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協調難題:部門之間總“扯皮”,你該如何應對?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就可以每天第一時間免費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股權及企業管理知識啦。更多幹貨,值得擁有!

職場人小王剛工作時,高標準嚴要求,什麼事情都自己兜著,遇到部門間爭執也多是息事寧人,因而往往活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的,功勞卻是別人的。領導則含而不露地提到,你啥都好,就是工作上還不夠成熟,繼續努力。

當他問領導如何改進時,領導開始顧左右而言它,朋友呢也不笨,也就轉移了話題。

幾個月前,小王晉升到部門經理,驟然間事情多壓力大,不經意間學會了推、拖、避、壓等推諉方法,有時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但回顧靜觀,周圍的同僚莫不如此,自己只是入門級水平;再者部門工作穩中有升,心中也就多些坦然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領導明確點出:你最近進步很大,繼續努力。

領導的肯定就是努力的方向,朋友得到鼓舞之時,也有些困惑,我這就進步了嗎?

管理中的協調難題:部門之間總“扯皮”,你該如何應對?

從領導角度看,有成績,行為符合角色規範,當然是進步了。但實際上,這種成長是一場扯皮。

1、職場的奇妙之處就在於,有工作的時候就有“扯皮”。

很多時候,同事之間扯,部門之間扯,甚至上下級之間也在扯,跨部門合作時候更扯。電話中扯,郵件中扯,會議中扯。扯的是天昏地暗,扯得是筋疲力盡,扯得是你不鬆手我不讓……其結果則是對企業的價值造成損耗、無提升或低提升。

職場中越是扯皮的時候,就越顯得一本正經,冠冕堂皇。和你講大道理,與你分析形勢趨勢,給你解釋流程規定,比如什麼這個要請示的,那個還要等領導研究再定;

職場中越是扯皮的時候,就越顯得認真謹慎,這要再論證一番,哪裡還有風險需要斟酌等;

職場中越是扯皮的時候,越是都以專業自居,推出“專業套餐”。不管對方是否真的需要,最終問題還是問題,但這不是我的問題呀,是你不懂,是你消化不良,是你太LOW。

在扯皮方面,很多人是無師自通,熟能生巧甚至爐火純青登峰造極。最要緊的,大家達成了默契,不約而同地給扯皮披上了各種各樣五彩繽紛華麗耀眼的外套。然並卵,這外套卻如同皇帝的新裝。

管理中的協調難題:部門之間總“扯皮”,你該如何應對?

2、職場人為什麼要扯皮?不少朋友也吐槽疲於應付,但該扯的時候精神抖擻,又是為什麼?

原因一:推推推

當一個人遇到緊急情境時,如果只有他一個人能提供幫助,他會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對受難者給予幫助。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旁觀者甚至可能連他自己的那一份責任也意識不到,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

在職場中,扯皮也體現了“責任分散效應”,一個問題指定一個人做,可能會做的很好;如果讓幾個人或部門協同,尤其是大家影響力相當時,則出現推脫、分散甚至逃避責任。

原因二:搶搶搶

有時候,做項目的時候不見人影,累死累活的完成了,摘果子的時候卻發現樹上已經空了,果子早已被別人捷足先登。

有時候,出現問題的時候大家推三阻四,有成績時個個口吐蓮花上躥下跳,功勞都是自己的。

當然,搶搶搶的花樣手段層出不窮、日新月異,與搶劫偷盜無異,但出手者利慾薰心,利令智昏,恐怕有愧疚感的時候也很少。

3、實際上,越是善於扯皮的,在這方面浸染越深的人,心理是有一個陰影的,那就是對自己職業價值的不自信。

職業價值,是指職業人在職場中的含金量和可替代程度。對職場人來說,職業價值越高往往是自己的稟賦長處的綻放所致,這也是每個朋友需要研究精進的地方,因為職場中不乏不明白自己的長處,甚至用短板開展工作,忙忙碌碌而事倍功半,獲益甚少的例子。對企業而言,每個崗位都有預設的價值,即崗位價值,所謂的“匹配”,也就是崗位價值和職業價值的一致性。

一個老同事談心時,曾說自己不知道出去了能做什麼,還是呆在公司熬著吧。這個不知道能做什麼,也就是對自我職業價值的不自信。

管理中的協調難題:部門之間總“扯皮”,你該如何應對?

