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火是假 這才是真正的圖-22

新年伊始,俄羅斯空天軍接連發生兩起重大飛行事故,繼兩架蘇-34相撞後,1月22日,一架圖-22M3戰略轟炸機在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州墜毀。俄國防部發布消息稱,這架轟炸機在飛行訓練中突遇降雪迫降失敗墜毀。兩名機組人員當場死亡,另一人在醫院不治身亡。一名傷員正在搶救中,情況危重。

按照蘇俄一貫的說法,圖-22M3轟炸機是圖-22轟炸機的改進型,是一種中程轟炸機,不具備戰略打擊能力。然而,這種說法只是一個掩人耳目,規避美蘇之間裁軍談判要求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的把戲。相較於圖-22,圖-22M3無論是航程、載彈量,還是飛機外形、發動機型號以及作戰模式等都完全不同,是一種全新的具備戰略打擊能力的轟炸機。因此也有機構將圖-22M3稱為圖-26。

逆火是假 這才是真正的圖-22

相比頻頻出鏡的圖-22M3"逆火"轟炸機,真正的圖-22"眼罩"轟炸機已退出了現役。不過,這種外形奇特的戰機作為歷史的過渡,在蘇俄軍事史上依然具有研究價值。

逆火是假 這才是真正的圖-22

冷戰初期,蘇聯迫切想縮小同美國在轟炸機發展方面的差距。雖然"獾"噴氣式轟炸機和"熊"螺旋槳式轟炸機已相繼問世,但圖-16航程不夠,只能作為中程轟炸機使用;圖-95速度較慢,突防能力較差,因此,發展一款具備超音速突防能力的遠程轟炸機,被提上議事日程。

1955年,圖波列夫設計局的設計師們開始了"105 工程",1958年6月21日,圖-22原型機試飛,然而試飛的結果是該機無法達到設計中超音速飛行的要求。於是一切都推倒重來,新的"105A 工程"上馬。"105A 工程"與它前輩的不同點在於減小了機身的面積以降低突破音障時遇到的阻力,並把機翼的掠角重新改為55度。此外,由於縮小的機身無法容納主起落架,它被改裝在了機翼以下。實際上,原設計中關於載彈重量的要求——執行短程任務時載彈12噸,內油箱全滿時載彈3噸,"105A"並未達到。

逆火是假 這才是真正的圖-22

經過一些列改進之後的圖-22系列航程雖然達到了5000公里,但性能並可靠,只能維持短暫時間的超音速飛行,並且在高速飛行時操縱困難,這使得其無法完全達到蘇聯軍方的要求,因此1969年便停產,後續逐步被圖-22M3所取代。

逆火是假 這才是真正的圖-22

圖-22於1962年裝備部隊開始服役,並發展出用於偵查轟炸的圖-22B、用於反艦的圖-22K、教練機型圖-22U等型號,總計生產250餘架。除了裝備蘇軍外,伊拉克、利比亞空軍亦有裝備。

逆火是假 這才是真正的圖-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