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品質,對工作成長幫助最大?


哪種品質,對工作成長幫助最大?


撰稿丨何川(插坐學院創始人)

來源 | 好多課APP《高績效員工日課》


1

發表負面觀點的同時

要有解決方案


先講一個發生在京東的很有名的故事。

在一次決定公司未來的戰略會議,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信心滿滿地宣佈:

京東將投入巨資,建設物流派送體系,這也意味著京東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要負債經營,一直不盈利。

然後,一名高管馬上站起來反對,他的理由也很充分,京東作為互聯網公司,不應該做自建物流這樣的重資產,而且得到了不少人參會者的點頭贊同,甚至有人覺得劉強東這是在“玩火”。

這名高管講完後,會場略有躁動。

劉強東卻平靜地說,自建物流配送體系這是我的決定,今天不是和大家商量,是通知大家,請大家依照執行。

隨後,他看著那名高管說:

這位先生,我請你來,不是讓你證明我的決策是錯誤的。我請你來,是希望你幫我把決策落實到位、執行到位。

如果有困難,你要想辦法完成。

一個星期後,京東再開會時,大家發現這名高管的位置已經換成其他人。

後來,京東在很長時間內,成為唯一與阿里巴巴抗衡的電商企業,憑藉的就是每天晚上 11 點前下單,第二天上午就能送貨上門的物流配送體驗。

聽完這個故事,一定會有人質疑。

比如,有人可能會說,劉強東太霸道,高管連建議不能提。有人可能會說,這也就是最後成功了,如果失敗,看你劉強東怎麼辦。也有人可能會說,你劉強東是老闆,你說什麼都對。

其實,這些觀點的背後,都是情緒,並沒有真正思考這件事情的本質。

事情的本質是,這位副總裁當然可以提建議,劉強東能把公司做這麼大,也肯定是一個能聽得進建議的人。

真正的問題,是這位副總裁只有否定意見,沒有積極提出解決方案。也就是說,在工作中,證明一件事情做不了,對推動工作,是沒有太大價值的。

如果他的提議換成這樣表達:

劉總,關於自建物流的事情,我相信您已經考慮很久了,因為這確實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性的決定,作為公司副總裁,不知我能否發表一下不同觀點,也許能補充你的一些想法。當然最終決定權由您決定,我全力落實。

我想,如果這位副總裁這樣溝通的話,再霸道的劉強東,也能聽完他的“不同觀點”。也會讓這位副總裁在會議現場,發揮至關重要的正面領導力:

1)我是公司副總裁,有責任對公司的決策提出一些不同觀點。

2)我是公司副總裁,我有參與戰略討論的權利,但決定權由CEO說了算,只要CEO決定了,我會堅決執行。

以上,才是一個高級經理人該有的表現。而不是輕而易舉地發表負面觀點,同時沒有任何解決方案。

2

百分百服從

是工作中最基本的素質


其實,在管理學上,有一條常識,很多人工作多年之後,依然不明白:

工作中,上下級的本質是服從。

百分百服從上級決定,執行上級命令,是工作中最基本的素質,這是一條職場軍規,不需要討論。有什麼問題,可以執行後,提出建議。

我曾經發過一條朋友圈:善於批判,並不能幫助一個人真正進步。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證明一個人創業肯定失敗,其實不需要證明,因為創業失敗的概率是99%。無論說與不說,你都有99%的機會看到別人失敗。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即便別人創業失敗了,你又能得到什麼呢?

所以,職場上一條潛規則就是:

那些善於發現問題,但從來不會解決問題的人,最後都成了眼高手低、碌碌無為的人。那些善於發現問題,同時能夠提出解決方案,並且能夠動手解決,最後都獲得了很好的發展,也是工作中最受人尊敬的高手。

今年初,我曾當面請教過羅輯思維CEO脫不花老師,我說:

當初你和羅振宇老師,選擇快刀青衣(羅輯思維聯合創始人、CTO)作為聯合創始人,最看重他的哪種品質?

脫不花老師張口就答:建設性。

接著她說,你看羅輯思維技術團隊已經有100人了,也有很多產品經理,甚至一些人在某方面比快刀還出色。但快刀有個特別好的習慣,就是我們每次開產品會,我和羅胖提需求,提用戶反饋,快刀的第一反應,幾乎都是提醒助理“你先拿本記下來,先記下來”。

你要知道,得到APP用戶量越來越大,我們的反饋經常都是幾百條,有些話很難聽,也有些反饋挺無理,有時候其他產品經理都坐不住了,但快刀的反饋基本都是,“先拿本記下來”。

我認為這一點特別寶貴。

所謂建設性,就是不急於下否定結論,同時能夠從正向的積極的角度,推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那麼,如何培養自己的建設性呢?有一些很簡單的方法:

首先,還是要從內心裡認同,建設性是對工作和成長更有幫助的一種品質。有了這條意識後,不斷改進工作中的一些思考和溝通的習慣。

比如,上級在工作中給了你一條建議,但你認為不可行。最好的辦法,不是直接否定。而是問一句:

1)你是怎麼想到這條建議的?有哪些考慮?能否和我分享一下?

2)我認為這條建議的可行性不高,尤其在某方面。你能否再針對性思考一下?我還想聽聽你更多的理解。

3)很抱歉,因為時間緊急,這次我可能沒辦法和你充分討論了。如果我這個方案執行不順利,再次行動之前,你能否繼續給我一些建議?

4)我認為這個建議非常好,但我想把其中某一點調整下,你看可以嗎?

我舉的這幾種場景和溝通方式,都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反覆應用。

還有一種常見場景,就是老闆佈置了一項任務,你認為非常不合理。這個時候,你也可以這樣回覆:

1)老闆,我認為這項工作,有明顯不合理之處,我能否發表下看法?

2)老闆,我認為這項工作在某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您能否指導一下?

3)老闆,我認為這項工作存在明顯的問題,您能否給我一天時間,我來整理一個優化方案,如果您不認同,我就按照現有的方案執行。

4)老闆,這項工作整體思路很好,但可能存在一個明顯的疑問,我能否提出來,希望開展工作前,考慮清楚。

其實,日常工作中,建設性思維的價值巨大。很多人之所以做不到,是因為建設性思維,需要讓一個人付出更多的思考和行動,這是很辛苦的。

我自己其實也是一個很霸道的老闆,曾經也很喜歡直接否定別人,沒有耐心聽別人的建議。但我逐漸發現,建設性思維,能否調動和激發更多人的思考,讓你有機會學習很多不同觀點。

同時,對一個人也好,對一家公司也好,如果想創造價值,行動是前提。建設性思維,能夠引導和推動人們,朝著更積極的方向去行動。

行動,才是我們取得一切成績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