試想,如果把提升的機會,可以用來提高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研究扯皮中,都為了使眼前利益最大化。但推的搶的越厲害,脊樑也就越來越彎,最後只能是俯身熬著。留下來扯皮的人,或許曾羨慕過那些“不識實務”的出走者,羨慕那些昂首挺胸或氣沖沖走出去的身影。但回過神時,來來來,咱們繼續扯。

4、職業價值是職場人的立身之本,是行走江湖的屠龍刀。相對於職業價值,扯皮不過是一場秀。搞清楚了這點,咱們繼續談談如何提升職業價值。

1.職業價值的支點與發揮

發揮職業價值,首要的是明確自己的職業價值是什麼。大家都知道要揚長避短,發揮長處,但要落地時,很多人就茫然了。換句話而言,找到職業價值的支點,就是發現自己的長處稟賦,朋友們可以靜靜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 我在職場中的長處是什麼?
  • 我能體現長處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
  • 我長處發揮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對於第一個問題,建議通過結果反饋法來覺察,看看自己工作中哪些方面可以很輕鬆的做的比別人又快又好,而且是常態的。

如果發現自己一無所長或沒有明顯的亮點,請反思你的工作是否適合你。

對於第二個問題,工作方式可分為聽者型、讀者型及動手型,自己長處發揮的方式適合哪種方式需要辨別,這有利於你已自己舒適的開展工作並提高效率。如一個有文字天分的朋友,讓他以動手型的工作方式開展工作,肯定不會充分發揮其天分。一個讀者型的工作人員,如果參加冗長的電話會議而沒有事前準備,會比別人更容易煩躁。

對於問題三,再要多比較,在什麼條件下能促進自己長處發揮,什麼條件時自己的能動性是被抑制的,如有朋友在放鬆的指令明確的工作條件下能夠發揮出良好的工作狀態,那就要避免人際關係緊張、任務壓力過大、領導朝令夕改的組織氛圍。

當我們無法肯定自己的職業價值時,沒有真正的價值提升時,我們是焦慮的,就想抓住眼前的利益獲得安全感,而這些,是讓我們選擇扯皮的根源。因為我們潛意識中認為,我們擔當不起這份責任。

2.職業價值和崗位價值的一致化

崗位價值代表著企業的價值需求,是職業價值的體現。有時,會二者的不一致,如工作無法發揮自己的長處,或工作環境讓自己的優勢受到抑制,工作成果打折。此時要採取的則是“趨同”策略,分析是工作方式要求的不一致,如領導是讀者型,自己是聽者型;還是輸出成果的不一致,如自己擅長慢工出細活,而部門多要求開槍了再瞄準;價值不一致,則合力的效果就大打折扣,通過內部的調整或調崗,甚至跳槽,來實現。

當二者一致時,會實現價值共振,此時需要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深度挖掘崗位價值,提供更多的附加值了。

3.學習,是提升職業價值的必然路徑

稻盛和夫先生曾說,努力工作,可以砥礪心性,昇華靈魂。工作提升的動力,來自持續的學習能力。清楚自己是什麼類型,是先知安型,學知利行,還是困知勉行。

莫把扯皮當成長,不沉迷於眼前紛爭與利益,少一分權謀機變,多一分抱朴守拙,擔得起責任的職場人方能走得更遠。

華一世紀《公司控制權與股權激勵》總裁班 全國開課,幫你解決企業人才、資金、資源、股權等問題,幫助企業突破瓶頸,解決內耗,提升業績,整合資源,對接資本,如需瞭解詳情或報名,請評論留言或私信回覆“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