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交易“道古”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原文編者【陳振濂按】討論書畫之走入市場,雖是個技術性的問題,但卻也可以把它引向學術化。周帆子同志的這篇來文章,雖是自稱“道古”,但娓娓談來,頗能見出他的知識淵博,作為美文是當之無悔的,作為一種觀點的發表,確也是十分清楚並不含糊的。讀此文,大抵可以瞭解過去我們的書畫交易是如何走過來的。史雲:借古以鑑今。我想,在發表這樣的文章,絕不是徒費文墨的閒來多事。

讀者諸公自可知曉:周同志的筆鋒尖利,是否已點到目前書畫市場體制這一根本以及某些當世書畫家們及其他相關人士的種種心態?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

藏(書)畫於民的概念,在過去幾乎是不用贅言的。因為過去的書畫流通,即是在個人之間進行的。明末項元汴收聚8名跡,並不聞他有多少官方的權成與聲望。他只是介儒士,且家傳世代嗜此,又是一方士紳,有經濟實力,於是就成了大收藏家。這與被文嘉記入《鈴山堂書畫記》的嚴嵩家的收臧是大相徑庭的。時至明代,雖然重衣抑商之政策順烈,但仍然有項元汴以及當時蘇、松、太一帶極風雅的士紳能有如此的收藏格局,表明書畫在當時的流通是十分健康的。進入清代一樣,揚州八怪如果沒有同樣的鹽商大賈在後面撐著,只怕也“怪”不起來,而這些商賈們,正是一個有形的書畫市場的操作者。我估計,當時的書畫作為商品在流通,從書畫家角度而言,無非是兩種途徑:是自己坐堂,二是委託代理。自己坐堂純屬個人行為,而委託代理則屬商業管理行為了。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比如鄭板橋那有名的潤格,什麼“大幅六兩,中幅四兩,小幅二兩……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這就是一種書畫家的市場觀。但他既自訂潤格,恐怕是專門為對付那些上門客的,否則那些人也是難對付的。故爾他的書畫進出不受旁人影響:他畫出,客人們購入,一手交銀一手交畫兩廂清訖。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市場行為。當然並非人人皆能如此的。鄭板橋聲名在外,他只要在家坐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自然有人上門求購。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蘭竹是鄭板橋的拿手作品,據說在元代也有位山水畫家有此幸運,與吳鎮齊名的盛懋即是如此。相傳吳鎮自以為畫風高古,遠在盛懋之上,但市場需求卻一面倒地偏愛盛懋,“四方以金帛求盛畫者甚眾”,而吳鎮那邊廂卻是門可羅雀,柴米不繼。他十分氣惱,只能憤憤地對譏笑他的山妻說:“二十年後,不復爾。”那麼推而想之,不論是以金帛求盛懋畫者眾,還是吳鎮“闃然”,則盛、吳大抵是屬於“坐堂”的一類。既然坐堂並非人人皆能為之,那麼,走向行業化則是題中應有之義。《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裡有一位浪裡白條張順,據說是“魚牙儈子”。賣方買方的現貨交易,沒有他這個“牙子”到場就不能進行更不能算數。其中緣由,在第三十八回《黑旋風斗浪裡白條》中有過詳細記載,讀者自可參看。賣魚有魚牙,買賣書畫這一行裡,想必應該有“書畫牙子”之類的名目一一隻不過書畫是高雅的玩藝兒,“牙儈”之稱畢竟不雅,故爾我們不這樣說罷了。但具有這等身份者是肯定有的。正是他們在控制、操縱與盤活市場,使書畫流通成為正常。民國時期上海、北京都有這樣的角兒。我生也晚,但常常聽到一些老輩畫家談起這些“角兒”:沒有他們吧,畫好了不知往哪兒賣,也不知如何開價才合適,畫餬口的畫家如無此生路則衣食不繼;但有了他們吧,從“階級觀點”(五、六十年代常常如此)來看,他們不畫畫卻靠買賣轉手倒騰,豈非是在“剝削”畫家?聽說解放初頗有些畫家在“訴苦會”上對這些“牙儈”們口誅筆伐的。當然,平心靜氣想想:沒有他們在活動、在滋潤市場,書畫家人人自己搞售購買賣,豈能靜心畫畫?而既然他們能把市場搞活,不也同樣付出勞動?按勞取酬又有何不可?過去我們都不懂經濟法則,僅憑一些空洞的理論信條行事,現在想來,實在是很可笑的。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不管是個人坐堂(大名家常可如此,守株待兔不成問題)還是行業交易,通常而言都只是畫壇內部的事,政府不來干預,虧了賺了都是自己的事,市場的發育當然是自然順暢起來。而買賣既是出於個人,則花費重金購得一幅名畫古畫,自然不會視同敝屋,珍如拱壁、妥為收藏是很正常的。不比博物館美術館,收畫既是官家出錢,不關個人痛癢,負責的還能著力於藏品的保存與維護,混日子的則根本不予關心。上品的文物古籍放在庫房裡黴爛的事並不鮮見。這樣看來,藏(書)畫於民竟是一件大好事了。更加之目前國內的博物館、美術館中的一部分,大抵是因為體制問題,是秘藏保護意識過強而服務社會意識過弱,一有佳品則視同本館稱珍和私、人專利,養在深。違論外人,即本館入員欲一謀面亦大不易,要讓好的書畫發學術研究功能更是不可能。反不如社會流通,買交易,各取所需,書畫名品本身也活了不少活氣,於研究、欣賞均有百利而無一弊。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目前,當代畫家的作品市場已漸漸開放,但當代畫家們出於面子心理與韓比心理,往在定價高得嚇人,使人不敢問津。反倒是清末民初的畫家們,人既謝世自然無所謂面子,更不必比什麼,其售價反倒相對真實並且可以被接納、因此,多組織一些實實在在的書畫展賣,的確是大有益於市場的事,說句不客氣的話,還活著的當代名家們自高身價,動輒十萬八萬地叫,因為其中非經濟因素干擾太烈,其實是有價無市。反不如民國以來的前代畫家的作品,高者如齊白石、張大千是動輒百萬,卻仍是有價有市低者如一般地方小名頭,八百千也能收得一幅,也是有價有市。其價格無論是拍至百萬還是私下易手的八百一千,都是實實在在的。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書畫交易“道古”/周帆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