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出臺1號文件:寇氏綱領開疆擴土特徵明顯

国网出台1号文件:寇氏纲领开疆扩土特征明显

2019年1月21日,國家電網出臺2019年1號文件:《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關於新時代改革“再出發”加快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意見》。

意見明確:通過三年的努力,力爭到2021年建黨一百週年時,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統一市場、兩級運作”的電力市場全面建成。

此前,國家電網2019年工作會議上提出,聚焦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守正創新、擔當作為,推動公司轉型升級,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了公司新時代發展戰略,對公司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目標追求已經明確。

基於能源互聯網的功能特點和公司的責任使命,打造“三型”(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企業,是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重要抓手。

建設運營好“兩網”(堅強智能電網、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重要物質基礎。

瞄準“世界一流”,是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奮鬥標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描繪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近期國務院國資委將包括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在內的十家央企,列為創建世界一流示範企業。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繼續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的決策部署,推進新時代公司改革“再出發”,國家電網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提出如下意見。

以下為能源圈從國家電網(2019)1號文件中提煉的重點內容。

戰略指導:新時代公司改革“再出發”

面對新挑戰,要深入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充分發揮國企“六個力量”作用,主動作為,大膽創新,堅決破除制約公司和電網發展的藩籬桎梏,加快推進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更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隨著以新能源大規模開發利用為標誌的能源革命和以“大雲物移智”為特徵的技術革命深入發展,電網連接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的網絡樞紐作用日益凸顯。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期要解放思想,銳意改革,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大開放合作力度,持續推進電網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著力構建適應能源互聯網企業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促進能源生產消費轉型升級,努力開創公司和電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戰略目標: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

主動適應能源革命、技術革命發展新趨勢,確立了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的戰略目標。通過三年的努力,力爭到2021年建黨一百週年時,初步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

以黨的建設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守正創新,擔當作為,深入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打造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現代企業。電力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統一市場、兩級運作”的電力市場全面建成。

戰略原則:五個堅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市場化方向、堅持互聯網思維、堅持合作共贏、堅持統籌協調。

戰略藍圖:部署重點工作

1.推動電網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著力構建能源互聯網

  • 持之以恆地建設運營好以特高壓為骨幹網架、各級電網協調發展的堅強智能電網,不斷提升能源資源配置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更好地適應電源基地集約開發和新能源、分佈式能源、儲能、交互式用能設施等大規模併網接入的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服務需求。

  • 充分應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通信技術,實現電力系統各個環節萬物互聯、人機交互,打造狀態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為電網安全經濟運行、提高經營績效、改善服務質量,以及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供強有力的數據資源支撐。

  • 承載電力流的堅強智能電網與承載數據流的泛在電力物聯網,相輔相成、融合發展,形成強大的價值創造平臺,共同構成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三流合一”的能源互聯網。

2. 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創新能源互聯網業態

  • 全方位、多層次開展創新,加快構建能源互聯網新業態,為公司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 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機制,完善成果轉化、收益分享、創新容錯等配套制度,激發各要素活力。

  • 採用團隊引進、人才引進、項目引進等多種方式,加大高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加快基礎性、前瞻性能源互聯網技術研究。

  • 全面推廣“網上國網”,完善現代服務體系,持續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推進供電服務網絡化、互動化、定製化。

  • 研究探索利用變電站資源建設運營充換電(儲能)站和數據中心站的新模式,積極推動公司通信光纖網絡、無線專網和電力杆塔商業化運營,拓展服務客戶新空間。

  • 大力開拓電動汽車、電子商務、智能芯片、儲能、綜合能源服務等新興業務,促進新興業務和電網業務互利共生、協同發展。

3. 擴大開放合作共享,打造能源互聯網生態圈

  • 加大資本、技術、市場開放力度,積極與利益相關方共商共建共享,努力開創合作共贏新格局。

  • 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特高壓直流輸電、增量配電、綜合能源服務、抽水蓄能、通用航空、金融等領域,積極吸引社會投資,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深化“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建立成果孵化轉化平臺,打造中央企業“雙創”升級版。

  • 積極主動與地方政府、企業、用戶開展互利合作,加快構建智慧能源綜合服務平臺,共同推進清潔能源消納、綜合能源服務。

  • 充分利用電網數據、技術、標準優勢,加強與新經濟和互聯網企業合作,積極參與新能源、智能製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興業務領域的開拓建設,加快構建圍繞能源互聯網發展的產業鏈、生態圈。

