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博物館系列之尋寶神器洛陽鏟

提及洛陽鏟,不少人腦海中會立即浮現神秘、考古等關鍵詞。作為一個以“洛陽”命名的“神器”,它到底“神”在何處?又能否成為洛陽的一張文化新名片呢?

“洛陽鏟”因出自洛陽而得名。作為目前考古不可缺少的一項工具,洛陽鏟與洛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洛陽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極其豐富的地下文物資源。伴隨著地下文物探秘應運而生的“洛陽鏟”,又名探鏟,為一半圓柱形的鐵鏟,是一種考古工具。在經歷了發展、定型與創新之後,以其操作方便、經濟實用、效率高、破壞性小等優點,在全國的重大考古發掘中屢建奇功,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位於伊濱區吉慶路6號洛陽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內的洛陽鏟博物館,佔地面積660平方米,全館藏品300多件,涵蓋洛陽鏟的雛形期、發展期、成熟期和演變期,收藏有各種形制的洛陽鏟、考古用品和考古出土文物。該館大量採用多媒體展示、互動遊戲、VR動畫等先進的高科技手段,為參觀者帶來獨特的觀展體驗。

「聽見」:博物館系列之尋寶神器洛陽鏟

即便在博物館遍地開花的洛陽,它也是獨樹一幟,非常珍貴。在這裡,各式各樣的洛陽鏟陳設在展櫃裡,看得人目不暇接。據洛陽鏟博物館副館長李天喜介紹,該館已於2016年通過省文物局審批,是一座以洛陽鏟為主題的民辦博物館。

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珍貴文物,在它們發掘過程中都有洛陽鏟的功勞。洛陽鏟曾經被稱為“盜墓神器”,如今,它已成為考古隊員的必備工具。第二展廳陳列有一些被譽為“功勳鏟”的洛陽鏟,這些洛陽鏟曾參加過二里頭遺址、曹操墓、秦始皇陵等重大考古發掘。

據傳,洛陽鏟為洛陽附近農民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併為後人逐漸改進。

「聽見」:博物館系列之尋寶神器洛陽鏟

洛陽市有考古專家也曾多次前往李鴨子生前所在地進行考察。不過,徐敬超介紹,關於類似洛陽鏟的文字介紹在明朝就有了。

明代萬曆年間,王士性曾在河南等地做地方官,見多識廣,他撰寫的《廣志繹》記錄各省地理風俗,有記載:“洛陽水土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以鐵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則發。”

徐敬超介紹,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各行各業的面貌,但在考古學上,洛陽鏟目前仍是辨別土層最有效的工具,無可替代。經過多代的改造,目前的洛陽鏟已經有多種功能、多種形狀,主鏟、破磚鏟、泥沙鏟、探針鏟等各種門類,但原理不變。

「聽見」:博物館系列之尋寶神器洛陽鏟

“洛陽鏟之所以神奇,不僅因為它是用來考古,更為重要的是這看似簡單的鏟頭,即便是非常熟練的匠人,打製出來的廢品率也很高。”徐敬超說,如果做出的鏟子插進地裡帶不出土,就無法進行土層識別,這是不少外地或者欠缺經驗的工匠們很難攻克的“難題”。

評價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古來有之,司空見慣,評價一把小小鏟子的歷史功過,世界上還不多見,而"洛陽鏟"就是這樣一個幸運者。

「聽見」:博物館系列之尋寶神器洛陽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