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寶寶的鼓風機佩奇刷屏,吸引我久久停留地卻是這幅畫面

吸引寶寶的鼓風機佩奇刷屏,吸引我久久停留地卻是這幅畫面


大年初一即將上映的賀歲電影《啥是佩奇》5分鐘的宣傳片視頻,一夜之間傳遍朋友圈。

佩奇不就是小朋友們看的動畫片《佩奇》裡面的主人公麼?

怎麼突然間群裡都是有關佩奇的轉發文章和視頻了呢?

懷著好奇,我點開了宣傳片視頻。

一遍,兩遍,連續看了兩遍後,寶寶醒了,陪著他繼續看了兩遍,寶寶竟然也喜歡上了。

視頻中爺爺拿出給孫子準備的禮物時,我問寶寶,“這是什麼?”寶寶立馬回我:“佩奇”。

視頻的最後兒子兒媳和孫子被爺爺亮出來的新年禮物驚呆了,而爺爺為了給孫子準備佩奇的禮物,良苦用心。

而我卻為爺爺兩次爬上山頭給兒子打電話的畫面停留了。


吸引寶寶的鼓風機佩奇刷屏,吸引我久久停留地卻是這幅畫面

家裡地勢低,信號不好,為了跟兒子說上幾句話,爺爺爬到山頂,吹著寒風,嘴裡呼著熱氣,拿著手機露在外面的手凍得通紅,變得笨拙。


2.


看到這幅畫面,想起了我那打開大門就是“兩山排闥送青來”的家鄉。

在我上小學三四年級,家裡才通上國家的電,不再忽暗忽亮,之前是每家蓄水發電,電壓不穩,異常情況很多,或者點煤油燈。

我2010年大學畢業那年,在附近一兩公里的一個山頭新建了一座信號塔,移動和聯通的手機在家門口終於有了兩三格信號,天氣好時信號滿格,通話正常,在那之前,只有電信的手機才能在家門口接打電話,其他手機回到家裡就是塊磚頭,或者跑到山頂找個信號好的地方才能收發信息和接打電話。

記得那時,為了及時收男朋友發來的信息,我把手機掛在樹枝上。


吸引寶寶的鼓風機佩奇刷屏,吸引我久久停留地卻是這幅畫面

常年在外面工作的人,春節回到家,最不習慣的就是家裡的通訊,回到家,就等於隔斷了跟外界的交流,出去的時候,邊走邊聽到手機不斷接受信息的聲音,打開一看都是好幾天前的春節祝福短信了。

去年回孃家,看到靠外面的房間窗戶上並排著老爸老媽的手機,還是有種說不出的感覺,爸媽已經習慣了,那個地方信號好,聽到鈴聲響,就趕緊跑過去接電話,踹口袋裡,電話就可能打不進來。

雖然,家裡的信號不好,網絡就更別提了,但是每次過年回到家,吹著山裡的風,呼吸上新鮮無比的空氣,心裡就特別地踏實。

有時,好幾天都沒摸過手機,到家時放在那裡,就一直在那裡。

大年二十六七,魚塘開始放水,放得差不多了,先打撈大魚,再慢慢抓小魚仔,我和弟弟在岸上幫忙,爸爸穿著水靴踩在淤泥裡抓魚。

二十七八,弟弟開始裁剪寫對聯的紅紙,準備新年的祝福語,除夕吃過早飯,我和弟弟貼對聯,我當弟弟的助手,扶梯子、遞對聯、矯正對聯的高低,弟弟爬上梯子貼好正門、房間、廚房,之前還有牛棚、豬棚住的地方都要貼上對聯。

除夕前一兩天,還有一件,我特別喜歡的事情,就是做水豆腐,全家參與,推磨、燒水、準備工具等,忙活大半天,就等著媽媽盛出滿滿一大碗豆花,加點白糖,吃個過癮吃個滿足,剩下的豆花繼續加石膏,做成水豆腐。

吸引寶寶的鼓風機佩奇刷屏,吸引我久久停留地卻是這幅畫面

年前一定要吃上一次家裡做的豆花,這個年才圓滿。

這樣的水豆腐只留在記憶中的味道了,外面再也吃不到這麼好吃的豆腐。

過年還有一道必備菜,家鄉肉丸,大學畢業後,這道菜由我和弟弟完成,奶奶和媽媽負責調料,土裡剛拔出來的白蘿蔔清洗後去皮磨成泥狀,壓幹水分,最後剩下那點蘿蔔泥,加入已經剁好的肥瘦相間的肉泥中,再加入雞蛋、澱粉、香蔥和薑末,攪拌均勻,揉成一個個的小丸子,澱粉裡面滾一圈,最後水煮或者蒸來吃,一個一口,外滑內嫩,好吃極了。

草魚炒豆腐、肉丸、白切雞都上桌了,年夜飯開始了,一家人邊吃邊聊。


吸引寶寶的鼓風機佩奇刷屏,吸引我久久停留地卻是這幅畫面

缺少的是電視和手機,少了這兩樣,反而讓我們一家人聊得更多,特別喜歡那種沒有任何干擾,面對面坐著,跟家人聊上兩三個小時的時光。


3.

後來我出嫁了,也就不回家過年了。

第一年回孃家,媽媽說:“這個年過得特別地不習慣,你不在家,就我和你爸,還有弟弟,突然覺得很冷清,你弟一個人剁肉丸、貼對聯,少了一個幫手。”

弟弟跟爸媽調侃:“爸媽,你們那時怎麼不多生一個妹妹呢,這樣,姐姐嫁出去了,還有妹妹跟我作伴。”

哈哈,期待弟弟儘快娶個弟媳回家,多生幾個小侄子小侄女,就有很多伴了,家裡也熱鬧了。

期待家裡的通訊設施早些完善,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信號和網絡,即使不能回去跟爸媽過年,也能跟爸媽視頻過年。


吸引寶寶的鼓風機佩奇刷屏,吸引我久久停留地卻是這幅畫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