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常考大題及期末考試備考建議

我常和同學們說哲學學到最後就是4+2,四指的是唯物論、認識論、辯證法和唯物史觀,二指的是世界觀(或者說是原理)和方法論。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常考大題及期末考試備考建議

第一單元不考大題,基本上是選擇題,集中在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形態判斷上。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特徵和中國化也有可能會考。第四課大題最有可能考的是規律普遍性客觀性的方法論,兩條,33、34兩頁。第五課可能會考意識的能動作用,兩大點四個小點,38到40頁。唯物論也是常考內容,大本34頁有具體說明。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一般不會考,即使考也不怕,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兩個結合兩個反對,課本41頁。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常考大題及期末考試備考建議

第六課常考認識論,大本38頁有。也有可能會考實踐是認識基礎的四小點,如期中考試那般,44到46頁。追求真理是個過程也常考,但比較簡單,三點,反覆性無限性和上升性,48到49頁。前六課佔試卷比重40%,大頭在三四單元。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常考大題及期末考試備考建議

第七課主要考聯繫的三個特徵及其方法論,整體與部分相互區別相互聯繫及其方法論,系統優化的四條方法論。第八課發展的普遍性、實質及前進性與曲折性的方法論,量變質變的含義、辯證關係及方法論。第九課最難最複雜,矛盾同一性鬥爭性的含義辯證關係,普遍性特殊性的含義、辯證關係及其方法論。兩點論與重點論的含義及其關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地位及其意義。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常考大題及期末考試備考建議

辯證的否定觀和創新意識一般不考大題。第十一課唯物史觀,一般考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社會基本矛盾基本規律,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及其動力問題。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及其方法論群眾觀點群眾路線。十二課一般會考價值的含義、人的價值,價值觀的含義及其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含義、特徵及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價值選擇,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三點。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常考大題及期末考試備考建議

總的來說,哲學還是不難的,掌握好哲學的體系和思路,事半功倍。選擇題還是要多翻書,注意細節,注重理解,考試時保持頭腦清醒,問題不大。文科不背不行,抓住關鍵詞來背,理解地背是王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與哲學》常考大題及期末考試備考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