  • 發揮電網網絡優勢,大力實施服務脫貧攻堅十大行動計劃,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4. 堅定推進電力改革,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

  • 全面貫徹中發9號文件要求,堅持走符合我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力市場化改革道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推動電力體制改革落地見效。

  • 全面完成交易機構股份制改造,穩妥推進現貨市場建設,著力打破省間市場壁壘,積極釋放改革紅利。

  • 推動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市場交易,大幅提高市場化交易規模。

  • 推動增量配電試點項目落地,完善運作模式和管控機制,打造典型示範項目,提高優質服務水平。

  • 配合開展電價第二個監管週期成本監審和價格核定,健全輸配電價體系,確保合理電價水平。

  • 推動建立國家層面東西幫扶機制和電力普遍服務機制,保障電力基本公共服務能力。

5. 變革管理體制機制,努力增強企業內生動力

  • 按照國務院國資委“三個領軍”“三個領先”“三個典範”世界一流示範企業建設標準,大力推進公司管理轉型升級,著力補齊管理短板,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

  • 優化集團管控模式和運行機制,按照權責匹配原則,全面推進公司“放管服”工作,突出總部抓總、強化二級做實、著力基層強基,加快建立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減少基層報批報審事項,壓緊壓實各單位責任。

  • 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完善市縣公司管理運營模式,優化組織架構,精簡業務流程,強化業務協同,重視客戶體驗,提高業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 調整完善市場競爭類產業、金融單位的管理方式,選取部分產業單位開展授權經營試點,落實企業經營自主權。

  • 推動金融單位形成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 落實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改革要求,堅持依法治企,健全完善紀檢、監察、審計和巡視工作體制機制,發揮各類監督綜合效能。

  • 深化全面風險管理,強化關鍵業務領域風險管控。

6. 優化經營管理策略,推動質量效益型發展

  • 圍繞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現代企業建設,適應輸配電價監管要求,持續優化公司經營管理策略,強化精準投資,穩健運營,推動公司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 統籌公司發展戰略和各單位經營實際,進一步優化投資規模、結構、節奏、時序,提高發展質量和投入產出效率。

  • 強化規劃、建設、運檢、營銷、物資等多專業協同,深化設備全壽命週期管理,落實“質量強網”戰略,打造現代(智慧)供應鏈,築牢能源互聯網質量根基。

  • 加快推進多維精益管理變革,把價值管理向業務終端延伸,不斷提高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和精準度。

  • 加大資本統籌運作力度,優化資本佈局和結構,提高股權融資比例和資產證券化水平,提升資本運營效率效益。

  • 落實“去提創”要求,調整優化裝備製造業產業佈局,堅決退出低端業務。深化產融協同,提升金融單位服務主業能力、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 深化集體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集體企業服務能源互聯網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 持續推進“壓減”工作,加快虧損企業治理,積極清理處置低效無效投資。穩妥解決醫療療養等歷史遺留問題。

7. 深化三項制度改革,調動激發幹部職工活力

  • 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和幹部方針,強化黨員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

  • 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

  • 結合董事會職權落實,推進領導人員任期制,在市場化單位試點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

  • 深化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強化勞動合同、崗位管理,暢通職工職業發展通道,促進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

  • 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實行企業業績考核,嚴格考核管理,考核結果與崗位升降、薪酬增減相掛鉤,實現收入能增能減。

  • 在科技型企業、新興業務類企業,通過崗位分紅、項目收益分紅、股權激勵等方式,加快建設中長期激勵機制,努力激發核心骨幹、專家人才動力活力。

8. 創新國際業務發展方式,推動國際化再上新臺階

  • 拓展全球視野,深化國際合作,健全國際業務管理,進一步提升公司國際化發展水平。

  • 創新國際業務管理體制機制,充分發揮綜合業務部門、專業管理部門和各單位的優勢,提升境外業務管理運營能力。

  •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加大境外電網投資、建設和運營力度,積極穩健參與境外優質資產併購、綠地項目開發、工程總承包等國際競爭,開展長期化、市場化、本土化經營。

  • 適應全球經濟發展新變化、新趨勢,細化管控措施,有效防範各種風險。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學習國際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引進國際資本,提高能源互聯網發展質量與水平。

  • 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增強公司國際話語權和品牌影響力。

目標明確,路徑清晰,重在落實。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身處“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國家電網事業發展從未像今天這樣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緊密相連。建設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前景十分廣闊,任務非常艱鉅,考驗前所未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