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菜根譚,汙泥不染,機巧不用,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

《菜根譚》是明朝萬曆年間的語錄體著作。作者洪應明,這本書在成書後,四百年歲月中默默無聞,乾隆編纂《四庫全書》 對此書沒有收錄。可是《菜根譚》在近代成了家庭養成教育的必讀課本。怎麼火起來的?無從考證!就說說這本書名的來歷吧,“人就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解讀起來很簡單,人需要有堅韌的品質,能夠適應外在的環境,鍥而不捨的努力,豁達開朗,終究會有所成就!(碧海真空月如水原創文章)


解讀菜根譚,汙泥不染,機巧不用,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


今天就說說“汙泥不染,機巧不用。”原文是這樣的!“勢利紛華,不近冬為潔,近之而不染者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 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怎麼解讀?權威給的譯文是這樣的:權利和財富使人眼花而乞求,不接近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汙染那就更清白;權謀詭詐,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卻不使用就更高明瞭。


解讀菜根譚,汙泥不染,機巧不用,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


如果這樣理解,就不要讀《菜根譚》了,完全是糟蹋了一本好書。作者的人生經歷決定了,他的行文表達方式。作者一生仕途坎坷,不得志!卻品透了官場人世的酸甜苦辣,晚年醉心仙佛,其實只是表象,無非是通過一種特殊的方式,總結人生歷練的經驗,送給後來人,求得文化層面的歷史定位,勸慰後進者,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


解讀菜根譚,汙泥不染,機巧不用,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


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讀。作為一個職業教師,接觸過太多的學生,感觸最深的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犯著成年人曾經犯過的錯誤長大。

記得有一個看似笑話,其實富有哲理的故事:

一個西方的富翁問孫子,”人生理想是什麼?“

孫子說”金錢和美女。“

富翁憤怒的說”低俗!“

孫子想了想說”事業和愛情。“

富翁非常的滿意,孫子已經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課。


解讀菜根譚,汙泥不染,機巧不用,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


這個故事看似充滿了諷刺的意味,其實是一個富有哲理的養成教育的故事!與本次解讀《菜根譚》的內容不謀而合!每一個人如果想證明自己的人生,都要靠實打實的功業。無論你是想養家餬口,還是期待功成名就,都要用有價值的努力去博取!汙泥不染,機巧不用,看似好像提倡高潔的人格定位,其實是一種務實的行動態度!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原因很簡單,你不知道那條路好走,往往大家都看到的機遇,百分之百就是一個陷阱!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不是一種高潔的品質,而是一種強大的生存能力,在奮鬥中,經得住誘惑,不迷失自我。能夠看到機遇掩蓋下的陷阱,成功後可以全身而退。


解讀菜根譚,汙泥不染,機巧不用,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


想要創業成功,不懂得權謀詭詐?那就是一個笑話,每一個人都是從單純的白紙,變成一幅畫,這就是人生的真實過程,區別也就在於,有的人畫的好,有的人畫的差些。一個成熟的人,一定要懂得人情世故,一個優秀的人,成熟卻不失自我,老成謀事,心懷理想。成功永遠只是暫時的,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解讀菜根譚,汙泥不染,機巧不用,走好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


走過一段人生路後,人和人的區別,就在於是否走好選擇的路!沒有人知道下面的劇情是什麼,不過成熟的人懂得度和謹慎!

養成教育需要等待,孩子們的自省!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讓他們明白,人生的理想不是金錢和美女,而是事業和愛情。堅信:我若盛開,清風自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汙泥不染,機巧不用,走好選擇的路,認清沒人能夠先知先覺哪條路更好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