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所得稅法:資產的稅務處理

資產的稅務處理涉及資產的計價、折舊、攤銷等問題。

“計稅基礎”是一個與“計稅成本”相類似的概念。

【注意】計稅基礎≠會計賬面成本

一、固定資產的稅務處理(熟悉,能力等級2)

固定資產的概念只強調使用時間,不強調價值。

(一)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6種情況(P259)

(二)固定資產折舊的範圍

下列固定資產不得計算折舊扣除——7項(P259)

【例題•單選題】依據企業所得稅的相關規定,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 )。(2009年原制度)

A.企業未使用的房屋和建築物,不得計提折舊

B.企業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應當計提折舊

C.企業盤盈的固定資產,以該固定資產的原值為計稅基礎

D.企業自行建造的固定資產,以竣工結算前發生的支出為計稅基礎

【答案】D

(三)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方法

1.企業應當自固定資產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計算折舊;停止使用的固定資產,應當自停止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計算折舊。

2.企業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固定資產的預計淨殘值。

固定資產的預計淨殘值一經確定,不得變更。

3.固定資產按照直線法計算的折舊,准予扣除。

年折舊率=(1-殘值率)÷預計使用年限

【例題·計算題】某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2011年2月購入一臺不需要安裝的生產設備,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價款100萬元,增值稅17萬元,購入設備發生設備運費3萬元(取得運輸發票),當月投入使用,假定該企業生產設備採用10年折舊年限,預計淨殘值率5%(均符合稅法規定),則企業在所得稅前扣除的該設備的月折舊額是多少?

【答案】該設備計入固定資產原值的數額=100+3×(1-7%)=102.79(萬元)

該設備可提折舊金額=102.79×(1-5%)=97.65(萬元)

該設備的月折舊額=97.65/(10×12)=0.81(萬元)。

(四)固定資產折舊的計提年限

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固定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1)房屋、建築物,為20年;

(2)飛機、火車、輪船、機器、機械和其他生產設備,為10年;

(3)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傢俱等,為5年;

(4)飛機、火車、輪船以外的運輸工具,為4年;

(5)電子設備,為3年。

【例題1·單選題】以下各項中,最低折舊年限為5年的固定資產是( )。

A.建築物 B.生產設備

C.傢俱 D.電子設備

【答案】C

【例題2·計算題】某生產企業2011年3月5日為其銷售部門購進1輛轎車,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註明價款共計15萬元,增值稅2.55萬元,企業發生運雜費及上牌照稅費2.45萬元,該轎車於當月投入使用。假定該企業固定資產預計淨殘值率5%,該轎車在當年所得稅前扣除的折舊額多少?(本題不考慮車輛購置稅)

【答案】注意轎車折舊年限最低為4年。該轎車原值=15+2.55+2.45=20(萬元);依照稅法規定計提的總折舊額=20×(1-5%)=19(萬元);當年可扣除折舊額=19÷(4×12)×9個月=3.56(萬元)。

(五)固定資產改擴建的稅務處理(P260)

未提足折舊推倒重置的;

未提足折舊提升功能、增加面積的;

已提足折舊的(P261)。

二、生物資產的稅務處理(瞭解,能力等級2)

(一)生物資產的分類

生物資產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稅法只對生產性生物資產做出了計稅基礎和折舊的規定。

【例題•單選題】下列各項中,依據企業所得稅法相關規定可計提折舊的生物資產是( )。(2008年)

A.經濟林 B.防風固沙林

C.用材林 D.存欄待售牲畜

【答案】A

(二)生產性生物資產計算折舊的最低年限如下:

1.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10年;

2.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為3年。

【例題•單選題】某農場外購奶牛支付價款20萬元,依據企業所得稅相關規定,稅前扣除方法為( )。

A.一次性在稅前扣除

B.按奶牛壽命在稅前分期扣除

C.按直線法以不低於3年折舊年限計算折舊稅前扣除

D.按直線法以不低於10年折舊年限計算折舊稅前扣除

【答案】C

三、無形資產的稅務處理(熟悉,能力等級2)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按照規定計算的無形資產攤銷費用,准予扣除。

1.下列無形資產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

(1)自行開發的支出已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的無形資產;

(2)自創商譽;

(3)與經營活動無關的無形資產;

