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丨解讀麥肯錫“塑造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

編譯丨望潮科技

12月18日,麥肯錫發佈了《協同和顛覆:十大趨勢塑造金融科技》的報告。

報告丨解讀麥肯錫“塑造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

報告指出,金融服務和金融科技的結合,既有破壞性又有協同作用。通過投資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或者與其戰略合作的方式,80%的金融機構已經進入了金融科技領域。2018年金融科技領域的全球風險投資金額已經達到了308億美元,遠遠高於2011年的18億美元。平均交易規模也在增長,特別是在亞洲,幾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

報告丨解讀麥肯錫“塑造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

金融科技涵蓋了不同的類型,我們看到了四類參與者不同的運作方式:

報告丨解讀麥肯錫“塑造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

第一種:新進入者—金融科技初創公司。這些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尋找新的方法和技術進入金融服務。這類公司的主要挑戰是獲客成本。

第二種:傳統金融機構佈局金融科技。

這些機構在技術方面投入巨大,為了能提升自身業績,對競爭威脅做出回應,同時抓住投資和合作的機會。

第三種:大型科技公司生態下的金融科技。這些金融服務既可以增強現有平臺業務(例如,支持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業務的支付寶),也可以將用戶數據或關係變現。相對其他公司,他們擁有巨大的獲客成本優勢。

第四種:作為基礎設施供應商的金融科技。他們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幫助他們將技術堆棧數字化,並改善風險管理和客戶體驗。

報告丨解讀麥肯錫“塑造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

報告中指出,未來全球金融科技將呈現以下十大趨勢:

金融科技發展地區差異巨大,監管複雜程度不同是主要原因

隨著金融科技市場的成熟,已經在區域內建立影響力的“攻擊者”現在正在關注如何國際擴張。要成功進入新的市場,他們必須適應新的市場變化和政府法規,並在明確瞭解區域差異的基礎上選擇新市場。

人工智能是一個有意義的演變,但不是金融科技的巨大飛躍

關於金融科技中人工智能(AI)應用的不同觀點很多,但到目前為止,規模化和變現的例子很少。儘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了更先進的建模技術,比如機器學習,這些技術補充了金融領域傳統分析的不足。雖然人工智能顯示出了巨大的希望,但它可能更像是一種進化,而不是邁向獲取新數據源和方法的巨大飛躍。

良好的執行力和穩固的商業模式可以勝過創新技術

那些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能夠快速提供創新的產品,並與動態數字營銷活動相匹配。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公司通常並沒有使用全新的技術,而是通過數據驅動的迭代,早期和持續的用戶測試,就已經使產品極大的適應了市場需求。

隨著資本越來越具有選擇性,對金融科技業務基本面的審查也越來越多

投資者們更願意選擇那些經過驗證的、在規模和利潤方面顯示出發展前景的創業公司。

僅有良好的用戶體驗已經不夠了

今天,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在改善其零售用戶的體驗,提供功能完善的移動端產品,對用戶使用體驗的重視已經成為常態。因此,用戶在選擇新的金融科技產品時,需要更多被說服的理由。

傳統機構能夠並且已經開始反擊

例如,美國富國銀行近期增加了一項預測功能,通過分析賬戶信息和用戶行為,為用戶提供量身定製的財務指導和洞見,包含有超過50種不同類型的提示。其他的投資銀行也開始更加關注機器人諮詢服務。2017年,摩根士丹利推出了在線智能投顧平臺Access Investing,最低投資門檻為5,000美元。同年,美林證券和德意志銀行也推出了類似的產品。

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和傳統金融機構正在合作

很多全球性的銀行已經走在了合作的道路上。摩根大通的數字化戰略就包括了與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包括OnDeck(中小企業貸款)、Roostify(數字化抵押貸款)和Symphony(安全通訊應用)等公司。中國的金融機構則傾向於與大型技術生態系統公司合作,比如中國銀行和騰訊的合作,中國建設銀行和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的合作。

金融科技在基礎設施領域的應用潛力很大,銷售週期很長

數字創新往往受到傳統IT的阻礙,特別是核心銀行系統(CBS),其變更的成本很高。一些在基礎設施領域的金融科技玩家已經出現,他們幫助銀行在模塊化且開放的API世界中升級技術能力,並通過此獲取收益。許多金融機構正在評估未來5-10年替換他們的核心IT系統。然而,當下,金融基礎設施服務商還是更多的在小型和新興的金融機構中尋找機會。

上市熱情似乎在逐漸迴歸

許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創始人更願意留在私人市場以避免公開上市的負擔,然而,近期這種情緒則有所改變。荷蘭支付金融科技公司Adyen於2018年6月上市,其股價已經翻倍。英國P2P公司Funding Circle在2018年10月上市。隨著金融科技的擴張和盈利之路,高管們在考慮IPO時必須在更高的流動性和更大的公眾監督中做出平衡。

中國的金融科技生態比西方對手,增長更快、創新更快

中國的金融科技生態系統在結構上是如此不同於美國和歐洲。 在中國以外,最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通常是專注於一個垂直方向,比如支付、貸款、或財富管理,深化他們的核心產品然後擴展版圖。 例如在美國,PayPal和Stripe主要關注在線支付,Betterment和Wealthfront提供數字化財富管理,LendingClub和Affirm是借貸公司。

在中國,那些成功的金融科技公司都是在擁有高用戶參與度消費者平臺的基礎上建立金融生態系統的科技巨頭。螞蟻金服是建立在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平臺上,提供一站式的企業對消費者金融科技解決方案。同樣,騰訊也是在已有的社交平臺上提供廣泛的數字金融服務。

報告丨解讀麥肯錫“塑造金融科技的十大趨勢”

我們也觀察到,三大趨勢將塑造中國的金融科技格局:

首先,大型的生態系統玩家將會繼續使用技術和數字渠道推出他們的金融服務產品,以直接面向消費者或對中小型的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第二,和西方國家一樣,我們期望看到傳統的銀行和保險公司大力投資數字產品,利用他們的品牌和現有的客戶關係去反擊純粹的技術派玩家。平安銀行就是典型代表。

第三,通過加強政府監管,淘汰不合規或沒有競爭力的金融科技公司。

【報告獲取方式】公眾號內回覆“1218”,即可獲取報告全文下載鏈接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望潮科技微信號(ID:tech_be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