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剛過去的2018年似乎是女性崛起並佔據社會舞臺的一年。從權威媒體相繼推出的年度女性榜單,到多領域的女性精英演講,似乎都預示著經過多年的醞釀,女性形象在公眾視野中佔比逐步高升,各行各業冒出的“她力量”也正成為社會關注的新焦點。

跨年開播的《不止於她》是一檔由騰訊新聞和開果科技推出的女性名人紀實節目,邀請演藝圈、藝術圈、政經圈的女性精英自我發聲,撕下固化的標籤,並通過實地經歷和探訪其工作與生活,讓人們從更好的側面認識女性。第一期節目上線後,播放量突破2600萬,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9532萬,進一步證實了“女性覺醒”的焦點效應。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尋她者”:尋找聚焦自我的女性榜樣

“領教過世界兇頑,仍在自由表達。打開堅硬的外殼,解讀溫暖和自我。這一次,別從流言中認識她們,這一次,傾聽女性的成長心語。”正如《不止於她》的宣傳語所說,每一個女性在提供性別參照之外,更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如何成長、成功、突破爭議,都是個人摸爬滾打留下的獨特痕跡。

第一季節目短短四期,邀請到了楊冪、晚晚(雷宛螢)、胡靜、文雅麗四位嘉賓,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剖析內心情感及自我定位。同為女性的主持人王屹芝作為“尋她者”,在親身體驗和換位思考中碰撞一個個有趣的靈魂。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在首期楊冪的專訪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打破人設的大冪冪:犀利,冷靜,有自己的處事原則,且韌勁十足。當被要求評價如何看待自己作為“流量擔當”的價值時,她會插科打諢地說“你說流量特別大,我想那我得下載半天”;回應網友的質疑,她會要求自己好的意見要改正,比如彎腰駝背,但也要接受“擁抱自己的每一個樣子,包括討厭的樣子”。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被問到是否習慣評價別人時,她低頭沉默幾秒後扔出“我覺得不禮貌,每個人都需要尊重他人的觀點和方式”的回答。有意思的是,攝影師一反訪談節目旁觀中立的姿態,有意截取了諸多特寫的片段,放大了楊冪臉上的自信剛強——這與其在影視劇裡飾演的,或柔媚、或精靈的少女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再如曾經的豆瓣女神晚晚,因為滿載黑歷史走上人生巔峰的網紅身份而招致非議。然而年過三十的她,反而將青春期的反叛認作珍貴的過往。在節目中,我們看到的是她的聰穎果敢、對藝術的準確判斷和對工作的忠誠;經歷網絡暴力後鍛造的強大內心,則讓她自信百倍地對鏡頭坦言:“我覺得現在是最好的,此時此刻是最好的,我甚至感謝我的仇人,如果要是沒有他們就成就不了今天的我。”面對穿著彩虹大衣穿梭在人群中閃閃發光的晚晚,主持人也不禁感慨:“網絡或許不是她的烏托邦,但她心裡一定有個屬於自己的烏托邦。”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發掘女性多面體——這便是《不止於她》的節目初衷。“我們希望每位女性觀眾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王屹芝直言,“這些女性可以分別代表社會不同領域、不同社會符號、不同女性精英形象,共同擁有智慧、獨立、堅強、拼搏的特質,她們的精神輻射到廣大女性人群,展現榜樣女性的力量,傳遞正能量的高尚價值觀”。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新紀實主義”:真實記錄引導真摯表達

