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幹部為啥喊累?看看這些“領導要求”你就明白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黨上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正“四風”取得重大成效。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一些地方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歲末年初,正是各項年終總結、新年規劃、檢查督導、考核評比、大小會議等任務的集中時段,種種不良傾向更需警惕。

核心閱讀

少數幹部大事小事都開會,頻次越來越多,會議越開越長,好像只要把會開了,工作任務就完成了。


有些領導幹部不深入基層、沉到一線,而是習慣用文件落實文件,用會議落實會議。


平日“不重視”,年終“乾著急”。為補足工作短板,只能在工作總結和臺賬資料上“做文章”“花心思”。


要真正貫徹中央精神,轉變工作方式,提高督查考核的統籌性、針對性。


要多給基層提供幫助,讓基層更好地聚精會神搞建設、抓落實、謀發展。

近日,不少基層幹部和群眾來信反映他們身邊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並就如何整治這些問題提出了建議。

事無鉅細都開會,會議越開越長,基層幹部陪會多

基层干部为啥喊累?看看这些“领导要求”你就明白了……

“每到歲末年初,寫不完的總結,開不完的會,基層幹部疲於應付。”有的基層幹部來信訴苦,“上班工作時間是用來開會的,下班後的休息時間才是用來辦公的,加班、熬夜成了常態。”

四川綿陽市讀者楊雄說,會議本是傳達上級精神,統一思想認識,對重要事項進行研究、決策、部署的重要方式。然而,少數幹部大事小事都開會,頻次越來越多,會議越開越長,好像只要把會開了,工作任務就完成了。

安徽潁上縣讀者朱波說,有的鄉鎮領導平均一個工作日超過一個會,而鎮裡到縣城有兩小時的車程,來回路上就得半天,再加上開會半天,一天開一個會,基本上就沒時間幹別的工作了。不僅如此,很多會都要求一把手去開。其實,有的會由分管幹部直接去開就行,而且效率會更高。

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讀者夏季偉說,少數地方形式主義會議太多,開會經常讓一些與會議主題沒關係的單位派人參加,既耽誤時間,更耽誤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事無鉅細都開會,不管啥主題都喊基層幹部來陪會,是典型的形式主義。

夏季偉認為,莫讓開會變“陪會”,多些實幹風,切實糾正開會必長的現象。“要結合實際情況,哪些部門、哪些人員參會,都應該有個度。”他說。

週五發通知,週一要結果,問計流於走過場

基层干部为啥喊累?看看这些“领导要求”你就明白了……

“這哪裡是徵求意見,分明是在搞形式主義嘛!”浙江開化縣讀者井夫有一位在某政府部門工作的朋友向他抱怨。前段時間,上級有關部門就2019年為民辦實事項目向其單位職工問計。廣大職工積極響應,紛紛獻計獻策,單位還專門安排人花了大半天時間把職工計策進行了彙總,交給上級部門。可是,後來公佈的項目中,竟然沒有一項是從“問計”中來的,也未就職工意見進行反饋。

無獨有偶,江蘇宿遷市委組織部的讀者盧山說,一些單位只“問計”不“納計”,走過場、搞噱頭。有的“線上”“線下”齊開工,看似花樣很多,卻沒能“讓有發言權的人說有見地的話”;有的表面態度誠懇,實際“心意已決”,再好的意見也“滴水不進”;還有的“掐點”徵求意見,週五發通知,週一要結果。空有“廣泛徵求”的形式,沒有虛心接受的誠意。

每天必須在“群”裡說話,政務APP考核成負累

基层干部为啥喊累?看看这些“领导要求”你就明白了……

“有的地方一邊直呼形式主義害死人,表示要整治‘庸、懶、散、浮、拖’;另一邊又在不自覺地做形式主義的事情。”山東威海市讀者石志新一針見血。基層是形式主義的受害者,有時也是參與者。

近年來,一些地方為了提升工作效率,推出各類政務APP,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反而成了基層幹部的負累。

“在某個APP裡,每個科室都設有一個交流群,單位對群的活躍度有考核,每個人每天必須要在群裡‘說話’。”四川成都市讀者杜遲提起一位基層公務員的經歷。為了提高活躍度,大家“沒話找話說”,甚至開始在群裡相互問好,有時甚至連打字都懶得打,發個表情包“意思一下”也算是“點過卯”了。

對此,山東菏澤市讀者李偉有切身感受。李偉調研發現,為了推廣政務類APP和公眾號,一些部門一哄而上、競相比拼,甚至攤派任務,針對個人完成量進行排名。“恨不得把手機給砸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已經很不錯了,還給村裡下了指標,村裡有知識、有文化的都在外務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小孩,怎麼完成?”某鄉的包村幹部一肚子苦水。

