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近年來,好萊塢這類風格的科幻電影異軍突起: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黑客帝國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銀翼殺手2049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頭號玩家

這些科幻電影的風格都出奇地統一,畫面主要以陰暗的藍紫調為主,常出現霓虹燈廣告牌、未來科技、潮溼擁擠等混搭元素。

這種破爛與高科技對比而成的反差美,就是近年來越來越火的一種美學風格——「賽博朋克」。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Cyberpunk(賽博朋克)是Cybernetics(控制權)與Punk(朋克)的結合詞,可以理解為一個高科技+低秩序的反烏托邦科幻世界。

在賽博朋克的世界裡,社會秩序由一個強大的人工智能系統控制,然而這個系統缺乏人性,導致整個社會的秩序異常混亂。

相比起充斥著重金屬、重機械的蒸汽朋克世界,賽博朋克的世界就簡單多了,人類只需要操控小而精的人工智能設備,需求就被輕易解決。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上圖為蒸汽朋克,下圖為賽博朋克,你看得出區別嗎?

最初,賽博朋克是一種文學體系,源於1984年一部科幻文學作品《神經漫遊者》

劇情講述了主人翁是個網絡黑客,他潛入跨國企業的信息中心竊取機密情報,為了在賽博空間裡競爭生存,不斷藉助人工智能來服務自己。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神經漫遊者

這部作品牛逼的地方在於,作者William Ford Gibson是一個完完全全的電腦白痴,他在沒有網絡的房間,用打字機敲出一個全新的賽博朋克空間,這本書也預示了20世紀90年代的電腦網絡世界。在當時電腦還未普及的年代,掀起一股賽博朋克狂潮。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從上世紀80年代發展至今,賽博朋克不僅僅單指科幻作品的世界觀,已經衍生為一種視覺風格,並且大多體現在電影風格上。

1982年,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將這個絢爛又頹靡的科幻世界搬到大屏幕,被稱為賽博朋克電影的豐碑——《銀翼殺手》就此誕生。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作為最初代的賽博朋克電影,《銀翼殺手》創造的視覺在當時是無人能敵的:未來都市卻有著髒亂不堪的街道,宇宙飛船高速穿梭於廢棄的住房,整個城市呈現一種被高科技包裹的荒誕感。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然而《銀翼殺手》打造出賽博朋克的風格則是誤打誤撞的效果,原因是這部電影太窮了。

由於經費原因,電影中的場景僅選址在華納露天片廠,可惜露天片廠面積非常小,白天拍攝很有侷限性,因此劇組只能選擇夜間拍攝,導演還使用下雨天來增強場面髒亂差的質感。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電影中,驚豔了觀眾的未來洛杉磯也是搭建的實體模型,導演為了保證動態效果,在模型中加入大量的煙霧,體現出整個城市處於奄奄一息的邊緣感;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未來洛杉磯全景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實際上是這樣製作的

實景拍攝時則使用大量破舊的廢棄物,經過噴塗和處理隨機組合,在細節中打磨破舊、衰敗的工業氣息。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沒想到,《銀翼殺手》因為低成本,不小心製造出“高科技與髒亂差環境強烈對比”的氛圍,在劇情上都奠定了往後賽博朋克電影的基調——

作品所塑造的世界觀都具有“科技崇拜”的反烏托邦性質,圍繞黑客、人工智能展開情節,時間線通常發生在電子科技高速發展的未來,主角通常是具有英雄主義和反抗精神的社會底層人,他們利用高科技對抗強權,同時避免被高科技反噬,是這片骯髒破敗的世界裡少有的人性之光。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到了90年代,動畫長片《攻殼機動隊》的誕生,讓賽博朋克風靡了整個動漫界。

導演押井守深受《銀翼殺手》的影響,將賽博朋克世界“賦無形於有形”,而故事性就更為極端,機器智能取代了人性,甚至成為整個社會的支配者地位。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攻殼機動隊》

雖然某些情景有《銀翼殺手》的感覺,但影片更多探討高度物質化的世界與人的情感的衝突,《攻殼機動隊》成為90年代科幻動畫的神作。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攻殼機動隊》街景

90年代還有一部科幻神作,就是1999年的電影《黑客帝國》。

《黑客帝國》劇情設定也有很多用來控制和支配人的技術,電子、機械和生物科學的這類科技甚至可以替代人體器官。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黑客帝國》經典一幕

導演沃卓斯基兄弟(姐妹)都是押井守的狂熱粉絲,電影裡有不少向《攻殼機動隊》致敬的橋段。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影迷剪出了《黑客帝國》致敬橋段

就這樣,賽博朋克在一代又一代的電影藝術大師的致敬下,逐漸散發出黑洞般的魅力。

進入千禧年,不僅是科技越來越發達,人的想象力越來越豐富,賽博朋克電影的風格因此更加尖銳,基調多使用衝擊視覺的霓虹色,破爛密集的貧民窟和聳天入雲的摩登大樓營造出的反差感更加強烈,一幀幀從4k巨幕中投射出來的畫面,所製造的視覺衝擊異常震撼。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銀翼殺手2049

35年後,《銀翼殺手》系列重啟,《銀翼殺手2049》延續第一部的設定,依然具有強烈的賽博朋克風,這部電影的評價與前傳一樣,屬於“要不很喜歡,要不很討厭”,影評出現兩極化的現象。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銀翼殺手2049

雖然賽博朋克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虛擬世界,實際上日本、香港是賽博朋克的概念聖地。

上文提及賽博朋克是80年代的文化產物,而80年代的日本正處於技術革命時期,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推動著電子科技的生產,索尼的Walkman和任天堂遊戲機帶給全球的影響是顛覆性的,當時美國小孩的日常不是捧著一本科幻小說,就是津津有味地跟朋友一起玩任天堂遊戲機。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光怪陸離的東京街頭自然成為賽博朋克最好的取材地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真人版《攻殼機動隊》

還有一個城市,就是香港的九龍城寨,這座香港的貧民窟屹立在蓬蓽生輝的城市當中,像一隻龐大機械怪獸在苟延殘喘。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九龍城寨

因此在賽博朋克的藝術作品中,常出現炫目迷幻的霓虹燈,充斥著日文和中文鱗次櫛比的廣告路牌,雜亂破舊的居民樓,行色匆匆又怪異的行人這些街頭的元素。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如今,賽博朋克風的觸角已經伸向音樂、遊戲、時尚等諸多領域。

虛擬現實(VR)也是賽博朋克其中一種元素,很多賽博朋克科幻遊戲都運用了VR技術來增強實戰體驗。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國產綜藝《這!就是街舞》片頭視覺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電影《頭號玩家》講述了人類在VR遊戲世界的故事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設計師Raf Simons最愛在時裝上運用賽博朋克的元素

縱觀不同時期的賽博朋克風電影,都呈現出一種壓抑的情緒,常常以悲劇收尾,因為單憑個人的力量實在無法與高科技抗衡,從而引發人類跟科技如何共存的思考

沒有人工智能,《銀翼殺手》可能淪為三流電影作品

押井守曾在2014年多倫多國際影展接受訪問,當面對《攻殼機動隊》是否會成為現實這個問題,他答道:

「我覺得這已經是現實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手機……我也有,現在只不過是把手機放進大腦裡的問題。不管是在衣服裡還是大腦裡,反正你離了它就活不了了,這也是我為什麼說

人類必須去適應科技……它也許只是在你的衣服裡,但那實際已經是你身體的一部分了。」

30多年來,我們見證著賽博朋克風格從雛形趨向成熟,其實也是經歷著與科技共融共生的過程。

賽博朋克的世界,真的是遙不可及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