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版”星球大戰:神話還是現實?

“特朗普版”星球大戰:神話還是現實?

訪問五角大樓期間,特朗普發表了傳統講話。從敘利亞撤軍和馬蒂斯辭職等事件均能看出,最近他與美國軍方的關係明顯變得微妙複雜。現在不僅是美國人民必須等待政治家來解釋此種形勢的微妙之處,美國的將軍們也是如此。而且他們顯然無法跟上政治家眼花繚亂的翻筋斗,有時特朗普的決定讓美國將軍們措手不及,比如這次特朗普就設法地讓美軍大吃一驚。特朗普發佈的新版《導彈防禦展望》中,提出全面部署太空反導系統,從太空反導探測系統再到太空攔截器,決意將洲際導彈和短程彈道導彈一網打盡,戰鬥欲遠超最早提出“星球大戰”的里根。然而,導彈技術的發展是一項複雜的科學任務,絕大多數國家在未來幾年不可能獨立掌握,一個擁有全球野心和全球影響力的超級大國卻要為虛無的全球戰爭而做準備?

“特朗普版”星球大戰:神話還是現實?

來看看特朗普高談闊論的太空反導系統:首先,應該在太空軌道上放置一個探測廣泛的傳感器系統,允許更早地檢測“攻擊導彈”並更精確地計算出它們的空間座標。這應該增加攔截目標的可能性,並決定性地增加破壞範圍,由於理論上撞擊裝置可以靈活調整其在太空中的相對位置,毀傷效果也應該能保障實現。如果特朗普認為需要在彈頭進入大氣層之前攔截目標,那就意味著導彈首先需要上升到接近100公里的高度,否則幾乎沒有時間進行預警。也許特朗普還認為可以創建幾個反導空間邊界以絕對圍堵的形式增加攔截的總體成功概率。然而,並非科班出身的他並不知道高超音速的機動發射完全能夠繞過他的反導鐵牆。

“特朗普版”星球大戰:神話還是現實?

顯然,美國軍方要比特朗普聰明的多,他們會選擇更簡單的方法。如果不能製造更快和更遠程的攔截導彈,那麼他們的反導位置應該更進一步,那就是在太空想法設法的在虛假彈頭和真實彈頭的分離之前發出攻擊命令,如此操作目標要小得多,來襲導彈的軌跡也更加可以預測,攔截範圍以及響應時間範圍可以達到更長。儘管里根時代就已開始談論用導彈懸掛在太空中的軌道平臺,只是那時還存在於電影大片中。所以特朗普的陳述和實際執行的時間將是有序的,問題是在過去的時間裡,世界已經習慣於將太空空間視為禁止放置武器的地區,事實上它確實是被禁止的,但並非不會被特朗普找尋到某些漏洞。

“特朗普版”星球大戰:神話還是現實?

空間條約確實存在,全稱是“各國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活動的法律原則宣言”,包括了月球和其他天體,1967年以來它已被上百個國家(包括美國)簽署和批准,並正在等待另外幾十個聯合國成員國的批准。條約禁止各國在太空中放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包括核武器),美國卻很快發現條約沒有提及常規武器,國際社會一再試圖彌補這個漏洞,但並沒有獲得大會的決議。聯合國大會第七十二屆會議上,埃及和斯里蘭卡發起的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批准,但美國、以色列和帕勞投了棄權票。2008年的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上,中國推出涵蓋各種武器的條約草案,不只是核武器,但尚未達到簽署階段。

“特朗普版”星球大戰:神話還是現實?

因此,法律漏洞仍然存在,美國人打算使用它。據美國人說,他們現在沒有,未來也沒有義務放棄對抗“整個文明世界”的威脅來源。他們說美國是被迫將武器拖進太空,只有這樣才可以隨時隨地探測並摧毀任何對美國發射的導彈,表明特朗普希望改變戰略進攻性武器領域現有的力量平衡。長期以來,美國一直在嘲笑其他國家的軍隊裝備高超音速導彈的努力。被美國嘲笑的專家們正在推出這種武器來刺激特朗普消極情緒的蔓延,製造彈道導彈要比搭建導彈防禦系統快得多,軌跡真的可以很多,多維度的飽和式攻擊下,高超音速導彈會優於美國反導系統,不論美國擁有多麼強大的財政和技術資源,這在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無用論的背景下被反覆提及。

人類大腦能夠同時保持關注的焦點不會超過三個組成部分,訓練有素的人可以容納五個組成部分,卓越又有超級能力的或者經過非常人訓練的能達到七個。超出三個組成部分的任何目標都不屬於可以充分考慮的意識領域,或者只能稱之為運動狀態下的條件反射控制。如世界所知,美國一如既往非常謹慎地監視太空“統治權”。當特朗普繪製星球大戰的新圖景時,美國軍隊的注意力分散在遠超過最佳數量的目標參數之外,挑戰全球軍事平衡的結局註定會分崩離析,只會迫使指揮官像騙子一般在“全球無敵”的幌子下用各種理論來煽動士兵的大腦,在世界的注意力被其吸走的背景下創造一種虛假的“全球無敵”形象,最後再在徒勞的哭泣聲中現出原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