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金融集團更名 王健林金融之路“黃粱一夢”?

万达金融集团更名 王健林金融之路“黄粱一梦”?

王健林在2015年上半年喊出開啟金融板塊的豪言壯志之後,便一路高歌猛進並對萬達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意欲構建龐大而牢固的金融帝國。然而,三年不到,卻相繼賣出金融資產,逐漸瓦解了這個“帝國之夢”。

ID:BMR2004

近日,有消息稱在出售多項金融資產後,萬達已將金融集團更名為投資集團。對此消息,《商學院》記者已經得到萬達集團品牌部人士確認。

伴隨著更名、裁員、出售牌照等一系列消息的傳出,此前深度佈局金融領域的萬達集團似乎正在謀求轉型。先是擬出售快錢及徵信業務,然後積極研究線下實景娛樂業務,之後,萬達宣佈正式進軍大健康產業。

這並非無跡可尋。

就在此前2018年超萬字的工作總結中,王健林對於金融業務僅用兩句話帶過:“2018年,金融集團收入433.6億元,完成年計劃101%,同比增加28.6%。2019年,金融集團計劃收入496.4億元”。而對於萬達網絡科技集團甚至沒有隻言片語。

在最近這一年多時間內,萬達陸續尋求轉讓旗下多個金融資產。除2018年12月將所持百年人壽股份轉讓給綠城之外,快錢業務及徵信業務也在洽談出售事宜。針對以上問題,《商學院》記者分別聯繫萬達快錢、萬達徵信,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此外,加上傾注諸多資源卻未能成功的飛凡網,如今看來,萬達的金融業務幾乎再沒有什麼想象空間。

2018年11月萬達又低調增資小額貸款,據業內人士表示也僅是其尚能賺錢,與整體佈局關係不大。

改名投資集團是否意味著今後萬達金融板塊僅留下投資功能呢?金融業務的轉變就是為了所謂的輕資產轉型、“重點服務消費”?萬達對金融板塊“刻意低調”的背後到底有何深意?對於金融業務的相關問題,《商學院》記者向萬達金融發去採訪函,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萬達金融的崛起

王健林曾經是想構建出一個萬達金融帝國。

自2014年“互聯網金融”五個字第一次出現在萬達集團年終報告裡起的五年,萬達對於金融的期許逐年增加,更是傾注了大量的資源扶植這個被視為“萬達第四次轉型的關鍵”的新業務。萬達金融也陸續拿下了第三方支付、銀行、消費金融、保險以及三張互聯網小貸牌照,佈局了萬達徵信、飛凡網、萬達雲等,並接連引入了一大批金融“外援”。不僅如此,萬達還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開始整合線下場景和資源,希望利用線下流量反哺線上。

如今,五年過去了。曾經轟轟烈烈開場的萬達金融逐漸沒了聲響,商業地產業王者的神話沒能在新金融領域延續。

事實上,隨著房地產市場逐漸由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變,房地產企業涉足金融領域,是近年來房地產企業追求多元化發展中較為重要的佈局之一。

有業內人士表示,佈局金融領域,除了追求多元化發展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增加融資渠道。

很長時間以來,萬達都在喊“輕資產”轉型。2018年的工作總結會上,王健林就表示,“萬達初始轉型始於20年前,從單純住宅開發轉向持有商業中心開發運營,4年前集團又提出全面轉型現代服務業”,對於轉型的原因,他說房地產行業有兩個比較大的缺陷,一是房地產是強週期性行業,二是房地產現金流不長遠。

萬達金融是萬達轉型之後的重要業務板塊。

據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4年,萬達集團以20億元收購快錢的同時,就開始整體戰略轉型。金融業務晉升為其四大核心板塊之一,並被逐步打造成集飛凡、快錢金服、徵信、網絡小貸等於一體近乎全牌照的互聯網金融平臺。

彼時,王健林對金融板塊給予厚望。萬達金融作為萬達集團未來輕資產商業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立之初王健林便親自掛帥。

