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的瀋陽北陵:乍暖還寒,處處可見遊人身影


夜色漸去,一座庭院裡幾棟古建築寂靜無聲。圖中是1984的瀋陽北陵,自1651年初步建成到八十年代,這裡已經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時光。

歷史上,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墓,原名為昭陵。因為地處瀋陽古城以北十華里,所以又名北陵。圖為進入北陵大門後的一條通道,一大早,不少市民就來此遊園。

冬末春初的瀋陽,乍暖還寒。圖中石象身後還有一些未曾消融的積雪,可絲毫阻擋不住市民遊覽的熱情。幾位中年人聚集在這兒嘮嗑,東北話又叫白活兒。

圖為北陵內一座古城樓,一層層臺階拾級而上。身為帝王的陵墓,北陵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雨滄桑。歷史上是不對外開放的,在民國16年的時候,北陵真正開闢為公園,也就成了市民遊客的常來之地。

從圖中可以看出,瀋陽那時候的天氣還不是很暖和,城門樓上的積雪還殘餘有不少。朝陽照耀下,幾名遊客信馬由韁。

屋簷上,一隻只石獅子依次排列,眺望遠方。作為皇太極的陵墓,北陵也很有特色。雖然仿照明朝皇陵修建,又融合了滿藏等建築文化。

八十年代的時候,各地旅遊熱度日增。為了更好的保護古蹟,吸引遊客,圖中一些園陵工人正在大興土木。歷史上,在康熙乾隆嘉慶年間,北陵也曾多次增建和改建。

公園內兩棵大樹下,不少遊客聚集在這裡打撲克。作為一座帝王陵墓,北陵雖然不很著名,可是佔地多達16萬平方米,除了為數不多的建築群,基本都是圖中這樣成片的樹林。

圖中一個牌樓前,近距離記錄下了當年來此遊園的瀋陽市民。身處八十年代,雖然少有流行時髦元素,可從圖中可以看出,女性已經開始了燙髮,服飾顏色也不那麼單調。這一晃30多年過去了,早已物是人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