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火車是風馳電掣、朝發夕至的現代交通工具,可就是有些不走尋常路的列車,不但速度“墨跡”,走的路線還屬於“在危險邊緣試探”,但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絡繹不絕的來嘗試,這就是齒軌登山鐵路的獨特魅力。在這些登山列車裡,人們能伴隨著齒輪間相互咬合的咔咔聲,體驗愜意的慢節奏生活。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瑞士皮拉圖斯山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全長超過4公里的皮拉圖斯山鐵路被譽為世界上最陡峭的山地鐵路,平均坡度35度,最大坡度達到48度。1873年項目提出時,一位名叫愛德華·羅切爾(Eduard Locher)的工程師認為可以採用當時先進的雙齒軌技術,即在兩條軌道中間鋪一條齒軌,齒軌的齒形與機車底部的齒輪一致,依靠齒輪相互咬合行駛。這樣既能防止火車脫軌,還能避免在強側風的情況下列車側翻。當時,瑞士政府沒有為該線路的建設提供任何補貼,於是,羅切爾專門成立了“Locher Systems”公司,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時至今日,這條完全用私人資本修建的鐵路不但仍處在運營狀態,還保持著零事故的紀錄。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皮拉圖斯山鐵路的起點是在盧塞恩湖畔皮拉圖斯山腳下的阿爾納斯特,鐵路在1889年6月4日正式開通,當時使用的是蒸汽機車。1937年5月15日,改用馬力更為強大的電力機車,此後,還採用過內燃機車。2001年,皮拉圖斯山鐵路被美國機械工程協會命名為“機械工程歷史上的里程碑”。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坐在紅色車皮的列車裡,巨大的傾斜角度使你不由自主地被“釘”在座椅靠背上。車窗外的風景猶如電影快進般的神奇變化:始發站還能看到綠草如茵;爬坡後,景色驟然由五彩變成了單一,灰色、褐色的裸岩滄桑雄渾,上面佈滿了被風霜雨雪啃食出的形態各異的褶皺;經過1600多米的高差爬升,被冰雪覆蓋的皮拉特斯山頂峰展現在眼前。在感嘆皚皚雪山巍峨壯麗的同時,你一定也會對如此刺激又精巧的鐵路拍案叫絕。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日本大井川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大井川鐵路是一條蜿蜒於富士山所在地靜岡縣的路線,以日本鐵路(JR)東海道本線的金谷站為起點、沿大井川北上,一直到達千頭站。大井川鐵路開通於1927年,原來是當地的一條觀光路線,慢慢地發展成了由39.5公里的“大井川本線”和25.5公里的“井川線”組成的長線路,但依舊保持了其觀光性質。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每天,呼哧呼哧噴著白煙的蒸汽老火車會往返金谷和千頭之間,一路上綠意盎然的茶園、恬靜唯美的日本鄉野、潺潺流水的溪澗小河,像幻燈片一樣慢慢在眼前播放。車廂裡木頭做的座位、行李架,舊式的電燈和電風扇等,讓人瞬間穿越回了列車初運行的年代。復古的車廂搭配窗外寧靜的景緻,你會覺得自己猶如沉浸在一部老電影中。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每年當櫻花盛放時,大井川鐵路就會更加繁忙,拖著長長白色尾巴的蒸汽列車慢慢地行駛在賞櫻勝地,任憑沿途的花海肆意撩人。大井川鐵路現役行駛的4輛蒸汽火車都是在日本昭和時代(約20世紀70年代)製造的。在列車剛運營時,大井川鐵路公司就在全國招集了擁有維修蒸氣火車頭知識和經驗的員工。這麼多年來,雖然當時的員工陸陸續續退休或離世,但他們的專業知識被一代又一代的鐵路人員傳承了下來,讓這條鐵路繼續書寫歷史。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奧地利夏夫堡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作為經典電影《音樂之聲》的取景地之一,聖沃夫岡攝人心魄的美在電影中已經展現得淋漓盡致,可當你真正踏在這片流淌著音樂的小鎮時,你會突然覺得,它的美超越了所有語言可以描繪的範圍。要想將聖沃夫岡的全景攬入眼中,登高是不二法門,乘坐奧地利最陡的山地鐵路——夏夫堡鐵路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建於1893年的夏夫堡鐵路最大坡度為26度,也採用了齒軌技術。蒸汽老火車一路攀爬,淨升1200米後,把乘客們從聖沃夫岡湖畔運送到夏夫堡山頂。35—40分鐘的旅程會讓你的眼睛根本忙不過來,童話世界般的景緻讓你顧此失彼。佈滿鮮花的草地一路相隨,隨著高度的增加,視野也愈發開闊,5大湖——聖沃夫岡湖、採拉湖、月湖、亞塔湖、特勞恩湖猶如鑲嵌在群峰中的鈷藍色玉石,在晴天豔陽下落滿了碎金,湖光山色更顯閃耀。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夏夫堡鐵路全線一共在3個地方設站:起點、半山腰和終點。半山腰的車站離山頂還有1小時的路程,不少遊客會選擇在半山腰下車,沿著軌道徒步上山。這種火車加步行的方式既能坐上“網紅”小火車,又能仔細欣賞沿途醉人的景色,讓旅程趣味翻倍。