平日不重視,年終乾著急,迎接“年終大考”忙臺賬

基层干部为啥喊累?看看这些“领导要求”你就明白了……

臨近歲末,脫貧攻堅、基層黨建、綜治維穩等各項年終檢查、專項考核紛至沓來。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委組織部的讀者孔德柱在調研時發現,面對上級部門的“年終大考”,一些單位和幹部的主要精力都在“理臺賬”,迎接檢查。

孔德柱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越到基層,承擔多少職能,就有多少上級部門要總結。上面通知下來,就得按時按要求交卷。基層幹部不僅要承擔事務性工作,還得完成這些年終任務,壓力的確不小。

他認為,其實,形式主義也有基層幹部自身的原因,平日“不重視”,年終“乾著急”,為補足工作短板,只能在工作總結和臺賬資料上“做文章”“花心思”。不管平日裡開展沒開展、落實沒落實的事項,但凡列入上級部門考核清單中的項目,都想方設法“照單上菜”。

“最近,朋友年終報送信息所需要的照片找不到了。無奈之下,他找了幾名工作人員充當臨時演員,按照當時的場景擺拍了幾張照片,把信息給報送上去。”上海崇明區讀者姚鼎來信反映,少數單位為了應付上級督查,居然想出了直接從網上下載照片的歪招來。

部門扎堆而來,鄉鎮疲於接待,慰問活動變了味兒

基层干部为啥喊累?看看这些“领导要求”你就明白了……

春節將至,各地各部門給困難群眾“送溫暖”的慰問活動掀起高潮。給貧困戶送錢送物,送去了黨和政府的關懷,深受百姓讚譽。

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讀者姚啟超來信說,但有的慰問卻變了“味”。比如,有的“送溫暖”隊伍浩浩蕩蕩講排場,不考慮困難群眾感受;有的“送溫暖”扎堆而來,鄉鎮部門疲於接待應酬,加重了基層負擔;有的時候基層幹部提前篩選對象,排練好臺詞,讓被“送溫暖”對象苦等幾個小時後,才能領取一些慰問品,和領導說不上兩句話。

姚啟超認為,領導幹部在深入困難群眾家中送溫暖的時候,應當認真瞭解民情、問計問需,幫助困難群眾樹立生活信心,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上級不指導只問責,基層應付督查分身乏術

基层干部为啥喊累?看看这些“领导要求”你就明白了……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很多督查工作組,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委組織部讀者劉彥林來信說,在各級下發的督查文件中,“層層壓實責任”“嚴格督查考核”“層層傳導壓力”成了高頻詞彙。

劉彥林說,督查考核的初衷是為了推動上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是為了改進作風,激發幹部擔當作為。然而,一些部門但凡遇到工作任務,就通過清單、方案、細則等方式全部分解給下級,把工作任務細化到“有會議記錄”“有工作照片”等等,而上級部門對工作不過問、不解釋、不指導,甚至有的更是“今天完婚,明天生娃”,下級部門工作推進稍有不力就問責懲處。

有時候,同一個地方一天內來多個督查組,基層幹部分身乏術、疲於應付。劉彥林認為,這樣的“層層傳導壓力”實際上是一種“層層推卸責任”。希望各級各部門要真正貫徹中央精神,切實擔負起工作責任,轉變工作方式,提高督查考核的統籌性、針對性。

一樣內容的材料、表格,來回折騰、數次填寫,方便了自己,麻煩了基層

基层干部为啥喊累?看看这些“领导要求”你就明白了……

一個好的形式可以推動工作開展,但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千篇一律必須搞個形式。

什麼是形式?什麼是形式主義?“關鍵是實事求是,有利於實際工作的就是好形式,影響實際工作就是形式主義。”安徽合肥市的一位基層幹部來信說。

“以開會為例,有些會是研究具體問題如何處置的,這種會議形式就有必要;如果一個會只涉及三個部門的人員,卻把所有部門的人都喊了去,那就是形式主義。”這位基層幹部說,“淺嘗輒止”式的調研、“前呼後擁”式的檢查、“文山會海”式的執行等,是必須破除的形式主義;而該走的程序不走,該開的會議不開,也會影響正常工作的開展。

“很多事情,表面看是形式主義,其實根子在官僚主義。”北京朝陽區讀者劉女士說,材料文書是反映工作的一種形式,但有些領導幹部不深入基層、不沉到一線,而是習慣用文件落實文件,用會議落實會議。她建議,上級機關能利用現有數據材料的就不要基層反覆提供,不要為了圖自己方便,同樣的材料反覆要、次次要、年年要。

山東泰安市泰山區總工會副主席陳明來信說,一些單位經常上午發通知,下午就要交,並對字數有明確要求;不同的部門,經常要相同的材料;一樣內容的材料、表格,來回折騰、數次填寫,等等。

陳明認為,領導部門要多體諒基層、常下基層,儘量少給基層添麻煩、增負擔。要多給基層提供幫助,讓基層更好地聚精會神搞建設、抓落實、謀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