與一味地大聲疾呼“女性的力量”不同,《不止於她》把目光轉向了女性內心的自我觀照,在四位嘉賓最熟悉和最舒服的場景中,或縱情恣意地放聲大笑,或情難自禁地拭去淚水,這樣的真實的情感正是解開自己多彩人生的密碼。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在《不止於她》鏡頭中的胡靜,可以穿著隨意地穿梭於髒亂差的大排檔,對著接地氣的街頭小吃如數家珍,每天操持著兒子教育、婆媳維繫以及輔佐丈夫事業的重擔,同時也兼顧作為演員的本分,《不止於她》捕捉到了她平凡的這一面,並真實地記錄下來這些讓人動容的瞬間。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我從來都只是一隻腳在娛樂圈內,另一隻腳在娛樂圈外”,胡靜是一個對過往的輝煌經歷有著清醒認知的女性,相較於在名利場中尋找夢寐以求的東西,她更喜歡的狀態是與世無爭,“該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爭取來了結果也不開心”。她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林中小屋,她喜歡在那裡放空。卸下“演員”、“妻子”、“母親”等等身份後,她完完全全的只屬於她自己。要平衡自己的婚姻、事業、家庭、孩子,胡靜和大多數職場女性面對的問題沒有什麼兩樣。

而少年成名的晚晚,儘管過早地暴露在了大眾視野和聚光燈之下,褪去了“網紅鼻祖”標籤的她更樂於隱去自己,將克孜爾壁畫帶到鏡頭面前。談到與壁畫的緣分,晚晚的眼裡閃著興奮的光,也有來自久遠的恍惚。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兩年前偶然遇見的一副壁畫牽動著她去了解背後的整個歷史文明,此次《不止於她》跟著晚晚驅車前往敦煌克孜爾石窟壁畫第171窟,也跟著她的腳步開始了日本尋回壁畫之旅。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三幅壁畫,兩年時間。僅憑著一腔對古代藝術品和古代文化的保護與敬仰,晚晚在外界的不解和質疑聲中堅定地一路向前,積極和龜茲文化研究院溝通,多次嘗試說服收藏家,促成國寶迴歸中國做更多深入的文化研究,職業策展人晚晚在引導新一代青年關注石窟壁畫的價值。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不僅晚晚“重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最後收穫自信和獨立”,收看節目的女性也被晚晚傳遞的文化精神金和態度所感動,形成了自身的深思和共鳴。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通過紀錄片式的長時間的跟蹤拍攝,《不止於她》實現了從簡單的場景搭建到深入嘉賓日常生活中觀察的升級,當鏡頭把曾經看似高高在上又遙不可及的公眾人物拉回到平常的生活視角,比起訪談,《不止於她》更像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她們身上獨特的閃光品質、展現出的美好之處,因為真摯,所以更加動人。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眼界即人生”:互聯網媒體的擔當與共情

女性日益在社會建設中發揮越來越大作用的時代背景下,《不止於她》的意義也“不止於它”。對騰訊新聞來說,開拓一條全新的輿論渠道,展現某個群體未被髮掘的切面,用小視角承託大胸襟,正是對“小正大”原則的標準執行。

在1月29日播出的最後一期節目中,首位華裔王妃文雅麗講述了以平民之姿闖入歐洲王室、而後選擇離婚重尋平民幸福背後的心路歷程。年過五旬的文雅麗優雅、從容、堅強,她始終堅持一個觀點:“你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做決定時無需徵得他人的同意;犯錯即快樂。”

撕掉標籤、放下偏見,《不止於她》從真實場景中探尋女性榜樣力量

或許旁人所認為的傳奇,不過是當事人更容易大徹大悟的契機。而作為觀眾的我們,也迫切需要接著這些深入人心的訪談,來挖掘自己尚未覺醒的潛力面,吸收他者的人生餘韻,播種觀點,拓寬眼界。

作為一向堅持追逐熱點和深度思維的騰訊新聞來說,緊跟社會語態、體驗女性本位、探索獨立觀點,便是對其全新品牌理念“眼界即人生”的超強貫徹。前有《十三邀》、《和陌生人說話》等用獨特視角迎擊多面人生的小眾訪談,後有《星空演講》、《穀雨計劃》用火爆話題點燃自由表達的大型活動。騰訊新聞憑藉優質的內核與多樣化的形式探索,掌控著嚴肅表達與親和呈現間的平衡,也讓精神補給日益成為年輕觀眾的剛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