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包裝

對於9900K的用戶來說,如果在ROG的產品中選擇一款產品搭配的話,不少人應該會選擇M11E,畢竟ROG的Extreme字頭的板子代表了該系列中最極致的體驗。同時先說一個結論,那就是如果你是奔著CPU超頻和功能擴展這兩點去的話,M11E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風冷還是水冷都是如此,但如果你只想上水的話,那麼Maximus XI Formula可能是另外一款更酷的主板,因為ROG Armor和Crosschill EK III冷頭是Formula的獨佔的特色,儘管在這一代Formula上比起Extreme做了不少的“減法”,但前面的這兩點優勢依然吸引了不少用戶,當然另外一個原因就是M11F和M11E的價格差異也非常大。今天我們來簡單看一下M11F這款主板的設計以及超頻體驗。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 包裝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包裝



去年雙12到現在一直都有M11F的促銷,算下來到手價格差不多是3K5的水平,上面包裝是國行M11F的包裝,ROG主板的質保在同類產品中也是非常優秀的,所以國行的誘惑力還是很大的。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參數表



全面支持酷睿9代這個不多說了,當然也向下兼容8代酷睿處理器,內存最高支持超頻到DDR4 4400的水平,如果衝擊更高的頻率也不是沒機會的,但M11A可能會有更好的表現。引申一個問題,真要糾結超頻的話,Extreme和Apex優勢到底在哪裡,如果只是風冷和水冷以日常穩定為基礎的超頻,可能差異並不是很大,但凡追求超頻極致的電壓和溫度表現的話,後者兩款主板會更有機會,注意是機會,畢竟超的是處理器,主要還是要看臉的,而如果上液氮跑分和追求極致頻率記錄的話,Apex優勢甚至要高於Extreme。回過頭來看一下M11F,說到底也還是一款Z390主板,板載了Intel Wireless AC9560無線雙頻網卡,提供了額外原生支持的USB 3.1 Gen 2接口,當然這些只是Z390的標配,而M11F蘊藏更多ROG多年來進化的“特色”。

整體

正面“盔甲”包括冷頭部分都有塑料保護膜,如果只是日常超頻用的話,這些保護膜不用撕掉,貼膜下面覆蓋的都是鏡面材質,刮花了可是要逼死強迫症的。而底部的M.2散熱馬甲是可以隨時拆解的,即使配件都組裝完了也可以輕鬆取下來安裝和更換M.2 SSD。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整體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兼顧了ASUS的看家技術和ROG特色技術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整體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整體



接近全覆蓋的ROG“盔甲”和金屬背板是Formula多年來保持的特色了。這次除了燈光依然初衷以外,在正面“盔甲”質感上也做了改進,VRM部分是Crosschill EK III散熱器,這款散熱器是由著名水冷DIY品牌EK來代工的,除了可以支持分體水冷以外,被動散熱情況下也擁有很好的表現,內部的水道是純銅的。另外,比起拿Hero來對比Formula,我更喜歡用Extreme來比較,後者擁有更多的板載風扇接口,而M11F同樣擁有獨立的水泵接口,高轉風扇接口,同時水冷流量傳感器接口,溫度傳感器接口也都有。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整體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背面金屬背板



這個金屬背板最大好處就是加固主板,在安裝的時候相對會更放心一些。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8+4pin ATX12V供電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儘管覆蓋的“盔甲” 但Q-Code和Q-LED功能都有



新手感覺LiveDash更直觀方便,老司機覺得Q-Code和Q-LED組合更習慣。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M.2金屬散熱馬甲特寫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IO擋板接口



BIOS Flashback和Clr CMOS按鈕,HDMI 1.4b接口,6個USB 3.0接口,4個USB 3.1 Gen2接口,其中一個是Type C,紅色的LAN口是AQC111C 5G速度的接口,理論可以實現5倍千兆LAN口的帶寬。後面是藍牙5.0與wifi天線接口,最後是8聲道音頻接口。

細節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M.2散熱馬甲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M.2_1接口與SATA 5&6接口是共享帶寬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M.2散熱馬甲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M.2散熱馬甲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拆下金屬背板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金屬背板厚度約為1.35mm 另外一側帶絕緣層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完全去下正面的“盔甲”



這樣對比M11E的話可能就能看出差異了。同時M11F的Z390 PCH散熱片也能看出規模稍小,主要是這個散熱片跟“盔甲”部分沒有導熱貼,後面評測能看出,M11F的PCH散熱確實存在瓶頸。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Crosschill EK III 正面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Crosschill EK III 背面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8+2相VRM供電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SiC639整合上下橋的Mosfet可以實現50A的供電輸出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依然是訂製的FP10K黑金電感



