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破裂,流掉全身一半的血!母親和孩子差點就……

世界上有很多事,

看來彷彿是巧合,

其實仔細去想一想,

就會覺得冥冥中彷彿有種力量,

把我們引到了某個地方、某個時刻…

子宮破裂,流掉全身一半的血!母親和孩子差點就……

網絡圖

我是一名兒科醫生,這一天,我原定的日程是給孕婦學校上課,因為教室臨時有安排,課程被取消了。

我突然覺得時間充裕了很多,可以放慢腳步去產科查個房,和媽媽們細細交流育兒知識。

產後的媽媽,尤其是生頭胎的新手媽媽,特別容易焦慮,因此及時安撫她們的情緒是新生兒查房的最重要內容。聊著聊著,新媽媽們憂慮的眼神變得開朗與放鬆,我很高興,我非常樂意成為新媽媽們的偶像,要是老了能當個中老年婦女的偶像,也不錯啊。

查房才剛到一半,一位產科醫生推著一張搶救病床從病房門口急奔而來,推床的輪子摩擦著光滑的地面,發出刺耳的響聲,一位年輕的產婦痛苦地蜷縮在推床上,疼痛讓她五官扭曲、面如紙色。

“鄭主任,趕緊去手術室護臺!”產科醫生看到我,彷彿臨危之中看到援兵,拽起我就跑。這時我看到這位醫生的臉比產婦還蒼白。

“怎麼回事?” 我急忙問。

“胎盤早剝,子宮破裂!”

看著床旁胎心監護儀每分鐘才40多次的胎心,我的心一下子涼了(估計我當時的臉色比這位醫生更白,因為我本來皮膚就比較白)。

病情就是命令,科室立即啟動危重孕產婦搶救應急預案。在我和產科醫生衝向手術室的途中,已有醫生把相關情況通報了科主任和麻醉科。不出5分鐘,麻醉醫生、手術護士、兒科醫生已全部到位;血製品、氣管插管、氧氣罩已備齊。麻醉,手術,手術前timeout(確認患者身份、手術部位、手術方式),雖然病情緊急但該有的安全步驟一個都不能少,這是浙二一直在踐行的JCI要求。

產科醫生剛打開腹腔,馬上見到子宮裂口下方大量血塊伴鮮血湧出(至少600ml),才剛清理完血塊,胎盤剝離面的血竇又像水龍頭一樣,不停地往外湧著鮮血,場面的血腥程度連我這樣身經百戰的臨床一線老戰士都有頭暈目眩之感,真的打心眼裡佩服產科醫生的鎮靜。胎兒剛從子宮中娩出,馬上壓迫、縫扎,可出血還是沒有止住。馬上請普外科急會診,查看是否有其他內臟出血,不到5分鐘,普外科醫生就趕到了,會診後判斷沒有內臟出血的情況。

出血最終在產科醫生的努力堅持下,止住了。手術總計出血2000ml,相當於人體一半的血量!

孩子出來的時候全身蒼白,四肢鬆軟,反應全無,只有微弱的心跳,判斷重度新生兒窒息!幾乎是在孩子出來的同時,我開始復甦,快速清理氣道,擦乾全身,沒有反應,馬上行復蘇囊加壓給氧,並隨時準備氣管插管。過了5分鐘,孩子呼吸終於開始恢復,心跳和動作也逐步恢復,“哇”的一聲啼哭,我的心放下了一半…但考慮到復甦成功還需要後繼處理,我馬上決定帶孩子轉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走的時候,孩子的母親還沒脫離危險。

處理重度窒息後的孩子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完全不亞於出生時的緊急搶救。孩子的平安降生是我們的目的,孩子今後能健康成長更是我們不變的追求。孩子的情況逐步趨於穩定,我也瞭解到了那位媽媽的情況:在輸血科的強力支援下,輸了2000ml的血,終於糾正了休克的狀態,已經安全回到病房了。

謝天謝地!母子平安!

小課堂——什麼是胎盤早剝和子宮破裂?

