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發行史上的1月18號


郵票發行史上的1月18號



1998-2 《嶺南庭園》特種郵票

發行時間1998年1月18日

全套4枚 面值4.00元

(4-1) 50分 可 園 4225.9萬枚

(4-2) 50分 梁 園 4069.9萬枚

(4-3)100分 清暉園 3767.9萬枚

(4-4)200分 餘蔭山房 3153.9萬枚

郵票規格 50×30毫米

郵票版別 膠印版

齒孔度數 12度

整版枚數 40 枚

發行量 3153.9萬套

郵票設計 郭承輝、閻炳武、潘可明

印刷廠 遼寧省瀋陽郵電印刷廠

中國的園林藝術,崇尚自然情趣,注重詩情畫意,具有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嶺南,是指五嶺以南的地區,即廣東、廣西一帶。而這套郵票所描繪的“嶺南庭園”,均在廣東省境內。設計者運用電腦設計手段,在構圖上,借鑑了宋代界畫的特點,將遠處建築拉到近處,意在從不同角度展現各類景觀的特徵。


郵票發行史上的1月18號



2009-2 《漳州木版年畫》特種郵票

發行時間2009年1月18日

全套4枚 面值4.80元

(4-1)1.20元 獅頭銜劍 1099.81萬枚

(4-2)1.20元 日日進財 1099.81萬枚

(4-3)1.20元 天仙送子 1099.81萬枚

(4-4)1.20元 老鼠嫁女 1099.81萬枚

郵票規格

(4-1)(4-4)40×30毫米

(4-2)(4-3)30×40毫米

郵票版別 影寫版

齒孔度數 12度

整張枚數

(4-1)(4-4)20枚(5×4)

(4-2)(4-3)20枚(4×5)

整張規格

(4-1)(4-4)240×150毫米

(4-2)(4-3)150×240毫米

防偽方式 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熒光噴碼

郵票設計 王虎鳴

資料提供 顏文華

印 刷 廠 北京郵票廠

漳州木版年畫始於宋代,盛於明清。舊時中國民間多數地方都有張貼年畫、門神的習俗,年畫是最普及的藝術品之一。過年前,家家戶戶在室內貼年畫,門上貼門神,以祝願新年吉慶,驅兇迎祥。年畫因為一年更換所以稱作“年畫”。

漳州木版年畫因產於福建漳州而得名,始於宋,興於明,盛於清。其製作採用木版套印的工藝,內容多表現喜慶迎新、辟邪賜福和戲文故事。漳州木版年畫以大紅、硃紅、淡紅、紙本色和黑色等為底色,構圖大方,色彩鮮明,其中黑底色年畫更展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漳州木版年畫既有北方年畫的簡潔粗獷,又有江南年畫的秀麗細膩,曾遠銷東南亞和港臺地區,對臺灣年畫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

“獅頭銜劍”——清代作品,34×45釐米,漳州顏錦華木版年畫館藏。圖案以獅頭作正面,獸毛正張,雙目圓瞪,口銜七星劍,額頭印有八卦。寓意辟邪保平安。


郵票發行史上的1月18號



獅子又名狻猊,和虎一樣視為瑞獸,具有驅邪的神力,無論宮殿、官署、宅院門首常置石獅。此類年畫多貼於船艙門及門額上,希冀辟邪保平安。獅頭銜劍圖傳說是鄭成功帶領漳泉士兵收復臺灣時,為了威懾侵略者而在盾牌上彩繪了這樣威猛的圖案。

