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兩個投資大雷,得注意了!


近期的兩個投資大雷,得注意了!


2019年の第11篇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作為投資者,想好好的過個年也沒那麼容易,最近投資市場接二連三出現不太好的消息。今天小丫梳理了幾點,算是給大家的溫馨提示。

PART

01

基金經理離職潮


第一件,就是小丫上週已經提醒過大家的,基金經理離職潮。

想詳細瞭解的,可以點這篇文章看看:

年終獎沒拿就走,這些人離職關乎你的投資!

除了文章中提到,大家在挑選主動型基金時要多關注基金經理和做好已投基金的檢查外,今天還有一些小提醒:

(1)長期業績穩定的優秀基金經理越來越難得,昔日不少明星基金經理都已轉戰私募或者另起爐灶。而還有一些明星基金經理,則是頂著“明星”光環不斷為新發產品站臺吶喊,只想吸引投資者的大量新資金入場。新一年,很多投資者會制定新的投資計劃並挑選產品,對市場上大力營銷宣傳的所謂“冠軍基金”、“明星基金經理”的新品,我們要加以甄別。

(2)優秀基金經理的減少再疊加當前的市場環境,投資者想從主動型基金中賺到超額收益變得不太容易;而且主動型基金的成本費也普遍比被動型基金高出很多。堅持投資的話,我們要儘可能減少成本費用的支出,被動型基金其實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這一點,在上週分享的《那個教我們賺錢的人走了,他留下了5個投資原則》一文中,“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其實已給我們做了特別好的提醒——選擇低成本基金,被動型基金(指數基金)優於主動型基金。

“基金產生的成本,其中很大一部分支付給了基金管理人,隨著時間的推移,相當於對投資者收益徵了稅。”

說完基金經理離職潮,下面提到的兩個問題更是近期的大雷,有的已經炸了,有的潛藏待發......

PART

02

債券違約潮


債券違約,其實18年已經頻頻出現在各大財經媒體的報道中。19年債券違約潮的勢頭絲毫沒有減緩跡象。

第一單債券違約的上市公司,是大名鼎鼎的康得新。


近期的兩個投資大雷,得注意了!


近期的兩個投資大雷,得注意了!



兩隻債券接連發生實質性違約,本息合計15.6億。康得新也遭遇評級機構大幅降級,由1月3日前的AA+級接連降級,目前僅為C級。

(關於債券評級,大家可以到上交所或者深交所的官網直接搜索債券代碼查詢,我國的評級一般分為三等九級,常見的債券評級從高到低依次為AAA、AA+、AA、AA-、A+,AA+為中等評級,往後的都為低評級。)

除了已經違約的這兩隻債券,根據Wind數據統計,康得新還有兩隻中期票據,餘額合計20億元,2022年到期。也就是說,可能還有兩顆雷在路上。

不僅如此,今天開市後,康得新更是直接淪為ST康得新,曾經的千億大白馬,就這樣一夜之間加入了ST大軍......

大量持有康得新債券或者股票的公募基金,顯然踩到了2019年的首個大雷。

持有債券的基金:

目前持有康得新債券的基金有新華增強債券基金(002421)、金鷹添潤定開(004045),二者分別持倉8.8%的“18康得新SCP001”和4.87%的“17康得新MTN001”。在康得新公告“18康得新SCP001”出現實質性違約後,新華增強型債基於1月15日淨值下跌了2.34%。


近期的兩個投資大雷,得注意了!




近期的兩個投資大雷,得注意了!



持有股票的基金:

持有康得新股票的公募基金,數量更多。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三季度末,共有34只公募基金出現在康得新的機構投資者名單中,持股量較大的基金公司包括上投摩根、興全基金、國聯安基金、華泰基金、華夏基金等。


近期的兩個投資大雷,得注意了!



