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就要到了,這幾件事情家長千萬不要做!(強烈推薦)

期末考試就要到了,這幾件事情家長千萬不要做!(強烈推薦)

期末考試眼看就要到了,除了孩子緊張,家長也跟著緊張。

擔心孩子考不好,於是沒日沒夜地給孩子輔導作業,請家教,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有時候不經意間給孩子施加了不良心理暗示。

特別是下面這幾句話,期末考試前千萬不要跟孩子說,否則像鋒利的刀劃傷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做錯!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在陪孩子做作業,或是在給孩子檢查作業的過程中,如果看到孩子犯了一些低級的錯誤,家長的心裡會無比得焦躁、著急,甚至會脫口而出:

“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目都做錯!”
期末考試就要到了,這幾件事情家長千萬不要做!(強烈推薦)

家長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卻讓孩子早早的對自己有了不正當的評價,他會始終認為自己很笨,是最差的那一個。

父母本來是希望通過這樣子的一個批評,責罵,能夠改變孩子的某些行為,希望孩子好好學習,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當看到孩子出錯,家長首先要穩住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一起分析失誤的原因,多給孩子信心,這樣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你看誰誰誰,每次都考個好成績,再看看你!

都說在中國的孩子有一個最大的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孩子不玩遊戲,不聊微信,天天就知道學習,回回年級第一。

家長習慣用別人家孩子作為榜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孩子一個奮鬥和努力的目標。

期末考試就要到了,這幾件事情家長千萬不要做!(強烈推薦)

一個網友總結的經歷極具代表性。

每次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我興高采烈地告訴你我的分數,並且自豪地說老師誇我進步很大。
“你們班其他人考多少分?某某某考了多少分?”......一系列的問題接踵而至。
你又接著說:
“別人家的孩子怎麼有考滿分的?你這還差得遠。”
“你大伯家的孩子語文考的比你高”。”

其實,家長都沒有想到,這樣的比較和言語刺激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的作用,而且往往會適得其反。

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肯定,與其處處拿孩子與別人家的比,不如讓孩子和自己比。

我這麼辛苦供你讀書,你要是考不好,對得起誰啊。

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課外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 家長陪課連奶茶也捨不得的喝”

引發了不少網友們令人心酸的吐槽模式:

“家裡沒個上學的,根本不知道現在補課有多貴!”
“聽說補課花了這麼多錢,別人都不相信,不理解。”

確實,現在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非常高,而一些父母喜歡用“我們賺錢都是為了你”來提醒孩子你的犧牲和付出,希望孩子好好學習。

期末考試就要到了,這幾件事情家長千萬不要做!(強烈推薦)

孩子開始會覺得愧疚,想要努力學習回報父母,但是如果長期生活在這種愧疚中,有的孩子會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就是父母的累贅,加重心理的負擔,一旦考試失利,這種消極情緒會更加強烈。

而另一些孩子由於揹負的期望過大,可能會產生逆反,“既然如此,就不要讓我上補習班,不用供我上學了”等負面心理。

常常聽到一些父母的言論:

“我這樣做都是為了你好!”
“我在你身上花了這麼多錢,你不好好學習對得起我嗎?”
“你要好好學習,要聽話......”

而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早已在自己的著作《巨嬰國》裡道出了真諦:

聽上去是一切都為了孩子,而且很多家長也真是犧牲太多,但他們要換取的,是孩子“一切都得聽父母的。”

一切為了孩子,實則一切為了自己。

其實無須時刻提醒,你的辛苦孩子都看在眼裡。

考好了,給你獎勵;考不好,就懲罰你

期末考試就要到了,這幾件事情家長千萬不要做!(強烈推薦)

很多家長習慣用獎懲制度對待孩子的學習表現,孩子考好了,獎勵孩子一個玩具,帶孩子去遊樂場;考不好,就不許孩子看電視玩遊戲。

短期內的效果也是有效的,孩子為了贏得自己喜歡的東西會在短時間內突擊學習,效果也比較明顯。

但是長此以往,當學習的動力不再是內在的興趣,而變成外在的獎勵時,他們就不再會主動去追求知識,而是隻想獲得獎勵

當然,一定的激勵措施確實會讓孩子感受到通過努力進步的喜悅,但是要注意把握好度,更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理所當然。

複習階段,想要孩子取得理想成績,我們不妨和孩子並肩作戰。

  • 幫孩子做基礎知識的檢查
  • 有選擇性地讓孩子加大練習量
  • 適當幫孩子整理錯題

當然,面對期末考試,父母也要放平心態,讓孩子知道一次的考試固然重要,但是一時的輸贏卻不足以決定以後的人生。

告訴孩子:無論考試好壞,爸媽都愛你。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你努力了還是沒有考到好成績,爸媽也不怪你。爸媽更看重的是你努力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