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農民堅守“鍋底”釘子樓,4年後做法莫名其妙,村民眾說紛紜


光影聚焦百姓故事,圖文直擊社會人生。頭條號“圖文直擊”歡迎你!城鄉差距在縮小,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不免就產生了釘子戶。究竟是該為個人的利益而堅守還是該隨大流不那麼執拗,不同人有不同的選擇。這是湖北宜昌夷陵區一片工地上的一棟房子,這棟房子為什麼會在“鍋底”?本期圖集一起來看看“鍋底”釘子樓的故事。

房子的主人家姓楊,是當地的農民。房子是在90年代建的,就在一個小山坡的旁邊。2005年的時候老楊家還將房子進行了重新翻新裝修。圖為房子的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圖。可以看出這棟房子在當時還是比較氣派的。

2012年老楊家這一帶被規劃成了工業園區。村民們紛紛按照補償的協議都遷居到了新的地方。但是老楊卻不願意遷居,因為關於補償,理想和實際相差甚遠。由於老楊家拒絕遷居,這棟房子就成了釘子樓。工業園區在建設,各種砂石土堆堆積在一起,這棟釘子樓就相對變得越來越矮。


釘子樓變成了像建在“鍋底”一般。上到樓頂都看不到地平線。老楊考慮到家裡幼兒的問題,曾經般出去租房住過很短一段時間,後來由於房租費用問題在2015年又搬回釘子樓了。由於這裡沒有水也沒有電,老楊家只得從1公里外去挑水吃,照明就靠蠟燭。

從2012年起“鍋底”釘子樓就這樣一直擱置著,老楊也拒絕遷居。4年後老楊做出了一個讓大家都感覺莫名其妙的舉動。在2016年老楊家花幾十萬元在“鍋底”又重新建起了一棟三層小樓。這一做法讓村民們都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村民們眾說紛紜,都搞不清楚老楊家為什麼要這樣做。新建的房子不還是在“鍋底”嗎?有村民說用新蓋房子的錢真不如去縣城賣一套房子,也有村民說為什麼不在老房子上加高几層?還有村民說就算蓋新房為什麼還是要選擇在“鍋底”?對於這些村裡的議論,老楊家也沒有解釋。朋友,關於這“鍋底”釘子樓及老楊的做法,你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