2015年上半年集團工作會議上,王健林就將銀行、證券、保險等三家公司的併購及萬達金融集團的組成列為工作要項。他對金融板塊的發展充滿期許,“金融集團成立是萬達的一件大事,我對金融集團有很大期許,認為萬達未來價值最大的就是這一板塊。”

彼時,新金融行業正處於一片繁榮的時期,監管也傾向於開放和創新。在此背景下,一大批來自不同領域的企業開始跨界佈局新金融業務。

政策的利好以及其他公司的跨界嘗試,不僅給轉型中的萬達提供了新思路,更帶來了信心。不管是發力消費金融,還是供應鏈金融,這家老牌的地產集團都有不少資源。

有業內人士表示,“佈局金融平臺的房企並不少見,一方面緣於轉型需求,另一方面也出於多元化盈利考慮。”

不過,不同於傳統金融的是,王健林的設想更為系統和龐大,萬達金融將和萬達商管、萬達電商結合,做真正的“互聯網+金融”。

2015年下半年,萬達金融集團正式成立。隨後,在2016年初的香港亞洲金融論壇上,王健林正式發佈了“萬達網絡金融O2O戰略”。

不過,此時的萬達網絡金融只是萬達金融集團下的一個版塊,主要包括五項業務:飛凡卡、大數據應用、徵信服務、網絡信貸和移動支付。

万达金融集团更名 王健林金融之路“黄粱一梦”?

2016年10月,萬達金融拆分網絡和金融,成立萬達網絡科技集團。原萬達金融集團旗下的保險、投資業務被劃分到新萬達金融集團,而飛凡信息公司、快錢支付公司、徵信公司、網絡數據中心、海鼎公司、網絡信貸公司則被劃分至萬達網絡科技集團。

從2014年控股快錢公司佈局了第三方支付牌照開始,萬達金融集團一路“買買買”,2015年萬達成為百年人壽第一大股東之後還入股了兩家銀行以及北銀消費金融。與此同時,萬達接連拿下三張互聯網小貸牌照。同時,萬達還從金融業、互聯網行業招攬了大批高管和專業人才。

至此,萬達佈局新金融領域的思路已逐漸清晰——參考互聯網巨頭的發展路徑,從電商和支付入手,通過O2O的方式撬動起線上線下資源,再利用金融牌照優勢,疊加金融服務和產品。

具體來說,按照王健林當時的想法,萬達未來的發展是基於O2O、大數據、和金融工具結合發展的萬達。萬達金融集團也不是重複傳統的金融模式,而是將與萬達商管、萬達電商結合,加快掌握商家現金流入口,利用掌握現金流的優勢創新對商戶的信貸考核、發放和回收機制,利用電商、快錢的大數據,做真正的互聯網+金融。

比如在2015年6月,萬達試水過一款互聯網金融產品——“穩賺一號”。萬達在當時表示,這是萬達與快錢共同打造的眾籌項目。彼時眾籌確實是新金融行業最炙手可熱的領域之一,萬達通過這種創新的模式以及自己的用戶優勢在兩週之內實現了百億銷售規模。但由於眾籌業務本身的侷限性和合規性問題,相關產品上線不久便消失在了公眾視野中。

萬達金融的沉淪:飛凡沒有“一飛沖天”

隨著承載著王健林厚望的萬達網絡科技集團業務的戛然而止,王健林便逐漸瓦解尚未完成的金融帝國。事實上,萬達網科在轉型之路上走的異常艱難,在燒了太多錢仍然沒有探索出清晰的業務模式之後,2017年底,萬達網科逐漸停止業務,開始大規模裁員。

回溯萬達金融的整個發展歷程,最被寄予厚望的則是萬達網科旗下的萬達飛凡。它不僅是萬達線下資源線上化的契機,也是後續新金融業務最重要的入口。

根據最初騰訊、百度、萬達三家的計劃,這三家巨頭將會員打通,建立通用積分聯盟、大數據融合。在新金融、新經濟發展最為火熱的時期,兩大線上巨頭和萬達的數據、用戶和資源若能真正打通,確實是一方不容小覷的勢力。