單純看用料的話,可能比前代沒什麼提升,但新的散熱佈局也一定程度做了優化。

BIOS設置

裝好電腦之後第一件事應該是先更新一下BIOS,前幾天剛好M11F更新了0702版本的BIOS。然後之前有同學問為什麼ROG主板評測的BIOS界面都喜歡設置為英文,一個最大原因就是中文翻譯不全,有的直接也沒翻譯,比如XMPI和XMPII兩組設置的註釋只有英文界面是有說明的,中文界面是沒有說明的。第二件事其實不應該直接超頻,而是應該載入默認優化設置,然後安裝系統,搞定一切軟件以及驅動後來跑一下各種測試,當然也包括AIDA64 FPU或者Prime95這類壓力測試,記錄一下電壓和溫度值,特別是對於之前沒折騰過這一代U的同學更為重要。

搞定前面說的這些內容之後就可以真正來設置BIOS的相關參數來進行超頻了。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首先在ET界面下降Ai智能超頻設置為Manual或者開啟XMP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開啟XMP主要是方便設置內存頻率



之後如果想讓CPU頻率穩定在一個固定的數值上的話,那就把CPU核心倍頻設置為Sync All Cores,然後設置倍頻,這裡我想超4.8GHz,那麼倍頻就設置為48,對於99K來說,如果日常用的話平均體制上5G太困難,就算上了體驗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當然如果對於想跑遊戲成績的話,顯然更高的CPU頻率優勢更大。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設定內存頻率建議開始遵循XMP頻率即可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DRAM Timing也就是內存小參設置也不用動直接按照XMP默認即可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重點來了



上面這張圖是Digi+ VRM設定,也叫外接數字供電控制,特別是對於液氮極限超頻的情況,這些設置都非常重要,一般老百姓超頻的話最需要留意的是第一個CPU LLC也叫CPU負載線矯正或者通俗來說就是壓補等級,這裡因為Mosfet跟M11E的IR3555存在一點差距,直接影響到壓補設定,比如這個U在M11E上只需要開到Lv7即可穩定電壓不掉,在這裡必須全開到Lv8才ok!其餘選項的話根據供電用料以及供電散熱來設定,不推薦風冷全都設置為Extreme,相位控制開T.Balance即可。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設定CPU Ring頻率以及CPU電壓



如果追求頻率固定的話,電壓開啟Manual Mode模式,然後來設置電壓,這裡我們設置為1.125v來跑全核4.8GHz,然後內存電壓開了XMP之後是自動載入的,不用動,其他的保持auto即可。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下面來關閉CPU節能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EIST和ISST以及C-States都要關閉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有同學說電腦關機後鍵盤燈還亮怎麼辦 在這裡解決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開啟高級電源管理S5或者S4+S5模式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監控裡面的一些信息也很重要



比如這裡我們看到M11F默認PCH電壓下的溫度略高,達到了60℃,室溫是22℃,另外風扇策略在這裡顯示都是即時生效的。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風扇轉數監控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如果不用其他調速策略的話可以開啟Q-Fan



風扇轉數策略設定要根據風扇的特性來設置,比如我的CPU風扇是銀箭自帶的TY140,所以將日常應用高負載下轉數控制在1500rpm以內可以用上面的策略。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一切都設置好了別忘記存一組Profile 以後就算清空CMOS也還是可以調出來



另外對於ROG主板來說,如果超頻出現開機無法啟動,不用著急,只要能上電就好,經過幾次reset後可以恢復到默認。

性能

簡單跑了下測試,關於CPU跑分,有同學說為什麼同樣的配置和頻率他跑的就要比媒體評測成績低不少,其實原因很簡單,媒體評測一般都是用專門評測用的盤,特別是跑CPU測試,系統都有嚴格的設定要求,比如什麼外設的驅動界面和後臺運行的各種常用工具都不能安裝的,這些都是拖成績後退的。再有就是跑測試之前要留意一下核心負載狀態,比如下面這種情況就非常不適合跑性能測試,因為有一個邏輯核心處於高負載。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硬件平臺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待機溫度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國際象棋跑分 8C16T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wPrime 1024M 8C16T成績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CBR15渲染成績



總結

很炫酷的外形,無論玩外設還是DIY,很多人都是顏控。風格相當醒目。M11F還是更適合水冷,包括一體水和分體水,風冷的話甚至可能還會不如M11H,因為CPU附近密封的比較嚴,並不適合風道流通。再有一個需要糾結的就是PCH溫度,默認情況達到60℃也是不必驚慌的。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評測

ROG Maximus XI Formula 主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