(4)其他不得計算攤銷費用扣除的無形資產。

2.無形資產的攤銷

直線法計算;攤銷年限不得低於10年;投資或者受讓的無形資產,有關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了使用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或者約定的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外購商譽的支出,在企業整體轉讓或者清算時,准予扣除。

四、長期待攤費用的稅務處理(瞭解,能力等級2)(P261)

長期待攤費用,是指企業發生的應在一個年度以上或幾個年度進行攤銷的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作為長期待攤費用,按照規定攤銷的,准予扣除。

1.已足額提取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2.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3.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4.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

【注意】固定資產的修理支出不等同於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固定資產的修理支出可在發生當期直接扣除;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則要按照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

企業所得稅法所指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支出:(1)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的計稅基礎50%以上。(2)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其他應當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支出,自支出發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攤銷,攤銷年限不得低於3年。

【例題•多選題】依據企業所得稅的有關規定,企業發生的下列支出中,應作為長期待攤費用的有( )。(2009年原制度)

A.長期借款的利息支出

B.租入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C.固定資產的大修理支出

D.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

【答案】BCD

【例題•多選題】依據企業所得稅相關規定,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需要同時符合的條件有( )。

A.修理後固定資產被用於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B.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2年以上

C.修理後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延長1年以上

D.修理支出達到取得固定資產時計稅基礎的50%以上

【答案】BD

五、存貨的稅務處理(瞭解,能力等級2)

存貨的成本計算方法——不能使用後進先出。

【例題•單選題】以下關於存貨的稅務處理正確的是( )。

A.通過現金方式取得的存貨,以公允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B.通過支付現金以外方式取得的存貨,以評估價值和支付的相關稅費為成本

C.生產性生物資產收穫農產品,以產出或者採收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人工費和分攤的間接費用等必要支出為成本

D.企業使用或銷售存貨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中選用一種

【答案】C

六、投資資產的稅務處理(瞭解,能力等級2)

(一)投資資產的成本

1.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購買價款

2.通過支付現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資資產——公允價值+支付的相關稅費

(二)投資資產成本的扣除方法

企業對外投資期間,投資資產的成本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不得扣除,企業在轉讓或者處置投資資產時,投資資產的成本准予扣除。

(三)投資企業撤回或減少投資的稅務處理(新增)

自2011年7月1日起,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撤回或減少投資,其取得的資產中,相當於初始出資的部分,應確認為投資收回;相當於被投資企業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按減少實收資本比例計算的部分,應確認為股息所得;其餘部分確認為投資資產轉讓所得。

被投資企業發生的經營虧損,由被投資企業按規定結轉彌補;投資企業不得調整減低其投資成本,也不得將其確認為投資損失。

【例題·計算題】A公司2009年7月以1000萬元投資M公司,取得M公司30%股權。2011年7月經股東會批准,A公司將其持有的30%股份撤資,撤資時M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3000萬元,A公司撤資分得銀行存款2000萬元。則A公司分得的2000萬元中:

1000萬元為投資資本的收回(原投資就是1000萬元);

3000×30%=900(萬元),確認為股息所得;

2000-1000-900=100(萬元),剩餘部分100萬元確認為股權轉讓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七、稅法規定與會計規定差異的處理(熟悉,能力等級2)

1.稅法與會計制度、準則之間出現差異,要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所得稅。

2.企業不能提供完整、準確的收入及成本、費用憑證,不能正確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由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

3.清算所得

企業依法清算時,以其清算終了後的清算所得為應納稅所得額,按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所謂清算所得,清算所得是指企業全部資產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減除資產淨值、清算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餘額。

【歸納分析】投資企業取得被投資企業清算所得的稅務處理

投資方從清算企業分得的剩餘資產,“兩步減除”:

【稅法】企業所得稅法資產的稅務處理

【例題•單選題】甲企業作為乙企業的全資投資方,對乙企業投資成本160萬元,2010年1月乙企業進行清算,甲企業分得剩餘資產204萬元,其中含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24萬元,甲、乙企業均屬於境內居民企業,則該項業務甲企業應納企業所得稅( )。

A.5萬元 B.11萬元 C.45萬元 D.51萬元

【答案】A

【解析】該項業務甲企業應納企業所得稅=(204-24-160)×25%=5(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