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鄉遠,人漸老,就吟范仲淹的《漁家傲》

戍邊的人到底有多悲涼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起敘塞下秋景之異,雁去而人不得去,語已悽然。“四面”三句,實寫塞下景象,蒼茫無際,令人百感交集。千嶂落日,孤城自閉,其氣魄之大,正與“風吹草低見牛羊”同妙。加之邊聲四起,徵人聞之,愈難為懷。換頭抒情,深嘆征戰無功,有家難歸。“羌管”一句,點出入夜景色,霜華滿地,嚴寒透骨,此時情況,較黃昏日落之時,尤為悽悲。末句,直道將軍與三軍之愁苦,大筆凝重而沉痛。惟士氣如此,何以克敵制勝?故歐公譏為“窮塞主”也。

離鄉遠,人漸老,就吟范仲淹的《漁家傲》

范仲淹彷彿是古代官員中最經得起折騰的人,一生升貶不斷,他的官階忽上忽下,但總的是一條向上的曲線:言官、通判、知州、知府、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最高做到了副宰相(參知政事)。

1038年,党項族首領元昊突然在西北塞外自稱皇帝,建立西夏國,並調集十萬軍馬,侵襲宋朝延州(今陝西延安附近)等地。大宋軍隊在邊境上的表現很是狼狽。仁宗派夏竦去做陝西前線主帥,又採納當時副帥韓琦的意見,調范仲淹作另一副帥。五十歲的范仲淹成為大宋軍的副總指揮。

1041年正月,主張攻擊的韓琦率領宋軍主力在西夏境內六盤山麓遇伏被圍殲,任福等十六名將領英勇陣亡,士卒慘死一萬餘人。韓琦大敗而返。而堅決主張以守為攻的范仲淹在宋夏交戰的西線地帶,構築堡寨,立起一道堅固的屏障,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

離鄉遠,人漸老,就吟范仲淹的《漁家傲》

他的建築代表作便是楔入宋夏夾界間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順城

當時邊地民謠曰:“軍中有一範,西夏聞之驚破膽。”看來,范仲淹的確是一猛人。

幾年征戰,夏去秋來,范仲淹已過了五十四歲,常披著滿頭白髮,在城樓裡喝酒,老家江南一帶的風景常常出現在酒意迷濛之中。當他望見南飛的大雁,心中的感慨難以形容,以至於深夜失眠時,也想哼哼兩句內地那些朋友們男歡女愛的靡靡之音,但怎麼也不過癮。他便挑燈填起《漁家傲》來。

在韓琦、范仲淹等人苦心經營下,邊境局勢大為改觀。大宋雖不能平西夏,党項人也無力南下。1044年雙方正式達成和議,重新恢復了和平,大宋西北局勢得以轉危為安,這對於已幾十年未打過仗並且鐵了心要走自保維穩國策的大宋政府來說,算是好結局了。

離鄉遠,人漸老,就吟范仲淹的《漁家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