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建成勘院:致遠互聯獨創特色業務管控 年審批單據87000+

在"變化"的數字時代,建築企業如何跟上信息化節拍?當企業的公文、單據成千上萬,企業該如何高效審批?在以前,很多企業的做法是一項任務配置一套系統,結果每個系統之間的數據並不能集成統一,原本指望系統帶給企業高效率,結果反而為之所困。擁有4500名員工的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勘院)獨闢蹊徑,2017年高效審批公文總數31000+,單據總數87000+。這些數字涉及建築項目、人員變動、業務系統和財務核算等。

成勘院是如何做到的?近日,在致遠互聯發起的以"智慧協同'築'力數字化轉型升級"為主題的中國首屆建築行業協同管理峰會上,成勘院分享了與致遠互聯的合作經驗,包括如何進行信息化規劃,如何圍繞人、財、物、項目等主題進行縱深管理,更好打造協同業務的多系統集成。

成勘院建制於1955年,業務覆蓋能源、水利、城建、市政、交通、環保等全基礎設施領域,涵蓋規劃、勘察、設計、諮詢、總承包、投融資、建設運營、技術服務等全產業鏈。60多年來,成勘院完成了西南及藏區100餘條大中型河流、全國54.4%的水力資源普查和複查;承擔著雅魯藏布江、金沙江、大渡河、雅礱江、嘉陵江等流域和河段的開發規劃,水利樞紐和水電站規劃約350座,總裝機容量約2.1億千瓦,約佔我國可開發水力資源的39%,居行業首位。

致遠互聯通過打造門戶、公文、協同表單、業務應用定製平臺、數據交換引擎(DEE),幫助成勘院實現業務自動化,智能化,移動化,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向高績效組織轉變。

中電建成勘院:致遠互聯獨創特色業務管控 年審批單據87000+

打造核心信息門戶

作為企業的信息共享平臺以及個人工作平臺,致遠互聯將成勘院的信息門戶設計為內網門戶、個人門戶、文書門戶、領導門戶四部分,包含集團、業務和項目的相關文檔、生產進度、基層動態、項目進度等內容。因為涉及信息眾多,致遠互聯在每個人的專屬界面根據實際權限將推送內容按照"緊急待辦"、"待閱文件"、"三重一大"、"公文模板"、"督辦事項"進行劃分,信息重要程度、需要推進的計劃一目瞭然。

中電建成勘院:致遠互聯獨創特色業務管控 年審批單據87000+

信息門戶是業務系統和常用鏈接的統一入口,其中,報表系統針對業務公文進行管理,是業務系統的主要亮點。目前來看,報表系統擁有兩大特點:其一,可以查閱迄今為止包含項目、費用、成本、人力資源在內的所有相關數據;其二,成勘院的知識庫、數字工程中心、技術中心知識文檔庫都在報表系統中,供整個集團內部查閱,操作簡單方便,且實現了與總部異構公文系統多級交換。

基於雲數據的業務平臺

除了信息門戶,在業務應用層面,致遠互聯根據成勘院的實際需求打造集人事、信息、物資和財務共享的EPC(工程總承包)多方協同。不僅能夠針對各部門的專屬門戶做精準的信息推送,還可以預留企業內部集成架構,整合建築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提供便捷的一體化協作。

比如,財務共享方面,用戶發起"借款"的表單流程,通過預置的節點說明,填寫時每個節點可以給出"做什麼"、"怎麼做"、"完成時間"等信息的精準定義,不需要員工再去閱讀大篇幅的制度說明或在籠統的表單填寫說明中查找相應細節,提高了使用便捷性,減少流程中的閱讀差錯所帶來的重複工作,優化員工體驗。值得一提的是,致遠互聯針對成勘院的協同管理進行了雲設計,將大型數據信息集成放在了雲平臺上,這樣極大提升了系統整體運行速率。

中電建成勘院:致遠互聯獨創特色業務管控 年審批單據87000+

通過任務池進行財務控制

對於建築企業來說,財務控制是重中之重,而對於成勘院的協同系統來說,財務控制也是最大亮點。移動應用的審批環節,致遠互聯在申請付款、報賬和預算關聯後設置了共享任務池。項目開啟,進入任務池,系統就會自動進行判斷:預算是否合理、資金是否充足、電子票據是否完備等。資金流從管理端開始,將財務的事後管控提前至"事中",這對於建築企業來說,具有極大借鑑意義。

中電建成勘院:致遠互聯獨創特色業務管控 年審批單據87000+

不僅如此,如果項目初期,成本預算髮生變化,可以在預算的獨立門戶中進行操作;複雜費用可以通過系統自動核算並與預算進行對應,如果預算不足則可以重新調整。這種完整的線上財務計算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省時間,提高效率而且避免人工操作誤差。

無論是核心信息門戶的打造、基於雲數據的業務平臺,還是通過任務池進行財務管控,成就高績效組織,是致遠互聯深耕協同管理十餘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未來,致遠互聯還將不斷推出更多面向建築行業的協同管理解決方案,為企業成功向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高效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