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印度尼爾吉里山地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位於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尼爾吉里山地鐵路可謂最吸引火車旅遊愛好者的一條線路,全程46公里的齒輪軌道線路穿過16條隧道、經過250座橋樑、拐過208個彎道,5個小時的旅程裡你可以飽覽印度南部丘陵地區的獨特風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1854年,政府計劃修建一條從梅圖帕拉揚(Mettupalayam)到尼爾吉里山的山地鐵路。然而,決策者們花了45年的時間才擺平了各方利益紛爭完成建設。鐵路於1899年6月竣工通車,最初的終點站是庫納爾(Coonoor),後來經歷兩度延伸,最終在1908年10月,鐵路線擴展到了原殖民地車站烏塔卡蒙德(Ootacamund)。至今,老式的蒸汽機車依然行駛在這條線路上。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2005年,尼爾吉里山地鐵路和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Darjeeling Himalayan Railway)以及卡爾卡-西姆拉鐵路(Kalka Shimla Railway)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遺產名錄,統稱為“印度山地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希臘迪亞科普託—卡拉夫裡塔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1889年,時任希臘總理查理拉奧斯·特里庫皮斯(Charilaos Trikoupis)計劃修建一條連接迪亞科普託(Diakofto)至特里波利斯(Trípolis)的樞紐鐵路。不幸的是,1893年,特里庫皮斯總理以一句迴響在歷史長河裡的名言“很抱歉,我們破產了”將希臘糟糕的財務狀況公告天下,正在修建的鐵路也因此在一座名為卡拉夫裡塔(Kalavryta)的山區村莊戛然而止。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1896年,英王喬治一世從奧東託託斯(Odontotos)村乘坐蒸汽機車前往烏拉科斯峽谷(Vouraikos),標誌著全長22公里的世界最窄齒軌鐵路正式開通。這條行駛在崎嶇不平的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鐵路以海邊村莊迪亞科普託為起點,穿越峽谷,途經希臘著名的大洞修道院(Mega Spilaion Monastery),最後到達卡拉夫裡塔,最大坡度為17.5度,全程約1個多小時。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鐵路穿越的地區不僅自然風光如畫,人文歷史也豐富多彩。烏拉科斯峽谷是希臘國家公園和地質公園的核心部分,聳立的怪石絕壁、清澈見底的溪流和種類繁多的植物都能在峽谷中尋覓到。修建於公元4世紀的大洞修道院是希臘東正教在伯羅奔尼撒最重要的聖地之一。歷史上,修道院歷劫無數,戰爭中被燒燬。如今,經過數度翻修的修道院高居山崖之上,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敬畏之心。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美國華盛頓山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1852年,一位名叫西爾維斯特·馬什(Sylvester Marsh)肉製品加工老闆到位於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的華盛頓山(Mount Washington)遊玩,卻在攀登華盛頓山的途中迷了路,險些喪命。當從這段險象環生的經歷中恢復過來後,身為新罕布什爾州人的馬什決定要讓人們能夠安全地到達華盛頓山,從容地領略美國東北部最高峰的魅力。回到家後,馬什立即著手設計世界上第一條登山鐵路的規劃。然而,當馬什第一次向新罕布什爾州議會提出他的想法時,議會成員紛紛嘲笑他說“不妨修建一條通往月球的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馬什並沒有氣餒,他找到了發明家赫裡克和沃爾特·艾肯父子(Herrick and Walter Aiken),一起開始修建他們的登山鐵路夢。1869年7月3日,“老佩珀薩斯號”(Old Peppersass)齒輪驅動火車拖著長長的白色蒸汽帽子,爬上了1916米高的華盛頓山,登山鐵路正式開通。如今,乘坐老式蒸汽機生物燃料柴油機車,沿著古老的山地鐵路一路向上成了去新罕布什爾州的必玩之地。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2019年,華盛頓山鐵路將迎來150週年,為了紀念這一里程碑的節日,鐵路公司不但推出一系列的慶祝活動,還計劃在2019年夏季舉行公眾慶典。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威爾士斯諾登山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在威爾士西北部的格溫內思郡,坐落著一個以崎嶇山峰和蒼茫草原為特色的斯諾登尼亞國家公園(Snowdonia National Park),園內的斯諾登山雖然海拔只有1085米,卻是威爾士和英格蘭的最高點。1869年,倫敦及西北地區鐵路公司的主席理查德·穆恩爵士(Sir Richard Moon)提出修建一條通往斯諾登山頂的鐵路,提議遭到了當地莊園主的強烈反對,理由是附近的幾條鐵路線已經“截胡”了不少蘭貝里斯的貿易,給這座位於斯諾登山腳的小村鎮造成了巨大損失。在多方的努力和協調下,1894年12月,從蘭貝里斯到斯諾登山頂窄軌鐵路破土動工。1896年2月,全長7.6公里的鐵路竣工。