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都十萬人衝上街頭!對中國發出怒吼!西方:別做所謂的掙扎

近年來,一股“怪風”席捲全球,而不少外國人認為這股風就是從中國吹來的,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很多國人心中,印度從始至終就沒消停過,在家喜歡摔飛機,在外喜歡豪擲重金買裝備,但印度最喜歡的事情還是給中國找不痛快!

印度首都十萬人衝上街頭!對中國發出怒吼!西方:別做所謂的掙扎

去年底,印度首都新德里十餘萬民眾衝上街頭,打出“抵制中國製造”“中國貨滾出去”的標語,阻止遊行的負責人奧伽向媒體理直氣壯的表示,他們是在為國家的未來考慮,喊出這是印度的“第二次經濟獨立戰爭”(第一次經濟獨立戰爭指印度抗英時期抵制英國產品)。

中國製造在非洲!

印度首都十萬人衝上街頭!對中國發出怒吼!西方:別做所謂的掙扎

在非洲,人們這樣形容中國製造:我們腳下踩的是中國援建的路,車是買的中國車,而車裡裝的商品則全部來自遙遠的中國!

中國製造在美國!

美國人對商品的要求極為苛刻,但超市中琳琅滿目的商品依舊大部分來自中國,在路上疾馳的跑車的零部件、車輪來自中國,就連美軍引以自傲的頂級戰機F-22、F-35的零部件也需要從中國補充。

中國製造在印度

印度《經濟時報》曾發表題為《中國是怎樣在貿易方面完勝印度,佔領印度家庭、市場和經濟的》的文章稱,隨著中印一樁政治角力老難題不斷升溫,在寒冷的喜馬拉雅高原,氣溫也陡然升高。圍繞洞朗地區,印度和中國爭執不下。

印度國內要求抵制中國貨的尖銳呼聲越來越大,國民志願服務團及其麾下的組織也加入進來,並通過社交媒體網絡進一步放大。

印度首都十萬人衝上街頭!對中國發出怒吼!西方:別做所謂的掙扎

印度街頭宣傳“抵制中國產品”的海報

然而,抵制有用嗎?深入印度國內,中國對印度的“佔領”卻是現實存在的。印度信貸評定與投資服務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喬希說:“雖然印中貿易嚴重失衡,但是欣欣向榮卻是不爭的事實。

不僅印度的電信行業已經被中國公司佔領,小米、OPPO、vivo甚至包括在國內一蹶不振的聯想,都已經成為印度市場份額前排的手機品牌,目前中國品牌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而印度本土品牌僅僅剩下20%不到。小米極有可能超越三星成為印度最大的手機品牌。

中國製造在法國

在法國,有網民提議,選定一天抵制所有中國製造的產品,並通過這一行動來顯示法國力量!

該提議在法國得到大批網民的響應,然而,不到一天,喜歡“作”的法國網民發現一個極為殘酷的現實,要抵制中國製造,必須付出“慘重”而“羞澀”的代價,把手機、鼠標、鍵盤、計算機屏幕、LCD、MP3、手錶、汽車附件、摩托車等等從窗戶口扔到外面去。

但扔完這些依舊不夠,就連內褲、襪子都要扔出去,可法國人表示真的做不到!

印度首都十萬人衝上街頭!對中國發出怒吼!西方:別做所謂的掙扎

中國製造在日本

同樣的一幕也在日本上演,日本民間對中國的“不爽”由來已久,所以有日本團體發起抵制中國製造的計劃後,馬上就得到日本民眾的響應,尤其是年輕人。

網絡曾瘋傳過一檔日綜:搬走家裡的中國製造,結果房主人只剩下了內褲……

不僅如此,日本約九成的棺材都是中國製造,相當於每五個人裡就有一個人會使用。

節目組問工廠老闆之前有沒有日本媒體過來採訪,老闆表示這是第一次,因為日本人都不知道這個事實。

最後,棺材工廠的老闆攜全體員工,想要通過節目給日本民眾拜個()……哦不……說一句話:

印度首都十萬人衝上街頭!對中國發出怒吼!西方:別做所謂的掙扎

據統計,才知道,日本國內的衣服有80%是中國製造。雖然以往的中國製造給人廉價的印象,但實際上在日本的服裝產業中,中國才是世界標準,許多的奢侈品牌都在中國生產。

印度首都十萬人衝上街頭!對中國發出怒吼!西方:別做所謂的掙扎

從日本的角度來看,中國製造才是“良心”商品,而今時今日,還有很多中國人盲目崇拜國外的電子產品、服裝、換裝品等,殊不知,仔細查看標籤,原來本就是中國製造!

印度首都十萬人衝上街頭!對中國發出怒吼!西方:別做所謂的掙扎

從非洲、美國、歐洲、日本以及印度的經歷來看,中國製造真真是無處不在,遍及世界每一個角落。

但服裝、皮膚、電子產品等一系列商品終究只是些低端產品,所賺利潤有限!

不過,憑藉中國人的智慧,沒有搞不定的事,近幾年,中國製造正在全面狙擊西方高端產業,並戰果輝煌。

印度首都十萬人衝上街頭!對中國發出怒吼!西方:別做所謂的掙扎

近年,中國相繼拿下馬來西亞、俄羅斯、印尼等近20國的高鐵項目,總價值上萬億,而曾經的高鐵霸主日本則只是拿下了印度一單,且日本需要向印度提供低息貸款。

在大型船舶建造方面,韓國退居二線,中國登頂。

在商業衛星發射上,印尼等國已經主動找上中國幫其發射衛星以及建造衛星發射基地。

隨著中國製造越來越高端,完成了從當初的服裝、皮革等低端商品到現在的高鐵、船舶、軍工、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領域的華麗轉變,無論哪國,想要擺脫中國製造,顯然,不可能。

中國製造僅僅是中國實現偉大復興的一個縮影,從當初的不被認可,各國頻頻找茬,到現在的誰也離不開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