子宮破裂,流掉全身一半的血!母親和孩子差點就……

網絡圖

胎盤早剝和子宮破裂都屬於產科最兇險的病症,病程進展迅速,病死率極高,任何一個產科醫生聽到都心驚膽顫。

胎盤早剝

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簡稱胎盤早剝。胎盤早剝是妊娠晚期嚴重併發症,發病快,而且發展迅速,如果處理不當將引起母親和胎兒死亡。胎盤早剝,臨床多見於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雙胎妊娠、 胎膜早破、外傷史、胎兒生長受限、宮腔感染、高齡、多產、易栓症、吸菸、濫用毒品(可卡因和安非他命)、某些代謝性疾病(如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等。

胎盤和母體剝離,就像大樹被連根拔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沒辦法獲得供氧,還有失血的可能,分分鐘就可能重度窒息、胎死宮內。而對孕媽媽來說,也有大出血、DIC、休克等各種生命風險。

子宮破裂

子宮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它就像“胎兒宮殿”,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溫暖的家。自從“二孩”政策放開以來,因為不少媽媽頭胎是剖腹產,所以醫生和媽媽們都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歷史遺留問題——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這個問題最可怕的結局就是子宮破裂。

妊娠晚期或臨產後,由於子宮腔內壓力增大,可使肌纖維拉長,正常懷孕情況下,健康的子宮肌纖維伸展性極好,可以讓子宮膨大到甚至允許雙胎的居留。但是如果當肌纖維的伸展超過極限,纖維發生斷裂,就會造成子宮破裂。這種情況在初產,一般發生在子宮發育不良、胎兒和骨盆不相稱的難產,而對於頭胎是剖宮產的二胎媽媽來說,多數發生在子宮瘢痕。一旦發生了子宮破裂,危險程度完全不亞於胎盤早剝,很可能會導致一屍兩命的悲劇。

對母親而言:“子宮破裂”後可能造成嚴重內出血,從而出現腹部劇烈疼痛等症狀,如果不及時止血,腹部大量出血後,極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伴有羊水中胎兒成分進入母血循環,還可能造成羊水栓塞,全身性凝血功能障礙(DIC),使得止血困難,導致產後更大量的出血,母親的生命極其危險。

對胎兒而言:一旦胎兒破出子宮、進入腹腔內,子宮收縮壓力突然消失、子宮形狀改變、胎兒位置改變,可能會聽不到胎心音,或者胎心音有不規則的晚期心搏減速,造成胎盤早期剝離,形成胎兒窘迫的情形,如果不及時處理,很可能會胎死腹中。

俗話說:女人生孩子,好比是走一回鬼門關。這話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真的一點都不假。現在雖然醫學發達了,生孩子的風險已經非常小,但還是有不少兇險的分娩併發症在威脅著準媽媽和新生寶寶的生命安全。

忽然想起自己還沒吃飯,這會兒已經是下午了。走去食堂的路上,穿過醫院的灌木叢,冬日的院區忽然有種春天的景象,太陽在雲層中微露,微風中帶著雨後木葉的芬芳,水珠在陽光下閃亮,像初戀情人的眼眸。

人生常有這樣的奇蹟,看似波瀾不驚的時刻,可能隱藏著驚心動魄的下一刻,回想剛剛這對母子,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可能造成母親或者孩子的萬一…

萬幸的是,發病2小時內送到了浙二!

萬幸的是,我們醫療團隊技術過硬、配合默契!

在浙二這樣的大型綜合醫院生孩子,確實有更多優勢,也更安全!

子宮破裂,流掉全身一半的血!母親和孩子差點就……

鄭朝光

兒科副主任醫師, 從事兒科教學科研和臨床23年。長期擔任浙二兒科醫療組組長,積極推崇兒科的規範化診療和擅長兒科科普創作。主要負責兒科臨床診治工作和教學任務以及新生兒危重疾病的搶救工作。

門診時間:週一全天(濱江院區),週三全天(解放路院區)


文 / 浙醫二院 兒科 鄭朝光副主任醫師

採編監製 / 皮皮魯西西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