而後,飛凡的發展思路也與幾家新金融巨頭類似。例如,在獲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後,萬達便積極地拓展各種場景,試圖打通更多的支付環節,比如,早在2016年初,王健林就提出嘗試和全國城市公交系統合作。

但大刀闊斧的改革並沒有讓飛凡“一飛沖天”,多方數據和資源的整合難度頗大。很快,另外兩大股東騰訊和百度接連選擇退出。

然而這並沒有改變萬達發展電商、整合資源的決心。王健林在2016年終報告時對外宣佈,飛凡計劃於2017年將進行首輪私募,募資100億元。作為國內唯一的“實體+互聯網”大型開放平臺,飛凡將力爭在2018年實現盈利,2020年利潤超百億並實現上市。

彼時,“飛凡”所屬的萬達網科集團也正躍躍欲試。2017年上半年,萬達網科集團吸納了多名來自互聯網和金融行業的高管,同時還拉來銀聯入股,註冊資本從50億增資至逾90億元。在2017年的半年報中,各項指標都是超額完成。但好景不長,到了年底這些數據便降了下來。隨之則是萬達網科逐漸停止業務,開始大規模裁員。

到2018年一季度,萬達網絡科技集團的介紹已經從萬達集團官網上消失。據媒體報道,萬達網絡科技集團旗下快錢、徵信、網絡信貸公司,即互聯網金融業務重新劃分至金融集團,而曾被給予厚望的飛凡則在不久之後被注入到王健林和馬化騰合作成立的一家新公司——上海丙晟科技有限公司。

隨後,市場上便不斷傳出萬達金融集團的資產被賣的消息,甚至帶著王健林別樣情懷的保險業務——百年人壽也被出售,如今,“萬達金融集團”更名為“萬達投資集團”,萬達的金融業務在不斷弱化與瘦身。

事實上,如果覆盤它們的發展歷程,這一切已早現端倪。

以飛凡為例,一個被外界反覆提及的細節是,其三年撤換三任CEO,戰略和股東也幾經變化。而更大的挑戰在於數據和資源的整合工程巨大,飛凡也在不斷地試錯中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時間點。

當然,更大的變數還在於市場環境和監管環境的變化。

自2017年6月以來,隨著中國內地融資環境的變化,萬達便開啟了“賣賣賣”的模式,從海外地產項目、文旅項目、再到百年人壽保險,曾經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出海夢”“文旅夢”以及“金融夢”都成為一地雞毛。事實上,在去槓桿、去地產化背景下,金融業務的收縮甚至被拋售是必然的結果。加之新金融行業的監管不斷收緊,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監管風向的轉變等都帶來了極大的不確定性。

萬達金融僅存投資功能?

擁有全金融牌照,打造金融帝國,這曾是王健林的目標與夢想。然而,隨著手中金融牌照一張張地丟失,萬達金融將走向何方?

隨著資產的變賣,萬達的負債情況也有所改善。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萬達此次金融業務的瘦身,除了減債的目的之外,也有輕資產轉型因素的考慮。

從目前的萬達官網來看,萬達集團現在旗下有著萬達商管、萬達地產、萬達文化以及萬達金融四個板塊的業務,而萬達集團旗下的網科集團,但如今已經不在官網中顯示。

2018年10月31日,就有媒體開始稱萬達擬轉讓快錢支付業務,此前曾與蘇寧洽談,但未談攏,目前正與一傢俱有外資背景的公司接觸,進展相對順利。對此,多家媒體向萬達集團求證,均未獲得證實。

據多位支付行業人員表示,萬達收購快錢,主要為了配合內部業務,沒做起來,支付牌照作用不大,所以考慮出售。據一個支付行業代理人向記者透露,快錢的收單市場做的並不好,其高峰期是在2016年下半年,彼時第三方支付處於一清二清混戰狀態,如今二清市場漸漸被取締,而支付牌照較之前價格也有所下降。

如今,萬達已經沒有了保險牌照,一旦快錢支付和萬達徵信被出售,那麼萬達集團手裡只剩下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私募基金、商業保理、保險經紀這些分量並不是太重的金融牌照。未來,萬達集團還會有金融的身影嗎?

