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正文開始之前,給各位推薦一個公眾號:一起設計(微信號:together-design),作為設計人在線讀物,它專業製造設計靈感,感興趣的非友可以關注。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創新公寓

15 Clerkenwell Close


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的權威評獎賽中,獲得 RIBA 2018 倫敦獎、國家獎的混合型公寓樓「15 Clerken Well Close」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15 Clerken Well Close


這棟大樓位於倫敦,坐落在一座建於 11 世紀的修道院的舊址。從它的外觀你能看出來,它好像是一棟還未安工的建築,其實已經竣工並且入住,幾乎全是由原始石頭建成的六層樓。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這些外牆上可看到的石頭沒有經過拋光,儘量保留了原始的狀態,目的就是為了捕捉那座古老修道院的建築精髓。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15 Clerken Well Close 是由建築師 Amin Taha 設計的大樓,他出生於柏林,畢業於愛丁堡大學,從事文化、住宅和基礎設施的設計項目工作,現在就定居在倫敦。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Amin Taha


這種做法在現如今的設計中並不常見,敢於設計、並且將之付諸實踐的案例就更少了。但它看起來實在太粗糙,這是設計師有意而為之,更是它能獲獎的原因。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只不過和邊上的樓相比,這棟建築儘管是新建,卻反而顯得古老而陳舊。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建造這棟大樓的石料,是從英國德文郡的某一處採石場採集而來。這個採石場的石料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據說和 11 世紀的修道院是同一個時期。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採石場環境


正因其悠久的歷史,所以反而能清楚的從石料中看到珊瑚化石、菊花殼、石英接縫等的天然飾面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工人正在採集石料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石料上的天然飾面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採石場工作場景


施工團隊將採集好的石料直接運到建造場地,為了確保石頭能保持原始的模樣,除了在為數不多的石塊外表刻上簡單線雕,這期間幾乎對石料沒有經過任何加工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接著再用起重機將石塊運到相對應的樓層,完成結構的施工。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施工現場


這個外立面結構看似簡單,實際上卻相當複雜。

據施工團隊說,他們與 Webb Yates 的工程師有著長達八年的合作,但還是在建造時候不斷嘗試更合理的工程流程,並且更新了石材結構的製造方法,才得以將建築建造出來。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公寓樓外立面


公寓樓建築首先以混凝土材料作為核心筒部分,接著立起數量眾多的鋼構支撐,開始進行混凝土樓板的澆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以鋼條作為支撐


石塊並非直接附著於建築上,而是

用鋼筋部件將其固定在建築外表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連接節點圖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安裝完外牆石塊並與樓板連接後,拆掉這些支撐在樓板之間的鋼構。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最終將一塊一塊的石料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排列安裝完成,才形成公寓樓外部彼此支撐、貼合的石塊外立面。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運送石塊並安裝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連接外立面與樓宇的部件細節


建造出來的效果非常好,而這外立面的建造創新,也同樣是這棟公寓樓獲得 RIBA 2018 倫敦獎的重要原因。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外立面與旁邊的教堂有著相同的歷史精神


再來看看這個新建的「舊建築」,它那充滿歷史歲月感的外觀,如何完好的融入周圍環境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建築外觀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車庫入口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花園


當然,這棟公寓樓的室內設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最一開始,我們說這個公寓樓是一個混合型,也就是說,公寓並非是它的唯一功能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低區辦公△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高區住宅△


這個六層高的建築,地下室和一層是工作室,二層到五層則是公寓區,頂層是建築師的住所。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建築剖面圖、立面圖


先來看看工作室的區域,這裡的室內設計主要以工業風為主,剛好與建築外觀的粗糲形成呼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黑色的鋼樑結構在工作室得到了重點的體現,例如會議室的設計就是將其變成一個由黑鋼形成的「盒子」,並輔以木頭的質感。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而磚牆保留的老建築部分牆面,則是加重了工業風的感受,

這樣的設計很適合工作的氛圍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而公寓的室內設計,則與它的外觀一樣,充滿「歲月靜好」的感覺,是一種帶著些許輕鬆的風格。

公寓樓曾的外部有著看似未完工的建築外立面,這與裡面新穎的公寓外牆有著極大的反差,形成了一定的戲劇衝突感。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公寓內部的設計,能夠看到混凝土天花板和石材材料兩者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天然的質感,顯得那麼溫和平靜。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公寓有著面積極大的落地窗戶,這讓整個室內的採光效果上升了不止一個等級,而且景觀也更加良好,同時也增加室內的空間感。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以材質突出為主的空間氛圍,有極簡主義的風格傾向。一些比較細節性的材料,例如黑鋼和拋光大理石,出現在衛生間區域,又有一種精緻的格調。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衛生間的馬桶蓋都是木紋貼皮的▼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15 Clerkenwell Close 是一棟有溫度的公寓樓。

它有著特殊的石結構建築外立面,以混凝土、原始石料、輕盈木材、拋光地板等元素組成的簡潔室內設計,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原始美學」,有著相當強烈的歷史質感。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這種內外反差達到的視覺效果極富戲劇性,也影響了人們進出大樓的心理作用,回到家中會有著不一般的溫暖感,也難怪它能獲得 RIBA 的青睞了。

不一樣的設計語言,外表看似一棟爛尾樓,內部卻是精裝交付(轉)

圖片來源:RIBA、ArchDaily、The Stonemasonry官網

照片攝影師:Sharyn Cairn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