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能源汽車(一):補貼退坡後的產業鏈解讀

近日,望潮科技聯合金恪大數據共同發佈了《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報告》

,報告從行業現狀、產業鏈、造車新勢力、發展趨勢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完整版報告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獲取)

聚焦新能源汽車(一):補貼退坡後的產業鏈解讀

我們會將報告中的部分數據和觀點分享給大家,聚焦新能源汽車系列共分為三篇,第一篇將從市場的整體情況和產業鏈格局說起:

觀點綜述

  • 新能源汽車補貼雖然從2017年開始大幅下降,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依然在2017年和2018年維持高速增長,說明新能源汽車的驅動力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
  • 新能源車產業鏈較長,無論是從收入規模還是技術壁壘看,乘用車和電池環節具備較高的議價權。
  • 近年來大數據在傳統行業中應用廣泛,大數據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最高應用層次就是全新的商業模式應用,通過全新的數據系統與運營資源的結合,將會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


2018年汽車銷量首現負增長,但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高速增長

我國汽車行業2018年首現年度負增長,但是新能源汽車銷量保持高速增長,2018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完成125.6萬輛,同比增長達62%。

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105.3萬輛,同比增長到82%,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佔比從2017年的2.3%提升至4.4%。預計新能源汽車規模將持續保持高速增長,至2023年可以達到350萬輛,佔市場比重超過10%。

聚焦新能源汽車(一):補貼退坡後的產業鏈解讀

從國內補貼政策來看,2013-2015年,新能源汽車處於產業初始階段,國家補貼承擔成本差距,推進了產業發展。

雖然新能源汽車補貼從2017年開始大幅下降,但是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依然在2017年和2018年維持高速增長,說明新能源汽車的驅動力已經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此外,2017年9月份,“雙積分政策”的推出能夠有效讓車企擺脫高額補貼依賴,倒逼車企降成本、提技術,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長效機制。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格局:乘用車和電池環節具備較高的議價權

新能源車屬於新興行業,產業鏈長。與傳統汽車行業不同,“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取代“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成為汽車行業關鍵零部件。電池在新能源汽車上扮演了更為重要的角色,成本佔到整車的40%。電機電控在新能源汽車成本中佔比僅次於電池。

聚焦新能源汽車(一):補貼退坡後的產業鏈解讀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的鈷鋰等原材料,中游的電池生產以及電機電控生產,下游主要是整車製造,除了比亞迪、吉利等傳統的自主品牌外,美國的特拉斯、國內的蔚來等新興品牌開始崛起,而配套產業包括充電樁以及車聯網運營等。

聚焦新能源汽車(一):補貼退坡後的產業鏈解讀

從產業鏈定價權看,乘用車和電池環節具備較高的議價權。從收入規模看,乘用車與電池具有絕對規模優勢;從技術壁壘看,預計乘用車、動力電池環節具備較高的議價權。

聚焦新能源汽車(一):補貼退坡後的產業鏈解讀


聚焦新能源汽車(一):補貼退坡後的產業鏈解讀

大數據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應用:未來將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

大數據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應用主要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次是裸數據的販賣;第二層次是通過數據接口將外部數據本地化;第三層次是運用內外部充分的數據,可以藉助機器學習,用大數據技術建立自己獨特的企業業務數據模型;第四層次是根據數據模型重新梳理業務管理系統——建立全新的數據驅動的Saas應用。

聚焦新能源汽車(一):補貼退坡後的產業鏈解讀

最後,大數據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最高應用層次就是全新的商業模式應用,主要通過全新的數據系統與運營資源的結合,完全建立全新的商業模式,一旦完成這一步,汽車大數據應用就完成了整體進化。隨著新的商業模式產生自己的裸數據,這些數據將成為全新業務鏈條的資源輸入,開啟全新的業務閉環。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望潮科技微信號(ID:tech_be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