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這一點必不可少!(父母必讀)

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這一點必不可少!(父母必讀)

心理學家文迪·奧斯托洛夫說:“好奇心是一個兒童應該盡情發展的天性,它能逐漸發展為求知慾,也能避免兒童在成長中走向智力平庸化。”簡單來說,培養好奇心,能喚起孩子的學習熱情。

在英美髮達國家的精英教育中,科幻作品一直是重要的輔助教學方式。

近年來,北京很多知名中小學也把科幻讀物作為推薦孩子閱讀的書單之一。

作家阿西莫夫鼓勵兒童儘早地閱讀科幻作品,以激發孩子對於科學的興趣,對於求知的渴望。

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這一點必不可少!(父母必讀)

《三體》作者劉慈欣,就是從小閱讀科幻作品,繼而萌發了寫作的念頭。他自稱是“新中國第一代科幻迷”,十幾歲第一次讀到凡爾納的《地心遊記》,便被深深吸引住了。

他在接受採訪時承認,自己的寫作生涯來自對科學的熱愛,對宇宙的好奇。科幻作品看得多了,就躍躍欲試地嘗試自己寫。

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這一點必不可少!(父母必讀)

“我從來沒有長大過,但是從來沒有停止成長。”美國科幻作家克拉克墓碑上的這句話,對劉慈欣的一生都影響深遠。

年少時對宇宙的好奇,對新世界的渴望,會激起一個人的求知慾和創造欲。長大後,他們富有創新意識,在工作領域專注躬耕又充滿著大膽的質疑精神。

《好奇心》一書中說:“兒童的好奇心離不開父母的參與。”


書中舉了一個很容易被家長忽視的育兒現象。在孩子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他們喜歡用手指東西的方式來提問。


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這一點必不可少!(父母必讀)


如果父母認真地回應孩子的問題,給出鼓勵性的反問,孩子的好奇被心會激發出來;如果父母採取不理睬或者亂說的態度對待孩子,他們的好奇心就會被打壓。


研究表明,兒童的大腦發育在三歲之前形成,三歲前與父母互動得越多,孩子越聰明。


但是孩子所有的好奇心都要鼓勵嗎?

心理學有「良性好奇」和「惡性好奇」的說法,良性好奇能幫助孩子勇敢地探索世界,促進新技能的學習,但是惡性好奇比如吸菸、賭博是需要家長規訓的。

一方面,在孩子表現出對知識,對其他正向領域的好奇時,撫養者給予良好的互動和鼓勵。在孩子對一些不良行為表現出好奇時,撫養者及時制止和規勸,這樣既能讓孩子逐漸適應社會規則,又不打擊他們正向探索世界的熱情。


美國當代建築師扎哈·哈迪德的建築啟蒙,與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這一點必不可少!(父母必讀)


她的父母會帶她看展覽,一起用紙筆繪畫,做手工,解決數學問題。她在採訪中,仍能清晰地回憶起年幼時,用中國絲綢做室內配飾的畫面。童年的啟蒙也影響了後來她在建築上的審美理念。


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這一點必不可少!(父母必讀)


自成立工作室以來,她一直沒有停止複雜數學和流動形態在空間上的創新,她的作品也因此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享譽全球。


一個人動手能力強,也意味著這個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差。探索問題的過程,就是好奇心被激發的過程。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手是思想的鏡子,是智力發展的刺激物。”

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伸手這個簡單的動作就能促進孩子大腦的發展,小手越靈活,越能刺激大腦的發育。

想要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這一點必不可少!(父母必讀)


等過孩子長大幾歲,開始搭積木、做手工,拆東西時、他們的空間思維能力逐漸得到鍛鍊,探究事物原理的好奇心也被激發,這些都會進一步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


著名哲學家培根說:“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則是知識的萌芽。”我們的教育,最終是希望孩子不要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這時,好奇心就是一劑快樂的催化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