“日日進財”——明代作品,41×23釐米,漳州顏錦華木版年畫館藏。圖案上兩個嬉戲的小孩子滿臉帶笑,一個雙手捧著元寶,另一個拿著巨大的銅錢。寓意多多發財。


郵票發行史上的1月18號



在漳州以童子為財神的民間信仰流行較廣,這類仙童(和合二仙)為主要形象的吉祥門神受閩南民間喜愛。屬門神類之“幼神”。

“天仙送子”——明代作品,41×23釐米,漳州顏錦華木版年畫館藏。圖案描繪了門神張仙,一身華麗打扮,五綹長髯,一手持金弓銀彈,一手抱嬰童,嬰童手持靈芝(“彈”與“誕”同音暗含“誕生”之意,靈芝暗含長生之意)為人送子而來。整個畫面人物表情和藹、生動自然、造型流暢,此類門神常作為新婚夫婦的吉祥年畫。是漳州年畫中的精品。


郵票發行史上的1月18號



“天仙送子”表現的是祈子之神張仙送子的民間傳說。據《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張仙是五代時期的一位道士,在青城山修道成仙,他擅長彈弓射擊,百發百中, 專射妖魔鬼怪。另有一種說法,認為張仙是五代時後蜀的皇帝孟昶,孟昶降宋後他的愛妃花蕊夫人被宋太祖收進後宮,不久,孟昶被宋太祖害死,花蕊夫人懷念孟昶,將他挾弓射獵的畫像掛在房中予以祭祀,宋太祖問起畫像來歷,花蕊夫人急中生智,說是蜀地張仙經常祭祀可以得子。到北宋之初,“張仙送子”的說法已經流傳開來。


郵票發行史上的1月18號



2009-2 《漳州木版年畫》特種郵票(小全張)

發行時間2009年1月18日

(1-1)漳州木版年畫 4.8元 979.94萬枚

小全張規格 90×160毫米

小全張版別 影寫版

齒孔度數 12度

小全張售價 7.20元

防偽方式 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熒光噴碼

發 行 量 979.94萬枚

小全張設計 王虎鳴

資料提供 顏文華

印 刷 廠 北京郵票廠


郵票發行史上的1月18號




郵票發行史上的1月18號



2013-2 《海洋石油》特種郵票

發行時間2013年1月18日

全套3枚 面值5.40元

(3-1)1.20元 勘 探 1089.99萬枚

(3-2)1.20元 鑽 井 1089.99萬枚 

(3-3)3.00元 生 產 856.03萬枚

郵票規格 50×30毫米

郵票版別 影寫版

齒孔度數 13度

整張枚數 12枚

整張規格 196×156毫米

防偽方式 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發 行 量 856.03萬套

郵票設計 沈嘉宏

資料提供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印 刷 廠 北京郵票廠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石油的國家之一。但中國近代石油工業的發展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的事。1949年,中國僅有一兩個小油田,年產原油只有12萬噸。1949到2013年為止,中國已發現油田400多個,天然氣田140多個。1996年產出石油1.57億噸,在世界產油國中位居第五,天然氣201億立方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油氣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

中國石油工業分為陸上石油,海洋石油和石油化工三大部分。分別由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經營。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國海洋石油)是1982年2月15日成立的國有大型企業,主要是利用我國豐富的海洋油氣資源,採用對外合作和自營的方式勘探開發海上石油,天然氣及其產品加工和銷售。總部設在北京。

新中國海洋石油在曾在1978年發行的T19《發展中的石油工業》郵票第6枚“海上鑽探”中得到反映。在1977年發行的R18《工農業生產建設圖案普通郵票》中有1枚也是海洋石油郵票,郵票圖案右方是我國自行製造的“自升式鑽井平臺”,左方遠景是具有自航能力的“浮式鑽井船”。在1枚郵票上展現兩種鑽井設備,在各國海洋石油郵票中少見。

三枚郵票分別展現代表我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製造業標誌性先進水平的三臺設備。包括亞洲首艘最新一代12纜地球物理勘探船“海洋石油720”、我國首艘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海洋石油981”、浮式生產儲油船“海洋石油111號”。

圖片均來自郵來郵網郵票目錄

高清中國郵票目錄 免費下載 隨手掌握

更有第一手郵票交易信息 實時行情走勢 一覽無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