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如今,這條已經運營了一個多世紀的齒輪式鐵路仍在樂此不疲地歡迎著八方來客,除了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有很多世界各地的火車迷們也會專程前來一睹“芳容”。蒸汽火車慢悠悠地吐著白煙,一望無際的草原如同綿延不絕的畫卷,在畫卷中或曲或直延伸的軌道像是隨性勾勒的線條,在薄雲藍天豔陽下,彷佛一曲從古至今還在清唱的歌譜。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往返約2個半小時的行程會讓你感嘆時間太快,裸露的巨石、濃密的森林、壯觀的瀑布,太多的景緻讓你都捨不得眨一下眼睛。悠閒吃著草的羊群似乎早已習慣熱情而充滿好奇的客人,只偶爾抬起頭來算是回應。在斯諾登山頂還設有威爾士最高點郵筒,從這寄出的明信片似乎都還帶著山中清爽的氣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巴西科爾科瓦杜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說起里約熱內盧最紅的景點,大多數人會投救世基督雕像(Christ the Redeemer)一票,而每年有近60萬名遊客通過一條古老的鐵路線來到雕像面前,這條鐵路就是科爾科瓦杜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科爾科瓦杜火車於1884年由巴西國王多姆·佩德羅二世(Dom Pedro II)主持揭幕儀式,教皇、國王、王子、藝術家和科學家等當時的著名人物都乘坐了首發列車。除了運送遊客,科爾科瓦杜火車還發揮了最原始的貨運功能,1922年開始動工的基督雕像所使用的很多材料都是由這列火車拉上710米高的科爾科瓦杜山的。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火車沿線會穿過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森林,蒂茹卡國家公園(Tijuca National Park),鬱鬱蔥蔥的林木讓綠意充滿你目之所及的地方,你可以在城市的森林氧吧裡暢快呼吸。如果是搭乘最早的一班列車出發,薄薄的霧氣還未完全消散,縈繞在密林之中,透過薄霧和綠葉,繁華安逸的城市在你腳下慢慢甦醒。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瑞士瑞吉山鐵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瑞吉山(Mount Rigi)位於瑞士的中部,有“山巒皇后”之稱,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去瑞吉山頂看日出”不僅是一種浪漫時髦的休閒方式,更是一種彰顯高貴地位的象徵,因為當時還沒開通登山鐵路,王公貴族們通過人抬轎子登頂。門德爾松、維克多·雨果、維多利亞女王都曾親臨瑞吉山頂,一覽壯麗迷人的阿爾卑斯山全景。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1871年,齒輪登山鐵路在瑞吉山開通,這也是歐洲大陸第一條登山鐵道。從盧塞恩河畔出發,一路攀爬上海拔約1800米的瑞吉山頂,俯瞰整個阿爾卑斯山脈和眾多的湖泊,將瑞士最引以為傲的湖光山色“一網打盡”。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可以從菲茨瑙(Vitznau)或阿爾特-戈爾道(Arth-Goldau)兩個地方乘坐登山火車。菲茨瑙出發的列車車廂是鮮豔的紅色,行駛的是1871年開通的鐵路,雖然鐵路早在1937年實現了電動化,但至今仍保留有蒸汽機車行駛。阿爾特-戈爾道出發的藍色車廂列車行駛的是1875年完工的鐵路,1907年就實現了電動化,是電動齒軌登山鐵路的先驅。攀登瑞吉山的步行道與登山鐵路線一致,人們可以沿著鐵道,一路慢慢欣賞如畫般的風景,一邊感受這段有著一百多年歲月鐵路線的滄桑過往。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中國香港山頂纜車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太平山頂是香港的知名網紅之一,尤其是一些年輕情侶和夫妻,太平山頂上的“心意牆”更是必去的打卡地。在太平山頂乘坐山頂纜車也成了不少人香港之行的“重頭戲”之一。整條纜車鐵路以鋼索拖行,標誌性的紅色車廂依山坡從海拔28米攀升至396米,部分路段的斜坡可以達到27度。坐在車廂裡,身子會不由自主地向後仰,車窗外的高樓大廈、茂密草木看起來都好像長歪了一般。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1881年,香港當時的立法局議員提議在香港島興建電車系統,最初規劃要修建6段電車路線,但由於投資財團只對連接太平山和中環間的路段感興趣,這段路線率先得到了發展。工程在1885年動工,1888年由時任的香港總督剪綵正式啟用。運營的一個多世紀以來,太平山頂列車不僅見證了香港的興衰成敗,自身也經歷重重變革:從最開始的燃煤蒸汽驅動到先進的自動化電腦操控;列車車廂從木製到全鋁製,車廂外部顏色也從綠色改為鮮豔的紅色。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飛簷走壁的爬山火車,在美景中感受“低速的激情”

2008年5月30日,纜車公司為慶祝纜車通車120週年,將票價由平日的33港元回覆至120年前的二等票價港元3角,職員們也穿上維多利亞時代的制服。公司還將當天的全部收益捐贈給了當時剛經歷大地震的四川汶川災區。坐在這條承載了百年曆史的纜車裡,可以俯瞰維多利亞港灣的繁榮景色,戳破天際的摩天大廈鱗次櫛比,多元化的香港生活活色生香的鋪展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