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願帶別人的孩子,也不帶自己孫子,這個婆婆怎麼想的?

關於婆婆應不應該幫忙帶孫子?這個話題眾說紛紜。俗話說得好,十年看婆,十年看媳。

前十年,兒媳從一個不懂事的小姑娘嫁為人婦,初為人母,面臨很多生活情感上的問題顯得觸手不及,需要時間來適應各個角色的轉換。婆婆作為過來人,經歷過很多事情。


寧願帶別人的孩子,也不帶自己孫子,這個婆婆怎麼想的?


如果這時婆婆還年輕,身體也好,能為處於困難中的兒媳搭把手,媳婦兒會感激一輩子。等到婆婆老了、病了,兒媳要懂得感恩,應當好好伺候婆婆。

如果年輕的婆婆這時不幫襯兒媳,老了身體不好的時候也別指望兒媳婦來服侍您。

兩個女人,誰也不欠誰的。婆婆沒義務幫忙帶孩子,兒媳婦也沒義務侍奉婆婆。

最近閨蜜小紅抱怨,她從去年生了兒子,到兒子現在一歲半了。婆婆沒伺候她坐月子,也沒幫她帶過孩子。婆婆只有她老公一個兒子,現在也只有一個孫子。以前她沒覺得什麼不帶就自己帶吧,老公那時還有五六千一個月。

今年下半年開始,老公生意不好,家裡經濟緊張。她想在家附近找點事做,一個月兩三千。孩子會走了,不需要天天抱著。閨蜜希望婆婆能幫忙白天帶孩子,下班自己回來還能看到孩子。


寧願帶別人的孩子,也不帶自己孫子,這個婆婆怎麼想的?


可婆婆說她50出頭的人,身體這也不好,那也不好。會走的孩子很調皮,她不帶。於是婆婆繼續她以前的生活:串串門,聊聊天,打打牌。雖然同住一個屋簷下,婆婆不跟孩子玩,孩子也跟她不親。

可前不久婆婆做了一件事,讓街坊鄰里都當做笑話一樣看。

事情是這樣的,小紅家對面新搬來一戶人家,有一個一歲左右的孩子,由於夫妻倆都要上班,希望能找一個幫忙帶孩子的人。時間從早上八點,到下午六點,中午休息一小時。主要任務是,負責孩子的吃喝拉撒及陪玩,不包吃住,不需要做飯菜,由孩子爺爺做,工資每天50元,日結。

婆婆聽說後非常高興,當天就去面試成功了,第二天就上崗。


寧願帶別人的孩子,也不帶自己孫子,這個婆婆怎麼想的?


從此以後,再也沒聽到婆婆說,身體不好,帶孩子太累,每天還樂呵呵的。有時候小紅帶孩子中午做飯晚些,婆婆還嘀咕這麼晚做飯,影響她上班。晚上婆婆回來吃了飯就出去打牌,自家孫子連看都不看一眼。

沒幾天,街坊鄰里都議論紛紛。有的甚至當面對小紅說:

看樣子你家婆婆身體很好呀,帶別人孫子可細心認真了,天天帶著那剛學走路的小傢伙在外面玩,可以前從不見她帶自己孫子出來玩過。50元一天,你婆婆幹勁十足呀,不幫你帶孩子,估計是嫌你沒給她錢。

小紅說:“從我結婚到現在,我老公每個月給了婆婆1500元的,從沒間斷過。家裡的生活開銷全是我們承擔。

我對婆婆已經徹底死心了,不期望她的一點幫助了。她現在還年輕,這樣對我,也別期望她老了,想要我去服侍她。他兒子每個月1500元給她,是她兒子對她的孝,我不會去阻止。但是我沒受過她一點幫助,也沒欠她一點情意,我對她沒義務沒責任。”


寧願帶別人的孩子,也不帶自己孫子,這個婆婆怎麼想的?


婆婆是老公的媽媽,她的晚年生活有她自己選擇的權利,但是每一個人都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既然選擇過自己喜歡的生活,不幫襯兒媳,那也就默認老年不需要兒媳的服侍。

現實中最讓反感的就是這一類婆婆:年輕的時候學外國老太太自由自主的生活,過得瀟灑。年老的時候,又拿中國的孝道來要求兒媳侍奉自己。

這是什麼邏輯呀,強盜邏輯嗎?人沒有付出,就別期待收穫。也許婆婆年輕時為她兒子付出了很多,但那是一個母親為兒子的付出,並不是為兒媳婦的付出呀。也許婆婆把她兒子培養得很優秀,那也只是豐滿了她兒子的羽翼,讓她兒子有能力娶一個和他相當的女人,不然兒媳婦也不定看得上她兒子呀。


寧願帶別人的孩子,也不帶自己孫子,這個婆婆怎麼想的?

當然,對於那些年事已高或身體不好,沒有能力幫襯到兒媳的婆婆,要另當別論了,既然遇上了,無前怨,有後緣,憑自己的良心真心待她們。

其實人心都是肉長的,真心換真情,婆婆和兒媳畢竟不是母女,由於立場和處事方式的不同,難免會有麿察,需要雙方常換位思考,互相理解,需要幫助的時候能互相幫襯,共同維護一個家的健康安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