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神預測”:1979中越戰爭他連下一個月預測,全部應驗

金庸先生雖然最終以武俠小說而“名滿江湖”,但在當初,辦報寫社論才是他安身立命所在,因此有人誇讚彼時的金庸“左手武俠,右手社論”,倒也是實事求是的。

金庸先生的“神預測”:1979中越戰爭他連下一個月預測,全部應驗

金庸先生

金庸早就被冠以新武俠的“宗師”和“盟主”稱號,小說的成就自不必說,而當時他在《明報》發表的社論,卻也是叫好又叫座。為什麼人們喜歡他的社論呢,首先是過癮,金庸先生雖然當時身在殖民地的香港,但卻心繫國家前途和命運,因此社論大多是針對兩岸三地時事和政局而作,他敢說敢罵而能切中時弊,雖然得罪過兩岸,但卻很有民意。

金庸先生的“神預測”:1979中越戰爭他連下一個月預測,全部應驗

上世紀的金庸先生

而金庸社論受到歡迎的第二個原因,就是他的評論中經常帶著對時事和政局的預測,而這些預測偏偏很神奇,最後大多能得用應驗,因此有人說,當時讀《明報》,不過是衝著這一篇社論而去,想看看金庸的對時事的分析和“神預測”,真是令人慾罷不能。在那位副帥大紅大紫的時候,金庸就寫下了一篇名為《自來皇帝不喜太子》的社論,預見了他的下場;在社論《不知往哪裡躲》中,他則成功預見了“第一夫人”的命運。此外他預見的還有小平的復出、香港的迴歸等等。

金庸先生的“神預測”:1979中越戰爭他連下一個月預測,全部應驗

小平接見金庸

在1979年,中國對越南發動了自衛還擊戰,金庸在一個月內寫下多篇社論,對戰局進行了預測,他認為中國會佔領若干土地,但給了越南當局教訓之後必定撤退,而對於進軍到何時何地後撤,也都有預測。這些預測後來大多應驗,使得東南亞國家報紙競相轉載。為什麼金庸先生的預測如此準呢,其實就是主要就是他對中國政治和社會的長期關注而得出的經驗。他對友人說過,對一個三十年來關注政治發展的人來說,世界軍事領導人的動作都是“有蹤可尋”的。

金庸先生的“神預測”:1979中越戰爭他連下一個月預測,全部應驗

金庸在日內瓦

下面這篇文章,就是中越戰爭爆發第二天金庸先生寫的一篇社論,文中不僅有金庸對戰爭的預測,更有金庸對國家的關心。

速戰速決速勝速退

在越南長期而連續的武裝挑釁之下,中國終於忍無可忍,於十七日向越南發動有組織的進攻。據說出動了飛機、大炮、坦克,某些地區已深入越南境內十公里。看情形,這是一場規模不小的戰鬥,雙方或許都會出動到十個師以上的兵力。

中國忍無可忍的心情,是誰都瞭解的。同時大家也都瞭解,越南完全是受了蘇聯的唆使而向中國進犯,所以中國打擊越南,事實上是打擊蘇聯。我們一直主張對越忍讓,覺得對越用兵,可能所得者小,所失者大。現在中國軍隊既已出擊,那麼問題就已不是打不打,而是怎樣打、打到甚麼程度為止了。

最好是不打,既然打了,那就非勝不可。像美國打越戰那種拖泥帶水、舉棋不定的方式,是最最要不得的戰略。理想的方式,是二十年前的中印邊界之戰,迅速出擊,擊潰對方的主力部隊,迅速撤退回防,使得對方從此不敢再犯我邊界。經此一戰,中印邊界二十年來平靜無事,今後雙方可以用公平合理的方式來談判解決歧見。

以我們外行之人想來,中越邊界之戰當比中印邊界之戰為困難。

除非是採取大舉出擊,全線進攻的戰術,以雷霆萬鈞之勢,直迫河內、海防。越南在蘇聯支持之下是不會求和的,但那時或許會準備遷都,於是中國軍隊就即回師。我們到現在仍然不贊成進攻越南,但認為“一不做、二不休”勝於拖拖拉拉,長期不決。無論如何要避免打一場曠日持久的仗。要對越南軍隊真正的狠擊一下,就無法多有顧忌,須得當機立斷,索性就借道寮國,向越南北部全線進攻。寮國駐有五萬越軍,只好一舉將之消滅了再說。中國打這一仗,投入兵力要多,打得要快,多而且快,就能打得好,至於那個“省”字,只有不理。

上策是隱忍不發,採取主動,以待敵之敝。中策是大舉出擊,速勝速退。下策是長期膠著,陷入蘇聯的圈套。

中國軍隊進擊越南,國際間的反應恐怕不會好。但如能迅速取勝,不佔越南寸土,由此而制止了“亞洲古巴”在蘇聯號令下所發動的擴張侵略,那麼各國從長期的觀點來看,會覺得未始不是好事。尤其對於東南亞國家,中國迫使越南不敢亂動,對東南亞各國的安全是有利的。

對於自己所下的預測,金庸也是頗為自得,“我在報刊上撰寫政論,歷時三十餘年,最大的特色是‘喜作預測’,常常公開對未來事情的發展提出明確而肯定的判斷”,“我作的許多大膽推斷,後來事實大都應驗了,並沒有重大失誤。”

1981年7月18日,金庸受到了小平的接見,當時小平稱“《明報》時常有獨特的見解”,大概也包括那些金庸的預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