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增壓20倍 美智庫:日本增兵擴軍亦難敵解放軍

原標題:10年增壓20倍!蘭德報告稱日本增兵擴軍亦難敵中國空軍

近期,美日對解放軍在東海海域的活動表現出極大關注。美國著名防務智庫蘭德公司發佈題為《中國在東海軍事活動:對日本航空自衛隊影響》的報告,分析了2018年中國海空軍在中國東海海域,特別是在釣魚島周邊海域的日常行動及其影響,以及日本空自採取的應對之策。1月23日,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又發佈了2018年4至12月空自對外國軍機實施的“緊急升空”行動情況,直指中國空軍對其造成了很大壓力。

蘭德報告稱,自2013年初以來,中國空軍在東海海域上空的活動頻率驟然增加。起初,日本防衛省尚未對中國軍機的行動施加過多關注,只是當作一般性事態予以應對。然而,隨著中國空軍戰機在釣魚島附近海域上空,以及穿越宮古海峽前出西太平洋的行動越來越多,參與遠海巡航訓練的機型、實施的訓練課目也更加複雜,空自不得不每次都起飛戰機,對中國軍機進行伴隨監視。

據統合幕僚監部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空自在面向中國東海的西南方向執行的“緊急升空”任務次數,一直居於4個空中方向(北部、中部、西部和西南)之首,在2015、2016和2018年的後3季度,甚至達到面對俄羅斯的北部方向任務次數的2倍。而從中國軍機航跡分佈來看,空自應對中國戰機的行動大多發生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宮古海峽、沖繩列島附近以及對馬海峽上空,絕大部分升空任務都由部署在西南方向的空自部隊承擔。

面對中國空軍的頻繁行動,自衛隊也有針對性地採取了一些措施。比如,為加強在西南方向執行“緊急升空”任務的力量,航空自衛隊將原本下轄1個F-15J中隊的第83航空隊改編為第9航空團,將原本負責西南方向的西南航空混成團升格為西南航空方面隊,將可用於執行攔截和伴隨飛行任務的F-15J戰機數量從20餘架增至40架,使該方向的空中戰力倍增。為加強對中國軍機的偵察能力,空自還抽調4架E-2C預警機,在沖繩組建了第603飛行隊,將原來從三澤基地往西南方向輪流派遣預警機的部署模式轉變為永駐模式,以強化後者預警、偵察力量。同時,陸上自衛隊也在距離釣魚島約150公里的沿海地域部署了情報蒐集分隊,以加強對中國戰機的“監測”。

除調動現有資源增強西南方向部署外,日本還尋求增加航空軍備,以確保在未來的空中對峙中不落下風。日本已確定從美國進口F-35A隱身戰機,用來取代現有的F-2戰鬥機。蘭德報告認為,F-35對於提升日本應對中國空軍的作戰能力有很大助益。空自還計劃改進其E-767預警機,並增購2架E-2D預警機和3架RQ-4B“全球鷹”無人機,加強對遠海海域的“持續監視能力”。在提升後勤支援能力方面,日本還計劃採購美國最新型的KC-46加油機,希望在不擴大現有F-15J機隊規模的情況下,增強戰機遠海巡航時的續航能力。

不過,蘭德報告也指出,即使上述增兵和擴軍計劃都得到落實,日方未來仍難以如其“預期”的那樣趕上中國空軍。報告稱,自2008年至今,空自面臨的應對外國戰機的“負擔”增長約20倍,其中多數來自中國空軍。尤其是在2016年,空自執行“緊急升空”任務的次數達到1168次,超過了冷戰時期最高峰的944次。而中國空軍日益提升的飛行技術和機群規模,還迫使空自將執行單次伴隨飛行任務的2機編隊擴充為4機編隊,進一步增大自身負荷。考慮到中國空軍規模遠大於日本空自,且換裝新型戰機速度更快,日本應當考慮的不是如何“攔截”,而是如何適應形勢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