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為何意外放“鴿”

2019年的首場貨幣政策會議,美聯儲送上了個開門紅。暫緩加息的大招讓此前飽受折磨的市場迎來了喘息的機會,股指的全線飆升也讓市場大喜過望。然而唱衰美國經濟的聲音始終不絕於耳,此時由鷹轉鴿的美聯儲更讓人們擔心,亮眼的經濟數字是否真的是水中花鏡中月。

美聯儲為何意外放“鴿”

01

最強“鴿聲”

本輪加息週期迎來了最強烈的暫停信號。當地時間1月30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政策會議結束後召開了新聞發佈會,會上提到了幾個關鍵點,包括美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2.25%至2.5%的水平,而與此前相比,在美聯儲當天的聲明中,還刪除了“進一步漸進加息”以及“經濟增長前景面臨的風險大體平衡”這兩句重要措辭,取而代之的是未來加息的概率正在下降,美聯儲將基於數據進行觀望。

而在本次會議聲明上,美聯儲甚至還十分罕見地增加了有關縮表的內容。例如如果未來的經濟情況要求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且不能通過下調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單獨實現時,FOMC將準備好來使用全套的政策工具,包括調整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和構成。

這場演講提振了市場的信心。鮑威爾發言至中段時,美股漲幅便開始持續擴大,最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收漲434.90點,漲幅1.77%;標普500指數收漲41.05點,漲幅1.55%;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收漲154.79點,漲幅2.20%。就連曾經八懟鮑威爾的特朗普也發佈推特稱,“道指收復25000點,這是一個巨棒的新聞!”

“激進的鴿派停頓”,對於美聯儲此次轉變,BMO資本市場策略師喬恩·希爾如此形容道。事實上,早在去年2月鮑威爾迎來國會首秀向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發表半年度貨幣政策證詞時,人們就發現這很可能是一位鷹派代表。猜測應驗了。在過去的這一年,美聯儲鷹派加息毫不猶豫,自2015年12月啟動本輪加息進程以來,美聯儲已經總共加息9次,其中僅2018年就加息4次。但如今時間駛向了2019年,情況可能再次發生反轉,目前的預測集中於2019年全年或加息1-2次,2020年則很難再加息。

02

內憂外患

對於此次暫緩加息,美聯儲將原因指向了全球增長放緩。鮑威爾直言,美聯儲的政策是依賴數據的。海外經濟體增長持續放緩,特別是中國和歐洲。關於海外經濟體的風險,鮑威爾尤為強調脫歐的不利影響,他認為若英國硬脫歐,並且導致金融市場動盪,將會讓美國經濟受創。

當地時間29日,英國議會下院通過了一份特雷莎·梅的“脫歐”修正案,但很快遭遇了歐盟的冷水,強調不會重新就指明英國如何“脫歐”的協議談判。而在本月中旬,美國經濟研究所經濟學家兼研究員彼得·厄爾還稱,許多美國企業將英國作為進入歐盟的門戶,隨著英國的艱難脫歐,將給美國企業帶來很多麻煩。企業將發現,在英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之間運輸貨物會,將變得越來越困難和昂貴,因為會有延誤、關稅和更多的文書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美聯儲召開此次會議的同一天上午,一場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之間的談判正在華盛頓緊鑼密鼓地召開中。當天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等在白宮艾森豪威爾行政辦公樓會見了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一行。美國之音報道稱,美中貿易爭端的不確定性導致市場產生相當大的波動。

內部同樣蘊藏著危機。雖然鮑威爾試圖淡化政府關門和特朗普帶來的影響,稱政府關門對GDP造成的損失將在二季度彌補。但目前的情況是,雖然美國政府史上最長停擺已經結束,但造成的鉅額經濟損失將會影響未來的統計數據。更重要的是,造成政府停擺的邊境牆費用問題仍未解決,而藏在邊境牆背後的兩黨博弈也日趨白熱化,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可能更加無法預料。

在巨大的不確定性面前,美聯儲確實早有準備。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美聯儲多多少少有過加息的暗示。今年1月初,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布拉德就曾發出警告稱,如果美聯儲進一步加息,美國經濟可能會陷入衰退。在上次政策會議上,央行預計今年將有兩次加息,因為官員們共同預測,相對於2012年,經濟增長速度將放緩——這降低了加息的緊迫性。

03

經濟預警

放緩加息與經濟無關的說法似乎已經越來越難以服眾。最近幾年,美國經濟數據一致很強勁,可也導致人們擔心,漂亮的數字裡是否藏著資產的泡沫。根據蓋洛普的民調,去年11月,有57%的美國人認為美國的經濟形勢正在或將要好轉,但在今年1月,這一數據下跌到了44%。

高盛在1月22日舉行的全球宏觀經濟展望新聞發佈會上也預測,美國全年的GDP增長將再度回到2%以下水平。高盛首席經濟分析師哈哲思認為,財政政策的刺激效果和整體市場環境並不樂觀,2018年減稅的利好到今年會逐漸消失歸零,另外金融環境也會對GDP增長有也會有負面影響。

相比起美股最長牛市帶來的榮耀,更多現象或許正在為美國經濟預警。百貨店連鎖企業邦頓和西爾斯相繼破產,舊金山等異常火爆的房地產市場如今卻接面臨冷卻,房價跌跌不休,通用汽車關閉數家工廠,福特大量裁員,更多人感覺到的是,靚麗的經濟數字背後,人們的處境變得越來越難。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魏南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經濟復甦的實際效果或許並不能僅從GDP和失業率等幾個數據進行判斷。美國早已是金融資本主義國家,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本土經濟雖然得到了恢復,失業率也一路走低,但是中產階級規模仍在趨於縮減。而且一方面貧富差距仍在持續拉大、消費能力並未全面復甦,導致美國內部社會分化分歧與對立等結構性矛盾趨於惡化,另一方面美國最近幾年對外利用金融戰、貿易戰等多種手法進行的“剪羊毛”也不是很成功,處於對內造血和對外吸血雙雙不夠成功的境地。

此外,伴隨著美聯儲的加息,強美元一度成為讓新興市場哀鴻遍野的重要推手。但如今美聯儲加息信號減弱,也讓人嗅到了美元荒的破題之法。魏南枝認為,目前新興市場整體情況不是特別好,但這背後正是美國量化寬鬆的後續反應,是美國吸血功能的後續反應。如今美國釋放暫緩加息的信號,相對來說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新興市場的情況。但是,美國試圖重塑國際規則、構建全球貿易新格局,因此,不能僅從美聯儲升息與否這一單一變量做出判斷,現在的世界處於高度不確定狀態之中。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楊月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