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去產能發出殭屍企業“出清令”

記者瞭解到,“十三五”煤鋼去產能的主要目標任務已基本完成,下一步關鍵是在提高供給質量上下功夫,2019年殭屍企業“出清令”已發出,目前工信部、國資委等多個部門以及陝西、河南、河北、黑龍江等多地都明確了作戰目標,將加碼處置啟動難、實施難、人員安置難等問題,退出實施辦法等一攬子政策將出。

2016年2月,國務院先後發佈關於鋼鐵行業、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用3年至5年時間,煤炭產能再退出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鋼鐵再壓減產能1億至1.5億噸。

1月29日的國新辦發佈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到2018年年底,已提前完成“十三五”確定的鋼鐵去產能1.4億至1.5億噸的上限指標。有個別省“十三五”鋼鐵去產能目標沒有完成,總量達2000萬噸左右,工信部將督促支持這些地方繼續推進去產能工作。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2019年的首場新聞發佈會上介紹說,“十三五”煤炭行業和鋼鐵行業去產能的主要目標任務基本完成,下一步要繼續在提升供給質量上下功夫。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煤炭經濟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有的政府部門和地方習慣於用行政手段推進去產能,而且由於涉及稅收、就業等利益,有的地方去產能拖延,導致一些殭屍企業遲遲難以退出。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瞭解到,在去產能的過程中,債務處置進展較慢。據山西省國資委企業改革處處長高春毅介紹,山西省近三年關閉退出煤礦88座,其中省屬國企佔57座、退出煤炭產能5075萬噸。但企業債務並未得到同步解決,主管企業仍在為這些關閉礦井支付大量利息,由此帶來沉重負擔。

安置分流職工的難度也在增大。山西一家大型煤炭企業測算,解除或終止職工勞動關係平均每位職工所需經濟補償金約9萬多元,但政府下撥的專項獎補資金,每人平均只有2.48萬元。同時,企業或政府所能提供的轉崗就業崗位有限,難以滿足全部分流職工的需求。

對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要穩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加快處置“殭屍企業”,制定退出實施辦法,促進新技術、新組織形式、新產業集群形成和發展。

近日,高層強調,要加大力度妥善處理“殭屍企業”處置中啟動難、實施難、人員安置難等問題,加快推動市場出清,釋放大量沉澱資源。

根據去年底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做好“殭屍企業”及去產能企業債務處置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相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定期確定需開展債務處置的“殭屍企業”和去產能企業名單,尚未確定過的要在2019年2月23日前確定首批名單。要合理安排確定後續處置企業名單,原則上應在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處置工作。

“這個工作做起來確實比較難,最大的難點還在於怎麼處置好債務處理和人員安置的問題。”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下一步要更好地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進一步加大殭屍企業的退出工作力度,組織開展重點虧損子企業的專項治理,減少虧損企業數量和虧損額。

工信部提出,2019年支持重點省份鋼鐵去產能,督促地方以處置殭屍企業為抓手,堅定不移去除低效產能。嚴把產能置換審核關,開展產能置換方案專項抽查。進一步推動京津冀等環境敏感地區鋼鐵產能向域外轉移。研究制定引導短流程鍊鋼發展的政策措施,鼓勵高爐-轉爐長流程企業轉型為電爐短流程企業。適時啟動修訂一批規範管理辦法,持續做好企業規範管理工作。

不少地方兩會也作出部署。陝西省省長劉國中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9年,陝西將處置78戶殭屍企業,完成210萬噸煤炭去產能任務。黑龍江表示,持續淘汰落後產能,按照臺賬年度要求,堅決完成小煤礦關閉和退出落後產能任務,嚴格按標準檢查驗收,做到真關真管真淘汰,有效處置殭屍企業。

河北明確,2019年年內再壓減鋼鐵產能1400萬噸、煤炭1000萬噸、水泥100萬噸、焦炭300萬噸、平板玻璃660萬重量箱、火電50萬千瓦,實現張家口、廊坊鋼鐵產能退出。山西則要堅定走“減、優、綠”之路,繼續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退出煤炭過剩產能,穩妥處置已關閉退出煤礦的資產債務問題。四川稱,2019年加快鋼鐵、水泥、煤炭等重點行業重組整合和轉型升級。

河南提出,堅持去化過剩產能勁頭不松,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標準,加快拆除已實施置換的低效鋼鐵設備,積極化解水泥、電解鋁等過剩產能,淘汰改造落後煤電機組150萬千瓦左右。堅持處置殭屍企業力度不減,做好債務化解、破產審理、稅收支持、資產處置等工作。堅持扶持結構調整政策不變,加大對“破、立、降”獎補支持力度,落實好去產能職工安置、礦權土地、債務處置等政策,形成正向激勵和優勝劣汰的政策導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