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丨供應鏈金融備受中小企業青睞的原因?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金融發展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而在供應鏈金融管理

模式下,對於核心企業來說,供應鏈上的相關企業依然能為其分擔資金風險;對於核心企業的上下游企業而言,則可以在核心企業的信用支持下,以較低的成本順利地獲取貸款額度......供應鏈金融完美賦能中小企業。


賦能丨供應鏈金融備受中小企業青睞的原因?


供應鏈金融管理系統企業的概述

供應鏈金融管理是指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對供應鏈內部的交易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引入核心企業、第三方企業等新的風險控制變量,對供應鏈的不同節點提供封閉的授信及其他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供應鏈金融平臺的實質就是依靠風險控制變量,幫助企業盤活其流動資產從而解決其融資問題。而我們知道,流動資產最重要的無外乎現金及等價物、應收賬款和存貨三大類。

1.應收類融資

包括保理,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訂單融資,應收租賃款質押融資,票據類融資。是在供應鏈核心企業承諾支付的前提下,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型企業可用未到期的應收賬款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的一種融資模式。

2.預付類融資

保兌倉融資,先票後貨業務、擔保提貨業務、未來貨權質押、開立信用證業務,賣方擔保買方融資等。下游購貨商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用於支付上游核心供應商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交付貨物的款項,同時供應商承諾對未被提取的貨物進行回購,並將提貨權交由金融機構控制的一種融資模式。

3.存貨類融資

融通倉融資,標準倉單融資,現貨質押融資,浮動融資等。是企業以存貨作為質押,經過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評估和證明後,金融機構向其進行授信的一種融資模式。

供應鏈金融管理的特點

1.風險可控

供應鏈金融的核心在於對核心企業的資質審核和還款能力進行評估,圍繞核心企業,參與其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資金流和物料,讓金融機構將某個企業的風險,轉化為整個產業鏈上的可控風險,從而達到供應鏈金融體系上的風控平衡。

2.公開透明

供應鏈金融中,金融機構可藉由核心企業平臺上的數據,看中小微企業報表,看庫存情況,看上下游交易情況,掌握他的信息流,掌握他的倉儲,掌握他的物流。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更多的經營交易過程,企業數據,企業真正的經營和生產實際情況,企業資金流,將會展現在我們眼前。

3.發展迅猛

供應鏈金融管理在我國仍然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不過受益於應收賬款、商業票據以及融資租賃市場的不斷髮展,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發展較為迅速。目前國內供應鏈金融集中在計算機通信、電力設備、汽車、化工、快消品、醫藥、農副產品及酒店傢俱製造業等行業。

實體制造業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由於中國的實體制造業中小企業經營規模較小,財務不透明,發行債券或IPO門檻較高,實體制造業中小企業無法進入股市和債市進行直接融資,而目前中國的產業基金和風險投資還處於初步階段,且其投資對象主要是有高估值前景的高科技類中小企業,因此,現階段中國實體制造業中小企業基本上是依靠商業銀行、小貸公司、p2p平臺等機構進行間接融資。但是,中國的商業銀行普遍存在大客戶偏好,而對於中小企業則嚴重惜貸,另外,中小企業存在信息不對稱,信譽度較低,道德風險高等問題,使得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會上浮到20%-30%,故其融資成本要比大型企業高出幾倍。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行的大背景下,實體制造業中小企業的資金受到行業擠佔,企業現金流承壓日益嚴重,生存狀況堪憂。根據《科法斯中國企業信用風險報告2016》顯示,近年來,我國實體制造業賒銷企業的平均逾期天數同比增速較快,有86%的受訪企業稱在實際業務中採取賒銷行為,而且逾期和欠款是主要風險,80%的受訪企業遭遇過逾期付款,逾期金額也有所上升,逾期付款增多的主要原因是競爭加劇和融資來源匱乏。中國實體制造業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普遍具有頻率高、資金量小、週期短、隨機性大等特點,急需要一種新的融資模式來解決製造業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中小企業生態升級缺乏金融服務層次

21世紀的競爭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一個大的企業要想持續運營,必然要對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與製造業上下游中小企業進行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協調。中國正處於實體經濟轉型和增速換擋期,數字供應鏈金融對整個製造業產業鏈的再升級都是戰略突破口,最簡單的數字供應鏈金融模式是由核心企業自身提供,向供應商提前付款、對分銷商增加賒銷等。實際上,核心企業可以在供應鏈資金流規劃過程中充當協調者,為製造業上下游企業調節業務活動的資金分佈,也可以作為資金提供者,為製造業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這滿足了核心企業產業生態轉型升級的需要,通過金融服務變現其長期積累的信用和專業資源。

當前,我國製造業中小企業處於經濟增長低谷期,融資困難,要想擴大再生產,要麼通過內生式積累,要麼藉助民間借貸。傳統銀行借貸的融資成本在6%-8%,也是製造業中小企業最佳的融資途徑,但從收益風險比來看,銀行更願意融資給大型企業,不願承擔過多風險。民間借貸的平均利率在27%左右,較高的融資成本擠壓了製造業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故8%-20%的融資服務區間空白,是金融服務的結構性缺失,也是社會資本對實體制造業中小企業所要求的不合理的過高風險補償。面臨多層次金融服務缺失的現狀,實體制造業中小企業穩定經營受到很大影響,所以針對製造業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還有很大一片待開發的藍海市場,新的金融技術應用如數字供應鏈金融都有可能開啟實體制造業重新崛起的大門。

數字供應鏈金融管理系統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現狀

數字供應鏈金融是一種金融技術手段,就像擔保、抵押、貸前評估一樣,它是通過對預付款、存貨、應收款的評估和控制進行風險補償的金融技術。數字供應鏈金融的目標是提升製造業供應鏈內部資金效率,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

當前的製造業中小企業尤其高新技術類企業,設備和生產線都是融資租賃來的,廠房也是租的,除了辦公用品,固定資產極少,但是這些企業擁有核心技術和優質訂單。宏觀上,由於核心企業競爭力強,與製造業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議價談判中處於強勢地位,為了減少成本,往往在交貨、價格、賬期等貿易條件方面對製造業上下游中小企業要求苛刻,如更低的折扣、更長的賒購期限、更短的交貨期,給製造業中小企業造成了巨大的負擔。與銀行授信模式相比,數字供應鏈金融對製造業中小企業更有包容性,數字供應鏈金融不再侷限於對製造業中小企業的個體硬件評判,更多地是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基於整個產業鏈對製造業供應鏈參與成員進行整體的資信評估,放寬了對製造業中小企業的融資准入門檻。

可以說,與傳統銀行融資渠道相比,數字供應鏈金融系統管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了實體制造業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

一是將銀行的不動產擔保質押轉向交易過程中的應收賬款、存貨、未來貨權、貿易關係憑證之類的動產抵押;

二是對製造業中小企業的信息缺乏進行補足,包括信息內容的轉換,利用貿易信息代替個體資信信息;

三是通過核實貿易情況、控制貨權、核心企業的信用背書、第三方物流監管等進行完善的風險管控;

四是對核心企業和產業供應鏈集群採取團購式銷售,降低供應鏈的整體操作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