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族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

作為一個已婚族的我,來談一談不婚主義。

首先,不婚主義在當下社會需要很大的勇氣,這個勇氣不是來自自身如何定義不婚主義,而是來自身邊七姑八婆的嘮叨和嘲諷。

不婚族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

身邊有多少人是因為最後看著大家都結婚了,親戚朋友每天催的不得了,最後在合適的年紀選擇了相親,也不是很喜歡,覺得條件還行,草草就結了婚,最後舒了一口氣,終於不用被鄙視了,也不用被催了。

這種婚姻可能也就吵吵鬧鬧,過了一輩子,有些缺憾,缺乏“非你不可,今生摯愛,怦然心動,死生相依”,但是世上很大一部分人群都是這麼過完一輩子的,倒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一批大軍,俗稱“世俗速配婚姻”。

關於不婚族,有一部分不婚族可能是被迫不婚,比如三無人員,條件太差,這部分群體,因為沒有經濟條件去結婚,被社會自然選擇,也就是沒有人願意和他/她結婚。

不婚族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

前幾天看人類簡史,就說到,有錢的人,因為財力雄厚,他們可以不停地換配偶,超越國度和制度,更多的和不同的女性繁衍後代,結果就是有錢人可以更多的繁衍後代。而貧窮的人或者貧窮的家族,因為沒有錢去婚配和繁衍,時間一長,幾代就絕種了,就被自然淘汰了。

當然,有錢沒錢只是個社會財富概念,我看人不是以財富定輸贏,畢竟別人有錢沒錢真的關我屁事,能吸引我的除了學識、相貌,就是有趣。

一個人在學生時代能夠不以財富分人群很簡單,因為她沒有經歷過社會,沒有什麼金錢觀。但是進入了社會,每天被各種價值觀輪流灌,很容易你就能從一個“愛情至上”的性情中人變成一個你當年最討厭的滿嘴都是“愛情值幾個錢,過日子靠的是錢”的那種中年婦女。

再說選擇性不婚的人,這部分人有的是鑽石王老五,高知、中產,基本財富自由,可以說,已經完全不用去應付什麼“搭夥過日子”的世俗婚姻,由於經濟實力強,所以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他/她可以挑選自己想過的日子。所以,你會經常看到什麼歐洲的一些低結婚率,低生育率之類的,說白了就是有錢,生活更有趣,丈量世界的腳步更大,自己的人生都沒有享受完,也不想承擔家庭的責任和育兒的責任。

前一陣子,我看趙浩洋的公眾號,就寫到自己在北歐的見聞。北歐的很多女性並不化妝,在街上穿著也很隨意,為什麼呢?反之在女性地位並不是很高的亞洲、韓國,女性大比例整容,主要還是為了迎合男性審美。你見過有幾個歐美明星整容,削骨?所以平等性越高的社會,女性活的越像男性一樣隨意,因為在那裡,機會均等,地位均等,你沒必要去靠性別取悅異性。

我其實蠻羨慕北歐那種生活的, 女性可以穿著吊帶,素面朝天,大杜楠楠,滿臉雀斑,推著嬰兒車,在沙灘上,曬太陽度假,取悅誰?不需要,老孃自己就是女王。

我本人是一個很支持不婚族的人,我尊重別人的生活狀態。由於本人經常刷微博,微博上經常三觀不停碰撞,所以現在看很多事情觀點都會更多元化,不再大驚小怪,原來世界上還有這種思想,原來世界上還有這種生活,哦~大家原來是這樣想的,這樣啊!

我經常關注一個叫“夏河”的gay,對他是個同性戀,說話很刻薄,但是這個人的生活狀態很讓人羨慕,簡單說就是不看臉色,不缺錢。他是個典型不婚族,不停的換小男友,但是一開始就跟對方說,不會結婚,但是會給你很好的物質生活,不會和我白談一場戀愛。我覺得這種開誠佈公就很好啊,一段關係提前設置好條件,不坑不騙,一方付出青春,一方付出金錢,並且雙方都有感情支撐,在沒感情的時候就散場,沒有責任的束縛,簡直是戀愛中的良心契約。

因為頭條用戶素質都挺高,所以我覺得大家對於不婚和同性戀的看法,可能會比別的平臺更包容和開明。(你如果在朋友圈發個支持同性戀的文章,試試,七姑八姨還不罵死你),但是頭條這個平臺就很好,由於用戶知識層次高,看待事情的角度和包容度都會更高,所以我完全不用考慮會有人跑過來說什麼不婚主義讓家族絕後,同性戀天理不容之類的清朝人說的話。畢竟臺灣前幾天已經為了同性戀的平權而公投了,而我們這有些地方還在搞什麼女德班,這方面,灣灣真的做的挺好。

此外,如果你是個不婚主義,我覺得在戀愛中,你要提前跟對方說,不要存在欺騙,別對方付出了幾年青春,換來你一句“從來沒想過結婚”,這就有些畜生了。如果雙方都是不婚主義,不想為婚姻的形式所束縛,提前告知對方,本著感情至上的原則,大家就是實打實的戀愛,這樣也挺好。

畢竟我們見過太多的為了孩子不離婚,為了怕醜不離婚,婚姻亞健康的人群比比皆是,苦撐一個婚姻的形式,白白耗費了自己的人生。前一陣子看《奇遇人生》,其實李蛋的婚姻觀就很好,“我不想承諾什麼天長地久,這個東西太虛假,此刻我是愛對方的,這就夠了”(大意是這樣),這話聽起來扎耳朵,卻是良心婚姻觀啊,如果婚姻一定要用誓言來維持,那要法律有什麼用呢?誰能保證一輩子不出任何問題,你愛著對方一輩子,可能對方中途把你甩了,這也都說不定。好好愛著,享受當下,別亂立flag,別亂賣人設,別亂深情,緣起珍惜,緣散莫強求,這可能是更好的婚戀狀態吧。

在談談為什麼當下女性越來越多的人晚婚晚育,還有很多不婚。前幾天看新聞,江浙一帶的人群首次結婚年齡已經平均到35歲了,越來越多的人晚婚,不再輕信什麼女孩子25歲以後就貶值了,就越來越不值錢的什麼鬼話。我需要什麼市場價值,當你打定遇到合適就結婚,遇不到就單著的心態時,不要抱著市場的態度看待婚姻,戀愛的純粹度就會變高。不要明碼標價自己,不要賣弄青春,當你平等的看待自己,別人也會平等的看待你。

不婚族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

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髮展,我們已經不像父母輩那樣,一些女性養不起自己,嫁人去改善生活條件。我認識的很多女生婚前有房,有的有車,可以說,為了物質去結婚的動機不再,更多的是衝著相伴一生的動機來。很多女孩子,工資並不比男生少,不需要被養活。舊社會女性沒有工作,待在家裡相夫教子,那是社會給與個體的選擇。但是現在女孩子們都在工作,女孩子完全沒有必要讓渡自己的工作,待在家裡相夫教子,放棄自己的社會屬性,而且現在的離婚法也不支持女性全程帶孩子,因為離婚後,可能會面臨一無所有,臉也黃了,工作能力也沒了,孩子也爭取不到。

社會越來越寬容,不婚面臨的社會壓力也會越小。結婚是一份責任,不婚是一種態度,你自己的人生,並不需要別人告訴你需不需要一個法律上的配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