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魔幻:AI識別人類腦電波,只要想想就能自動畫畫

用AI作畫,早已有先例,但,讓AI讀懂人類的腦電波,並依據人自身的想法作畫,這種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黑科技”,卻從未出現過。

不過,近日,外媒報道稱,這種技術,已經被MIT的機器人專家AlexanderReben實現。

據瞭解,Alexander Reben藉助算法,通過測量人的腦電波和身體信號,AI選擇被測試人最喜愛的圖像,從而生成其想要的畫作。

超魔幻:AI識別人類腦電波,只要想想就能自動畫畫

圖:Alexander Reben的作品

也就是說,只要你躺在那裡,甚至連根手指頭都不用動,AI就可以讀懂你大腦裡想要呈現的畫作,並幫你畫出來。

技術原理

最近幾個月,藝術“挑釁者”和技術專家Alexander Reben花費了大量時間製作一系列視覺捕捉畫作。

不過,他所使用的並不是畫筆或顏料,而是人工智能。藉助算法,Reben與機器智能協作生成圖畫。

據Reben介紹,他的技術始於一個計算機模型,它將單詞組合在一起產生一個獨立的、通常令人不安的圖像。

如,AI程序可能會將“時鐘”和“水母”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創造出融化的可視化效果,看起來像是迷幻藝術展覽和夢魘的產生。


超魔幻:AI識別人類腦電波,只要想想就能自動畫畫

圖:Alexander Reben的作品

對此,Reben表示,這些結果與其他圖像繼續配對,創造了一個“兒童”形象,以某種方式增強了視覺混亂。

當Reben觀看這些圖像時,通過測量他的腦電波和身體信號,AI選擇他最喜歡的圖像。這些通過測試的圖像經過多輪AI修飾並提高分辨率。

完成的圖像將被送往中國的一個城鎮進行物理再現,那裡是專門在畫布上重新創作藝術品的家園,來完成Reben所說的“機器人主導的藝術創作循環”。

超魔幻:AI識別人類腦電波,只要想想就能自動畫畫

對於該技術,Reben 認為:“這是最終的藝術家夢想,他們躺在吊床上,思考當時藝術如何圍繞著他們產生。”

目前,他最新系列的繪畫正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第一步。

此外,Reben 還補充說道:“可能有一段時間你只需要躺在床上聽著音樂,電腦會破譯你最喜歡的一段音樂,根據大腦的喜好製作屬於自己的自定義歌曲。就像終結樂隊的存在那樣,計算機可能會讓人人都有機會成為畫家。”

事實上,這不是Reben第一次嘗試帶有一絲黑色幽默的人工智能藝術作品。

根據這位藝術家的說法,Reben的技術變得黑暗,而且無可否認的是,大部分的信息都是“非常消極的”,而不是產生一種有趣且看似含糊的作品。

AI作畫,引發爭議

此前,就已經有媒體報道過,一幅名為Edmond de Belamy的AI畫作,被拍賣432500美元(約合300萬人民幣)的價格,這引發了極大的爭論。

超魔幻:AI識別人類腦電波,只要想想就能自動畫畫

圖:被拍賣的Edmond de Belamy

有的人認為,“這幅肖像不是人類思維的產物,而是一種由代數公式定義的算法及其多個符號”,“這不是藝術品,而且會摧毀藝術家”,“拋開藝術辯論,這是否存在法律問題:版權問題很難說清,創作出來畫作的版權應該歸藝術家還是算法呢?”

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進步,除去讓藝術也搭上技術的順風車外,藝術平權問題也會因此得到推動:“它(指AI)賦予了人們特權,因為在過去幾個世紀以來,只有非常富有的人才能獲得這種專門有人為你設計藝術作品的特權。”

對此,Alexander Reben則表示,他發現了AI的創造潛力,尤其是當它與人類的創造力相結合時,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有趣”。

“未來可能不是終結者,而是很多人機協作。”他說。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望潮科技微信號(ID:tech_bea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