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開會?點這裡 如何調整心態

根據調查顯示,只有不到三成的白領認為自己參加的會議有意義,剩餘的大多數白領均表示厭煩開會,談“會”色變,變成職場“恐會族”。

如果你是“恐會一族”,也不要慌,跟著我們一起了解和學習如何提高會議效率,進而提高工作效率吧!

不想開會?點這裡 如何調整心態

會議是什麼?

會議是人們聚集在一起,圍繞特定主題進行討論、交流的活動,是一種群體溝通的方式。

人類開會的歷史可謂是源遠流長,可追溯到公元前2198年。直至現在,整個世界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個時時處處充滿會議的世界。

會議應該什麼時候開?

會議的時機選擇,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如需要傳達收取建議、做出決策、聽取工作彙報、解決問題、表彰批評等,都是適合召開會議的情況。

會議的成本怎麼分析?

一般來說,會議成本沒有可控的標準和合理運用的話,往往容易造成會議的低效和人力、資源的浪費等,從而影響會議結果。

《哈佛商業評論》中:“任何會議都是要麼富有成效,要麼純粹浪費時間,二者必居其一。”

無效的會議不僅是一種管理成本的浪費,而且也會引起與會者不滿,從而降低團隊的凝聚力。那麼造成會議低效的因素有哪些呢?

會議低效的影響因素

會議前缺乏準備

沒有提前準備好會場、開會設施、通知、會議議題、議程、會議材料、參與人、主持人、記錄人等。

會議中缺乏控制

議程、氣氛、決策、時間、主題、情緒等。

會議後缺乏跟蹤

會議結束後,未對形成的決策或待完成的工作責任人、時限並進行追蹤。

不想開會?點這裡 如何調整心態

標重點!

其實,針對會議低效的情況,是有解決辦法的,可以從會議要素和會議過程兩個角度進行具體的提升,前方高能,請做好筆記。

不想開會?點這裡 如何調整心態

從會議要素的角度來提升

不想開會?點這裡 如何調整心態

議題明確

一到三個為佳。

議程清晰

要有明確的議程及時間分配規則,方好有效控制會議的進程和時間使用,確保會議高效。

注意:議程安排上,不要安排領導先講話和表態,避免有的人“話裡聽音”,從而失去民主,也會導致參會人員全都按領導意見辦事,不能發掘好的想法和創意。

精選參與人

“相關性”和“少而精”原則。

指定主持人

引領會議議程、控制會議進度。

做好會議記錄

議題、議程、時間、地點、參與人、主持人、記錄人、出勤情況、發言情況、決策情況、待追蹤事項、會議附件等。

合適的時間

上午10-12點和下午3-5點為佳。

合適的地點

會議室、大小、桌椅、設備等。

不想開會?點這裡 如何調整心態

從會議過程的角度來提升

不想開會?點這裡 如何調整心態

會前做好準備

會議議題、議程、會議材料、開會設施、參會人員等。

注意:

電腦三件套是會議場最關鍵的“兵器”,有電腦的地方就有三件套——電腦、翻頁筆、激光筆。

養成良好的習慣,所有信息化、電子產品等,都要提前測試,這是保證和發揮會議效果的重要前提。

會中做好控制

確保會議按時開始,並嚴格按照會議議程進行。嚴格把控會議時間和進度,避免會議的拖沓和冗長,並要按時結束。營造活躍的討論氣氛,維持開放平等的會議環境,給予參與者均等的發言機會並引導大家積極發言或獻計獻策。

不想開會?點這裡 如何調整心態

保障與會者相互尊重彼此所發表的意見,並保護與會人員不受人身攻擊,控制會議秩序,發現跑題,應立即予以制止,對討論的結果及時進行彙總,並形成會議結論。

會後做好跟蹤

會議是否形成有效的決策、會後的決策是否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實現;追蹤的頻率和彙報的頻率;有追蹤,才能把會議的決議形成生產力 。

不想開會?點這裡 如何調整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