詭異的是,還不起10億元短期債務的康得新,在去年披露的3季度報上卻顯示,賬面還有150億的現金......投資者紛紛質疑,康得新存在重大的財務造假嫌疑。

同樣遭受財務數據真實性質疑的還有東旭光電(000413),根據東旭光電18年的三季度報顯示,其貨幣資金餘額是215.08億元,有息負債卻是231億,一邊很有錢,一邊頻繁的借錢,也是不太能理解。

1月還沒過完就接連爆出上市公司的債券違約事件,那2019年的債市是否會像2018年一樣“天雷滾滾”呢?

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新增42家違約主體,涉及債券118只,違約金額達1154.5億元,而2017年這一數據只有337.5億元;根據中金的測算,今年各種金融債券將大量到期,償還總量將超過6萬億,相比2018年增加15%,創歷年新高。

結合目前的市場環境,2019年信用債違約的情況,確實不太樂觀......

直接投資債券的門檻太高,主要由機構投資,因而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手中持有的那些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甚至低風險產品,比如債券型基金、銀行理財、貨幣基金等。

檢查基金的持倉情況,瞭解重倉股票或債券發行主體近期的財務情況。並在挑選新品時,優先選擇大平臺且信用甄別能力好的理財機構發行的產品。

PART

03

商譽減值潮


商譽減值也是2019年初的一大雷潮,根據Wind數據的統計,目前排隊等著預告商譽減值的企業多達50餘家,創業板更是商譽減值重災區。

很多人可能不太理解什麼是“商譽減值”。

舉個栗子:

A企業的經營情況一直不錯,每年可以實現淨利潤1億元,而且增長速度穩定。B企業因為看好A企業的發展前景,因而願意作價5億元將其收購,但A企業可辨認的淨資產公允價值為1億元,多出來的4億元便是B企業對A企業潛在價值的溢價,被確認為“商譽”。

(當然,也不排除B企業在併購A企業時,進行利益輸送,虛增商譽;而且企業併購往往會推動股價上漲,進行套利......)

好景不長,企業合併後,始終發展平平,其潛在價值連年下降,按照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先前已經確認的4億元商譽,是要進行減值處理的。但為了使得財務報表的數據好看,企業很有可能利用商譽來調節利潤,不對商譽進行減值或者只減值很少的數額。由此,企業賬面上的商譽就出現了泡沫。

溢價越高,泡沫就越大。

泡沫什麼時候被戳破?

如果企業的承諾業績不達標,勢必要進行商譽減值,泡沫就不得不被戳破,甚至會造成股價腰斬,由此暴雷。

不久前,銀禧科技就發佈了2018年度的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全年虧損4億-7億,同比下滑283%至420%。如此大的虧損,主要原因就是對併購的企業興科電子有4.9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公告發布次日,銀禧科技一字跌停!

銀禧科技只是“商譽減值”風險中的一個案例,接下來A股的“商譽減值雷潮”更值得警惕。

春節過後,大量企業要披露年報,而過去一年的企業經營困境,你懂的,尤其是創業板,勢必有很多企業要進行商譽減值。而且在去年年底的時候,監管層就嚴令上市公司進行商譽減值測試。

業績不理想,本來年報數據就很不好看了,再加上商譽減值,這些商譽佔比過高的上市公司,年報數據只會更難看,股價也很有可能出現大幅下跌!

因此,無論你是炒股還是買基金,都得注意排查企業的商譽風險,留意企業的【商譽/淨值產】、【商譽/總資產】佔比數據。

根據券商中國統計,截止2018年第三季度末,A股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存在商譽,商譽總額高達1.45萬億。有134股的商譽佔淨資產比例超過50%,有46股的商譽佔淨資產比例超70%,有18股的商譽佔淨資產比例超100%。

(因為名單很長,想獲取詳細名單的,可以到後臺回覆“商譽”獲取)

PART

04


看完今天的內容,可能有些小夥伴會覺得“頭暈”:基金經理離職、債券違約、商譽減值、財務數據造假......

無論炒股還是買基,總有一堆坑等著你跳。

小丫只能再強調一次:

想提高賺錢概率,降低投資風險,日常還是得多掌握點常識。

其他的,就交給大勢和運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