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偉大的文學家-普希金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俄語羅馬化:Aleks Sergeyevich Pushkin,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羅斯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他是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其主要作品有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短篇小說《黑桃皇后》,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等。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普希金,1799年出生於莫斯科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他是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同時,他也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奠基人。

他青年時代謳歌自由、反對專制的政治抒情詩,如《自由頌》等,流傳極廣,引起了沙皇的憤怒。1820年5月,詩人被流放到南方。由於普希金繼續歌頌自由,後來過著顛沛流離和實際上被幽禁的生活。

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因年輕美麗的妻子的事與法國七月革命時的逃亡者丹特士決鬥,於1月29日逝世,年僅37歲。決鬥事件與沙皇政府的陰謀有聯繫。普希金的死震動了俄羅斯。普希金短促的一生,是反對沙皇專制勢力的一生,是為人民歌唱的一生。他在《致詩人》(1830)一詩中就表明:詩人不應取悅於上流社會,不要計較他們的批評。《紀念碑》(1836)一詩則是他對自己一生創作的總結,他用詩作“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所能造的紀念碑”他相信人民將來必然會承認他的勞績,因此他對上流社會的譭譽褒貶抱著同樣冷漠的態度。

普希金一生創作了800多首抒情詩。他被稱為俄國現實主義抒情詩之父。普希金的抒情詩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語言生動優美,大體包括政治抒情詩(如《自由頌》、《致卡達耶夫》、《毒樹》、《致西伯利亞》、《阿里昂》),關於大自然的詩(如《致大海》、《秋》、《烏雲》、《我又造訪了……》),關於友誼和愛情的詩(如《十月十九日》、《致凱恩》、《我曾愛過你……》、《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及關於詩與詩人題材的詩(如《先知》、《致詩人》、《回聲》、《紀念碑》)等。

《茨岡》(1824)是普希金在南方流放時期所寫的一組浪漫主義長詩中的一篇。長詩的主人公貴族青年阿樂哥厭倦城市生活,自願到茨岡人中過流浪生活,與茨岡女郎真妃兒相愛結合。但後來,當真妃兒愛上另一個人時,阿樂哥終於抑制不住自己,去殺死了妻子和她的情人。阿樂哥不瞭解,也不尊重淳樸的茨岡人的生活權利。而老茨岡則完全是另一種性格,他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妻子丟下兒女離開他而打算復仇。普希金在阿樂哥身上揭露了貴族階級的利己主義思想、習慣和矛盾。原來的封建社會環境和教養在阿樂哥心裡形成的道德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在這裡,普希金譴責了拜倫所歌頌的個人主義英雄,批判了阿樂哥生長的“文明的上流社會”,但同時,普希金對茨岡人放浪不羈的生活也有所美化。

《驛站長》是《別爾金故事集》(1830)所包括的5個短篇中最優秀的一篇小說。寫一個地位低微的驛站長維林常受各種達官貴人的侮辱,他唯一心愛的是他的美麗的女兒。但一天,忽然一個旅客把他女兒拐騙走了。過了幾年,女兒就被折磨而死,驛站長過著孤獨無依的晚年。這篇小說對下層人物驛站長的不幸滿懷同情,通過他的遭遇暴露了社會的不平。《驛站長》是俄國文學中第1部描寫“小人物”的短篇,它不僅標誌著俄國文學的進一步民主化,而且對於從果戈理的《外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窮人》到契訶夫的《苦惱》的整個19世紀俄國文學同情下層人民的進步傳統有深遠的影響。

30年代普希金對農民問題特別關心,創作了《杜布羅夫斯基》(1833)和《上尉的女兒》(1836)兩個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直接描寫了18世紀普加喬夫領導的農民起義,是普希金30年代創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俄國文學上第1部描寫農民起義的現實主義作品。

俄羅斯偉大的文學家-普希金

在藝術上,《上尉的女兒》巧妙地把家庭紀事、個人遭遇和歷史事件3者結合在一起。在不大的篇幅裡,容納了廣闊的生活內容。小說充分體現了普希金的樸素、簡潔、圓熟和明快的散文風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