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在浙江烏鎮茅盾故居陳列室裡,存放著一部書,一部由茅盾母親為年少時的茅盾選定的啟蒙教材。

晚年時的茅盾回憶童年生活時,經常會說,是這本書給他帶來了最初的知識和快樂。

無獨有偶,胡適的求學生涯中,也曾有這麼一部書。對這部書,胡適到了中年還念念不忘,專門向人打聽,那書還能否尋得。

胡適到上海造訪澄衷學堂舊識時曾說:“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啟蒙讀本》。”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澄衷蒙學堂啟蒙讀本》出版於1901年,即清光緒二十七年,是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教科書。它也是胡適、豐子愷、梁漱溟、茅盾等一眾近現代學界巨擘年少時的必讀教材。

大師評語

這本書到底有多厲害呢?我們先來聽聽大師們是怎麼說的: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胡適

“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一部讀本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歷史性的價值。”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茅盾

“我童年所用的啟蒙教材是由我母親為我選定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回憶童年生活,它帶給我知識和快樂。”

大師們對這部教科書評價如此之高,那麼這部民國啟蒙課本到底長什麼樣呢?

全書架構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原《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書中內頁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全書四卷(八冊),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插圖七百六十二幅:

第一冊為凡例、類字和檢字索引;

第二冊為卷一,所收漢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現象、山川河嶽,各國知識、地方小志等;

第三、四冊為卷二,所收漢字涉及人事物性、樂器武器、花鳥魚蟲、礦物金屬等;

第五、六冊為卷三,所收漢字為度量衡、日常生活、農業工業、蟲豸動物、野生植物等;

第七、八冊為卷四,也是最後一卷,所收漢字屬較抽象的人類活動和語言文字。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總體上看,該書八冊內列“檢字、類字、字課圖說”等內容。字課圖說分成簡說與詳說,簡說為十歲以下的學生而說,詳說為十一歲以上的學生而說;注音、釋義各有側重;以常用字為主,生僻者不載;字義分詳簡二類,識字之序分淺深二級,先淺後深。

這些架構特點使其既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又是一部小學字典,同時,還是一部解釋字根意義、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

特點之“認字”

著名學者餘世存曾說:中國人的文化標準中有一條即是認字,故傳統教育中能認字就是有文化的人,因為漢字中有做人的道理,有哲學、心理學、醫學……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就完好保留著傳統文人的認字傳統。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這部中國歷史上第一套由學校編纂的百年民國老課本,收錄了3291個漢字,選材之廣博,超乎想象:

由天文、地理、典章制度、草木禽獸、日用器物、到人事萬象(包括生老病死),無所不有。它給出了一個博大、有序、美妙而鮮活的世界,將夢想種在了孩子們的心靈深處,使得未來變得一切都有可能。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復刻版《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書中內頁

這種圖文並茂的形式,言簡意賅地講解了自然現象,將漢字與其中蘊含的其它知識結合起來,觸類旁通,使孩子們“學一懂百”。現在的讀物中,哪有如此龐大的知識量?

特點之“跨學科”

這部教科書的重點雖在識字,但除了語文外,書中還涉及了其它諸多學科的啟蒙內容,可謂是一部“跨學科”的綜合讀本。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父母們都想讓孩子琴棋書畫,樣樣懂一點。可是,這些樂器有什麼區別?它們長成什麼模樣?它們名字的出處是什麼?通過這本教科書,孩子們能夠輕鬆地由漢字切入,瞭解到其背後的音樂、美術知識。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除了文化薰陶外,這本誕生於1901年的教科書中甚至還涉及了數學中的幾何知識,可以說是十分先進了。

特點之“融合”

該書編寫之時,正處在西學東漸、思想雜出的舊學、新學接壤之際,這一切,皆在書中留下了特殊的記號。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比如,書中對於電的解釋,就很有意思:

“陰陽二氣薄而生熱,熱而發光曰電”,“電速三倍於光,每秒約行五十七萬英里。動植及金類多有含之者。今所用,則人造之電也”,甚至講到了人可以發電。

由電的概念再擴大到雷:

“陰陽二電摩蕩空際,鼓擊而成聲者為雷。雷聲必在電後者,光行較速於聲。如施放火炮,先見火後聞聲也。避雷之法,勿近鐵器,勿著溼衣,勿倚高牆,勿開窗戶。屋高設防雷杆,可以引電入地”,更是為學生提供了有用的科學防雷知識。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對潮汐現象,教科書也作了長篇解釋,引用了當時的最新發現:

“潮汐之理,昔人但謂地與日月相吸而成,惟地球背日月面成潮之理,終難明確。數年前美國天文學家,謂地球對日月面與背日月面所成之潮,不僅關日月吸力,更由向心離心二力而生。對日月面之水,向心力大於離心力,故水也對日月凸出而成潮。背日月面之水,離心力大於向心力,故水也背日月凸出而成潮。對面既有潮,背面復有潮,故地繞本軸一週潮必兩至。”

此時,科學術語“向心力”、“離心力”已見諸語端。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書中的中國省份地圖

在地理方面,該書於啟蒙上也有著重大的突破:書卷一中,印有五十一幅世界和中國地圖的插繪圖片。

“百年語文第一書”背後的傳奇

就是這套廣博的“百年語文第一書”,孕育出了一批民國文化大師,而它的背後也是一個傳奇。

提及《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不能不說葉澄衷

在寧波商幫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做人當如葉澄衷”。葉公7歲喪父,因為貧寒只讀了半年私塾。1899年,病重的葉先生,念及少時失學之痛,決定捐道契25畝、現銀10萬兩,興建中國第一所私立新式學校。該校1901年建成,取名澄衷學堂。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澄衷蒙學堂創辦人葉澄衷先生

以現在的眼光看,澄衷蒙學堂開辦之初規模很小,學生只有二三百,教職員只有二三十。但是校董會十年間先後聘請的校長,有三位是進士,四位離開澄衷後成為了中國著名大學的校長,其中便有蔡元培先生。

除此以外,“中國漫畫第一人”豐子愷、書畫家錢君陶,都曾在澄衷學校教授美術,胡適、竺可楨則同一年在澄衷學校就讀。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澄衷蒙學堂舊照

另外一個不能不提的人,就是澄衷蒙學堂首任校長劉樹屏先生。

辦校伊始,由於沒有現成的教材,劉樹屏先生便組織教員自任主編,開始了自編教材的歷程。從1900年到1901年冬,劉樹屏先生對中國文字源頭進行了系統地梳理,從中精選3000餘字,並把西方科技知識融入了傳統的中國蒙學教育中,從而成就了這本既有傳統之美,又帶有現代思想光輝的“百年語文第一書”。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影響與意義

作為一部校本教材,《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精美程度令人歎為觀止。民國書法家唐駝親自書寫的3291年漢字、 762幅插圖,無不體現了書法藝術與繪圖藝術的完美結合。書中所繪圖畫多為《點石齋畫報》風格,人物、花鳥、建築、器物,大者半框,小者半框六幅。至今仍為收藏家視若拱璧。在版式上,該書也打破了線裝書的通常格式,大膽採用“六宮格”,使圖文合參、學養並重。

民國一代的大師們,啟蒙學習時期都在學什麼?

作為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課本,《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還直接影響了後來民國課本的編寫,如著名的《共和國教科書》、《國民字課圖說》便是以其作為參考資料編寫的。

從晚清到民國,該書的影響力始終存在著,可謂是近現代中華語文課本的典範。

時至如今,老課本的風華依舊,但能真正讀懂它的人卻越來越少了。而今我們的啟蒙教科書中也鮮少有如此觸類旁通之文化瑰寶,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