯繫、有機統一的。

三是無死角。從實現形式講,有條件成立黨組織的必須及時組建,沒有條件的要依託各種群團組織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培養髮展黨員,把黨的工作開展起來。也就是說,黨的領導只有方式方法不同,沒有盲區和死角。通過服務,更好地貼近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贏得群眾,使黨的執政基礎深深根植於人民群眾之中。嚴格執行反對“四風”各項規定,深入開展專項整治,著力解決影響與群眾關係的工作不實不細、方法簡單粗暴、與民爭利、優親厚友等問題,通過深入改進作風,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

二、從深度上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體現在“絕對”上

在軍隊(包括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政法工作、意識形態等領域,必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其依據如下。

第一,這是由軍隊和政法工作的性質、職能、作用、特點決定的。軍隊和政法工作屬於上層建築,而且是政治上層建築。政治上層建築的最大特點是階級性和民族性,通過強制性和規範性來維護本階級的統治和本民族的利益。黨的十九大修訂的黨章有一個重大的變動,就是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堅持對人民解放軍和其他人民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和以往的黨章相比,增加了“絕對”二字。雖然只是兩個字的變動,但實際上是一個重大的變動,即它強調的是從黨的根本大法上來確定的黨對人民軍隊以及其他武裝力量的絕對領導。據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支撐。

政法機關是黨和人民的“刀把子”,人民性、群眾性是政法機關的根本屬性。做好政法工作,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以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檢驗政法工作成效的最高標準,積極主動回應人民對政法工作的新期待,緊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緊緊圍繞人民安居樂業美滿幸福願景目標,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深入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切實保護好人民群眾的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做好這些工作,必須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確保令出一門,政出一門,做到政令暢通,令行禁止。要自覺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第二,堅持黨對軍隊和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是對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的生動運用。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我國不同於世界上大多數其他國家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之處,也決定了我國軍隊和政法工作的獨特性。這種特殊性決定了軍隊必須聽黨指揮,政法機關必須把講政治放在第一位,對黨忠誠是衡量政法機關政治合格的基本標尺。所有這一切,必須服從“黨的絕對領導”這一政治原則。

第三,在意識形態領域必須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是由其戰略地位決定的。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是觀念或思想的上層建築。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極端”二字凸顯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戰略地位。就政黨來說,意識形態是精神旗幟,決定著政黨的性質;就國家來說,意識形態是建立和鞏固國家政權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撐;就民族來說,意識形態是“黏合劑”,能夠把整個民族緊緊團結在一起。從事意識形態工作,主要是圍繞兩件事情展開,一是證明黨執政的合法性,即中國共產黨的政權是受到人民擁護的,是順應歷史潮流的,是符合發展要求的。二是論證黨執政的有效性,即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是幹事的,而且必將為全人類作出更大貢獻。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一刻也不能放鬆和削弱意識形態工作,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在意識形態領域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就是要高舉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堅持“兩個鞏固”,即“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最集中體現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最集中體現在要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更加強調了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領導核心地位。我們應該客觀地認識到,重視和強調核心和權威的作用,並不是中國共產黨獨有的政治傳統,而是無產階級政黨的一條基本原則。

第一,從國際共運史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十分重視無產階級政黨的核心和權威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在領導歐洲工人運動和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實踐中,十分重視和強調權威的作用,並將確立權威視為革命事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恩格斯在《論權威》中曾形象地指出:“能最清楚地說明需要權威,而且是需要專斷的權威性,要算是在汪洋大海航行的船了。那裡,在危急關頭,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絕對服從一個人的意志。”(《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6頁)列寧也曾經深刻地指出:“歷史上,任何一個階級,如果不推舉出自己善於組織運動和領導運動的政治領袖和先進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統治地位。”(《列寧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10頁)在國際共產主義實踐中,從波蘭統一工人黨,到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再到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的共產黨都退出了執政舞臺,大多都是從中央權威弱化,黨內出現各種派別開始的。今天的中國共產黨面對的世情、國情、黨情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這場變化中出現的各種危險、挑戰及困境,不亞於恩格斯當年所說的“危急關頭”。面對這場“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更離不開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第二,從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看,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從建黨初期“本黨採取蘇維埃的形式”、1925年黨的四大建立總書記制、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對黨的集體領導的強化;到革命時期1935年遵義會議開始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1945年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通過全面推行黨組制度實現黨對國家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1954年黨的七屆四中全會明確規定“黨的團結的唯一中心是黨的中央”、1956年黨的八大用黨章形式把黨的集體領導制度確定下來;再到改革開放時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形成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黨的十一屆五全中強調堅持集體領導、1982年黨的十二大修訂的黨章對民主集中制六條基本原則的規定;直至十八大以來中央制定、修訂90多部黨內法規,把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貫穿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全過程。可以說,從建黨至今,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堅持和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歷史性變革和躍升。伴隨著這一躍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開拓新局面。

第三,從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看,“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實現這一偉大夢想,我們需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需要加強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更需要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這“四個偉大”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這項偉大工程是否堅強牢固,直接決定著中國共產黨能否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新時代的歷史使命。為此,我們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原則,全面而堅定地從嚴治黨。一是通過增強“四個意識”,真正築牢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基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增強黨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做到“兩個維護”,就要用實際行動來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把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當作最根本的政治責任,學懂善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懂謹遵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認真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認同核心、維護核心、緊跟核心,做到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第四,從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看,改革向縱深推進更離不開黨中央這一堅強領導核心。新時代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徵程,改革也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局部與全局之間、局部與局部之間、當前與長遠之間等利益矛盾大大增加,改革面臨的壓力和阻力變得更大。改革的這種複雜性和艱鉅性,更加凸顯了黨中央堅強領導核心的極端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面向未來,我們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那就是要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面對這一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地推進改革開放。但是無論怎麼改,都不能改弦易轍、犯顛覆性的錯誤。如果我們的改革開放背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背離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會改弦易轍,犯顛覆性的錯誤。黨的十九大召開後不到一個月,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16項改革方案,力度空前,彰顯了黨中央堅定不移將改革推向深入的信心和決心。但無論怎麼改,三條基本原則不能背離:即所有的改革都必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升;所有的改革都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所有的改革都必須緊緊圍繞為人民謀幸福這一價值原則。很顯然,堅持黨的領導是三個原則中的政治靈魂,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改革開放不偏離方向,是這場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的改革得以向縱深推進的根本保障。

4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如果沒有黨的堅強和全面領導、沒有嚴格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沒有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中國共產黨就會喪失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就會喪失執政基礎和執政能力,就會嚴重脫離人民,就不可能擔負起領導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重任。中央的高度權威、堅強的領導核心、成熟的領導集體,都是推進改革開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切實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是我們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的最高政治原則。

(作者系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行政學院〉副校〈院〉長、教授)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丨治党论苑

歡迎訂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學術期刊認定A類

解疑釋惑·切磋交流·探索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