目前,據萬達集團官網顯示,萬達金融集團下列四個板塊:百年人壽保險、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普惠網絡小貸。這其中,百年人壽的股權已經被轉讓,而普惠網絡小貸,萬達集團內部人士也稱,“不賺錢”。

具體來說,萬達集團旗下還擁有廣州萬達普惠網絡小貸有限公司、上海萬達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分別對應萬達普惠、快易花的資產端,重慶萬達小額貸款有限公司對應萬達貸資產。

有消息稱,2018年底萬達在低調增資旗下小貸公司。據天眼查顯示,2018年11月,重慶萬達小額貸款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10億元增加至25億元。

儘管如此,如果賣掉支付牌照,消費金融倘若用到支付功能再通過其他方式豈不是得不償失?對此,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表示,萬達把沒怎麼做的支付賣掉至少可以套現,“業務中雖然還可能用到支付,但也不一定必須要有支付牌照,還可以通過合作來解決,可能效率還更高。”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市場行業的轉變,以及金融監管環境的變化,從事金融尤其是做好金融的難度越來越大。因此,企業對從事具體金融業務的興趣明顯降低。而在去槓桿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大企業集團收縮陣線是普遍策略。

“其實,從萬達集團最新的年度工作報告內容來看,金融還會是萬達的一部分。但是,未來的萬達金融很可能只留下投資功能,主要從事財務以及股權投資,就像當年聯想搞實業和投資雙輪驅動那樣。”上述業內人士指出。

這樣的轉型趨勢似乎從萬達金融的更名就能得到一定的印證。當《商學院》記者在提及萬達金融集團目前的全稱時,萬達集團品牌部相關人士表示,“這個媒體已經有很多公開報道了,叫萬達投資集團”。

不過,針對更名、裁員、出售牌照等一系列事件的緣由及影響,《商學院》記者在向上述萬達集團人士方面詢問時,其僅表示“不予置評”。

從王健林在2018年年會上的表態及萬達集團在資本市場上的操作來看,萬達商管集團以及萬達文化集團,正在成為萬達向輕資產轉型的兩個重要方向。嚴躍進表示,對於萬達的輕資產業務轉型來說,若要形成協同效應,是需要有一定的互聯網思維的,目前萬達力度並不大,未來萬達集團需要在萬達廣場和萬達城這兩個平臺上發力,以實現業務的協同。

而相比於對萬達商管集團和文化集團的動作頻頻,萬達地產與金融集團除了出售資產的消息之外,顯得音訊寥寥。

作為天生就被賦予金融色彩的房地產行業,其資金密集型的特性註定了地產商們都想在資金上拓寬融資渠道,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2009年以來,房企金融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然而,入局者甚多,成功者寥寥。究其原因,儘管房地產業與金融業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但金融業是個高風險、嚴監管的行業,悠久的發展歷史造就了其精細化的管理與運營能力,而這是多數房地產企業不具備的。所以,有錢不一定就能做金融。在嘗試之後,面對外部融資環境的壓力,有些地產商不得不選擇收縮戰線。

《商學院》記者也將持續關注。

万达金融集团更名 王健林金融之路“黄粱一梦”?

(版權聲明:“商學院”所推送的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15210618901,商務合作請加微信15210618901。)

獲取商界新鮮資訊、聆聽大佬領導“心經”

揭秘大公司裡的“未可知”

直通全球22家知名商學院校

這是一座開在你身邊的《商學院》

《商學院》已經入駐以下平臺

万达金融集团更名 王健林金融之路“黄粱一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