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種裝備,殲-20在戰鬥中也有可能會“惜敗”

近期出版的《中國空軍》雜誌報道了一場引入"橙軍"的演習活動。在這次演習中,導入強敵由常規干預向深度介入,讓"戰場"態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報道中提到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部部隊長程遠森此次率隊和30多家單位一道扮演"紅軍"。他們在複雜電磁環境中緊貼實戰、緊盯現實威脅,根據預警機提供的信息支援,對"橙軍"戰機進行警告、外逼。而根據文中的提示,這個"橙軍'戰機'"就是殲-20。

有了這種裝備,殲-20在戰鬥中也有可能會“惜敗”

在某些軍迷眼裡,殲-20被"紅軍"戰機警告、外逼,某種意義上就是"失敗"。那麼被廣大軍迷如此"追捧"的殲-20,為何會被紅軍的戰機所"打敗"呢?很簡單,文中已經曝光了原由,那就是在預警機的信息支援下做到的。

預警機的雷達要反隱身四代機,其中的一個主要辦法就是雷達或預警機組網。在雷達或預警機組成的網絡中,由於雷達功率、天線面積或頻段的不同,有的雷達也許能夠觀測到隱身目標;或者由於不同的雷達能夠探,測到四代機的不同側面,因為目標的不同部位對雷達波的反射能力是不同的。

有了這種裝備,殲-20在戰鬥中也有可能會“惜敗”

距離來說,那就是F-22。這架飛機的RCS(雷達發射截面積)是0.01平方米,這裡指的是飛機的鼻錐方向,或者說是迎頭方向;如果是側面或尾後方向,雷達反射截面積要大幾十倍至上百倍都是有可能的。某個雷達或預警機發現的信息,可以通過,數據鏈發往其他雷達或預警機,從而共享情報;使看不到威脅目標的預警機,仍然能夠指揮戰鬥機發起攻擊。

有了這種裝備,殲-20在戰鬥中也有可能會“惜敗”

不過客觀講,單件的作戰武器即使性能再優良,功能再強大,也難免遇到天敵或剋星,所以,作為預警機本身來說,它與四代機的對抗不能僅僅是自身雷達去和四代機對抗,自身的其他組成部分(如雷達偵察、通信偵察、紅外和光電設備)也要去和四代機對抗;而作為預警機所在的戰場來說,預警機與四代機的對抗則是體系的對抗,而絕不僅僅是預警機的單打獨鬥。

有了這種裝備,殲-20在戰鬥中也有可能會“惜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