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佬打賭10億,時隔5年已見分曉

兩大佬打賭10億,時隔5年已見分曉

5年前的12月12日,董明珠和雷軍在央視財經頻道活動現場許下“10億賭約”;光陰荏苒,日月如梭,雷先生與董小姐的五年之約到期了。

同樣在央視財經頻道活動現場,董小姐回應了多個熱點話題,透露一個重要數據。

這場賭局勝負,彷彿漸漸有了清晰的面目。

5年賭約到期

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期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與雷軍的賭局已經基本勝出。

董明珠還說,其實與雷軍的賭局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兩者不具備可比性,因為格力是做實體經濟的,而小米是做互聯網的,屬於輕資產。

事實上,這場賭約要從5年前說起。

2013年12月12日,雷軍和董明珠同時獲得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年度人物”榮譽。

兩大佬打賭10億,時隔5年已見分曉

在頒獎典禮上,董明珠對小米的商業模式有不同看法,風頭正盛的雷軍自然不服,兩人互相嗆聲,現場打賭。

雷軍:小米模式能不能戰勝格力模式,我覺得要看未來五年。請全國人民作證,五年之內,如果我們的營業額擊敗格力的話,董明珠輸我一塊錢就行了。

董明珠:第一,我告訴你不可能;第二,要賭就賭10個億。

兩大佬打賭10億,時隔5年已見分曉

一家做實業,一家做互聯網,頗有些“關公戰秦瓊”的意味,總是被人津津樂道。這場賭約經常會被翻出來,“監督”兩人履行賭局。

有時,雷軍也會主動“挑事兒”。2014年,他在接受採訪時就自信滿滿地說,“去年我和董明珠打賭,格力1200億,小米300億,差4倍;今年小米800億,他們1400億,差距小了,再有一兩年格力就輸了。


提前鎖定勝局?

兩人賭的是營業額,這一點尤其受關注。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格力電器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86.98億元,同比增長34.1%。同期,小米累計營收為1304.46億元。

兩者僅僅相差182.52億,並不算大。也就是說,兩家企業今年第四季度的表現,就是決定兩人勝敗的關鍵。

兩大佬打賭10億,時隔5年已見分曉

有人曾測算,如果小米保持此前增速,全年下來小米營收最多達到1900億左右。格力只要保持住三季度的營收增速,全年下來應該會超過2000億。也就是說,格力應該會勝出。

在2018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演講時,董明珠也公開透露,從銷售收入可以看到,格力電器今年9月份已完成去年全年的指標,後面一個季度三個月實現500億,也就是全年營收將達到2000億。

這意味著董明珠和格力提前鎖定了勝局?

兩大佬打賭10億,時隔5年已見分曉

“格力是民族工業做實業的,而小米打造的是基於物聯網和生態鏈的互聯網公司。”產業經濟評論家洪仕斌認為,正如董明珠所言,兩人打賭本就不在同一賽道。

對董明珠聲稱自己贏了,洪仕斌並不認可,其一是兩人賭局要有一個衡量標準,不是誰說自己贏了就贏了;其二,雷軍和小米未來產生的價值將大過董明珠,要說發展邊界的話,無疑小米未來更有想象力。


董明珠處於有利位置

雷軍與董明珠的賭局,誰處於有利位置?要想給出大體判斷,首先要分析兩家公司的財報,包括格力電器去年的財報。通過格力電器2017年的財報,我們大抵就可知道,它在第四季度的表現。2017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的營收為1108.75億元;2017年全年,格力電器的營收為1482.86億元。格力電器去年第四季度的營收(374億元),雖然略低於去年第三季度,但比去年前三個季度的平均營收(369.9億元)略高。

從已知的情況來看,2018年前三季度,格力電器的營收為1487億元,同比增長34.1%。如果按前三季度的平均值來推,格力電器今年第四季度的營收,預計將在500億元左右。也就是說,格力電器今年的最終營收,預計在2000億元左右。這個數據,還是會超出外界的預期。

兩大佬打賭10億,時隔5年已見分曉

我們再來看看小米,表現非常出色。11月19日,小米發佈了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營收為508億元,同比上漲49.1%,推動小米股價連續兩天上漲。從營收增速來看,小米的確要比格力稍高一點,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我們要注意一點,第三季度,小米並未與格力電器縮小差距,反而進一步被拉大了,這就讓小米營收超越格力的難度進一步被拉大。今年第三季度,格力電器的營收為577.23億元,單個季度的營收比小米多了近70億元。

今年前三季度,小米的營收約為1305億元,要想追趕上格力電器,意味著最後一個季度要實現700億元左右的營收,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數據。在這場對賭中,董明珠已經處於有利的位置。


米粉相信奇蹟會發生

不過,有人認為,不到最後一天,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現在不能確定董明珠就能贏。從網絡上的反饋來看,依然有人認為雷軍還有機會。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第四季度有雙十一,而小米在雙十一表現出色。今年雙十一,小米的銷售額超過50億元(52.51億元),預計對第四季度的營收拉動比較大。

上述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僅憑雙十一,作用是有限的。一方面,格力電器在雙十一數據也不差。另一方面,雙十一的華麗數據,其實已經透支了一段時間的消費和購買能力。這種集中購物的狂歡節,是通過擠壓其他時間的消費得來的,今後一段時間,消費會很疲軟。因為,市場就那麼大。

兩大佬打賭10億,時隔5年已見分曉

小米的粉絲,顯然不願接受格力電器要贏這個現實。不少米粉依然堅信,小米能在最後時刻翻盤,雷軍能贏下與董明珠這場賭局。持這種觀點人的另外一個邏輯是:第四季度天氣冷,對空調行業來說是銷售淡季,格力電器的業績肯定不會好。小米則不同,第四季度是手機銷售旺季。一名網友表示:第四季度沒多少人買空調,年底換手機的人多,董小姐要輸了。

但是,有經銷商發話,駁斥了上述觀點:第四季度不囤空調,明年你賣啥!

我就是幹這行的,囤貨的時候還便宜!你們不用操心,經銷商會搶著囤貨的!不僅僅是格力,海爾、美的、大金等都是這樣的,不然明年就有可能搶不到貨。並且,很多家庭都是趕在年底把新房子裝修好,住進新房,空調也一併購置。並且,冬季購買空調在價格上有一定的優惠,不少人願意在冬天購買空調。

能否有奇蹟發生?我們還是等時間來揭曉吧!


兩大佬打賭10億,時隔5年已見分曉

跟董明珠的這場對賭,雷軍心裡還是有譜的,就算輸了,大家也都知道小米進軍家用電器行業了,這是小米的一種傳播策略,也是一種營銷戰略,更是一種對趨勢的把控。

在如今這樣一個新的時代裡,企業在信息化的道路上飛速發展,僅僅憑藉以往的傳統經營策略和資源,難以在今天這樣的環境下立足。

小米要做互聯網生態鏈就要涉足家電等傳統行業。格力想打破業務成長的“天花板”,需要考慮轉型互聯網這片熱土。

格力和小米的十億賭局,真正的意義在於,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兩家企業在互相PK的過程中牢牢吸引了消費者的眼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